李慧玲
【摘要】本文對我國家庭性教育中常見的迷思觀念進行了澄清;并就“父母如何對青春期的孩子談情說性”這一問題進行了思考和探索。
【關鍵詞】家庭性教育;青春期;全面的性教育
一、中國家庭教育中關于青春期性教育的迷思
父母在孩子的性教育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關于孩子的性教育,父母肩負著重要責任,是家庭性教育的主力軍。
然而,現(xiàn)實生活中,中國父母很少開展家庭性教育,即便開展了性教育,涉及的內容也比較狹窄 ,主要集中在“青春期保健知識”“異性正常交往”等。
傳統(tǒng)的教育讓我們對“性”這個字羞于啟齒,父母總覺得這些事情長大之后自然就懂了。此外,在家庭性教育中,父母也遇到了種種挑戰(zhàn)和誤區(qū)。例如:有的父母對于性教育內容沒有足夠的知識,不知道如何著手;有的父母存在顧慮,害怕講多,講早;有的父母以為孩子會在一定年齡“無師自通”。
上述問題往往是出于恐懼和對全面性教育及其影響缺乏了解。性不可怕,可怕的是對性的無知。性教育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就是,在性的問題上,人們更愿意相信自己的觀念而不是基于證據(jù)的開展實踐。
一個常見的家庭性教育的迷思是“性教育會導致孩子的性行為更早發(fā)生”。事實上,全世界范圍內的研究清楚地表明,性教育極少(即使有的話)導致首次性行為發(fā)生時間提前。一些研究表明,全面性教育不會對首次發(fā)生性行為的年齡有直接影響,另一些研究則表明,全面性教育實際上推遲了首次性行為,并且使其更負責任 。更重要的是,接受過全面性教育的青少年更加傾向于在發(fā)生“第一次”或“第N次”時采取保護措施,進行安全的性行為。值得一提的是,對性話題三緘其口也并不會推遲“第一次”發(fā)生的平均年齡,畢竟身體的發(fā)育、對性的好奇和需要永遠會如期而至。
家庭性教育中的另一個迷思是“孩子可以通過網(wǎng)絡獲得性教育的相關知識”。的確,在信息時代,孩子們可以便捷地利用網(wǎng)絡和社交媒體獲取有關性的信息和與性有關的問題的答案;但線上媒體往往不能提供適齡的、基于實證的信息,甚至可能提供一些帶有偏見的、歪曲事實的信息。如果缺乏家長和學校的引導,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對于性知識的了解偏離科學性,甚至在網(wǎng)絡色情作品的影響下對于性更偏向于暴力和消極的認知,這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長是及其不利的。在平時一起觀看電視和新聞時,遇到相關的主題,父母除了心生尷尬刻意回避或者禁止,不妨因勢利導,一起探討,在尊重平等的親子溝通中促進家庭性教育的有效開展。
張北川教授曾說過:“在我們的性文化里,我們要警惕把無知當純潔,把愚昧當?shù)滦校哑姰斣瓌t。”與其刻意避而不談或者自欺其人地宣揚禁欲,父母不如積極正面地對孩子進行性教育,教會孩子保護自己與他人的意識和方法。
家庭性教育對青少年的性行為和性態(tài)度有著重要影響。無論是國際還是國內都有足夠的研究表明,良好的家庭性教育不但能推遲青少年發(fā)生性行為和減少青少年的不安全性行為,更能讓人具備積極的意識與生活技能,甚至可以對同伴壓力導致的性行為起調節(jié)作用,還能預防未成年懷孕 。
二、父母如何對青春期的孩子談情說性
性教育到底是什么?性并不等同于性行為,性教育也不等同于性行為教育,而是教孩子們正確認知生理現(xiàn)象、生理衛(wèi)生以及性別平等、自我保護、成年后如何建立親密關系等,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也學會愛與尊重。其實對青少年來說,這種知識和其他知識并無不同。性教育也可以像教孩子過馬路,紅燈停綠燈行一樣自然。
面對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在開展家庭性教育時,很多父母往往覺得“開不了口”,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重要的原因就是,現(xiàn)在的父母多是70后和80后,他們在成長過程中雖然大多接受了文化知識的學科教育,但卻極少或從未接受過系統(tǒng)和全面的性教育,這樣的群體成長起來對于性的態(tài)度是受所謂“守貞教育”或者“性是羞恥的,不能公開談論的”等父輩們的傳統(tǒng)理念所影響。因此他們面對自己的孩子,談性的問題,難以啟齒。
瑪麗斯特普國際組織中國代表處專門面向中國家長群體制作了一套視頻課程叫做《開得了口——家長性教育課程》,提供與性教育有關的內容,包括家長性教育觀念、原則、價值觀、可能的問題與風險,涉及侵害、殘障、心智障礙等話題,并提供可練習的建議和案例參考,探討家長性教育的意義。此外,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中國計生協(xié)和聯(lián)合制定并陸續(xù)在全國推進了“青春健康溝通之道”家長培訓項目,通過參與式培訓課程幫助家長開展家庭性教育。通過學習,父母可以重新審視自己的性態(tài)度和價值觀,這是進行青春期孩子家庭性教育的首要問題。
三、在家庭性教育中重視性別平等
如今,性別平等意識愈加深入人心,推動家庭內部性別平等觀念的建立也變得愈發(fā)重要,而弱化性別刻板印象,建立科學的性別平等觀念需要家庭中每個成員的不斷努力,父母更應樹立起正確的性別觀念給孩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家長在進行性別教育的時候應當意識到性別層面上的差別教育可能性,并注意適度避免過度的差別教育將性別刻板印象灌輸給孩子的情況,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在性別觀念上給孩子更多的空間與選擇。
家庭性教育需要父母打破性別刻板印象,為女孩和男孩提供相同的性教育內容,父親要與母親一起參與家庭性教育。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不少性教育課程都會有一章節(jié)叫做“女孩面對性行為邀約說‘不’”。瑪麗斯特普中國代表處教育項目主管王龍璽表示,隨著理念的進步,這章的信息產生以下演化:女孩面對男孩學會說“不”(防止性行為的發(fā)生)——女孩面對男孩學會說“要”(表達意愿)——兩性之間學會表達需求與感受(社會性別敏感,相互尊重與平等的表達)——同性戀間學會如何表達感受(性別多元的表達)——每個人都應當學會對他人表達自己關于性的意愿與感受(跨越性別、身份等群體劃分,實現(xiàn)普遍人與人的適用價值)。
希望父母能夠大大方方地與孩子科學地談性說愛,希望每一個青少年,都能健康、幸福地成長,都能夠在盡可能多的選擇中,發(fā)現(xiàn)那個真實的自己。在我們的教育環(huán)境中,“生理性別”不再是限制孩子發(fā)展的因素,我們能夠更加自然地發(fā)現(xiàn)并欣賞作為一個“人”的更多元、豐富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紀紅蕾,武俊青,趙瑞,等.杭州小學高年級和中學生家長對學校性教育的需求分析[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6,37(4):519-522.
[2]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教育技術指導綱要[S].巴黎: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2018年修訂版).
[3]楊梨,王曦影. 家庭性教育影響因素的國外研究進展[J].中國學生衛(wèi)生,2018,39(11):1756-1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