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觀念是從具體的事實、概念抽象出來,聯(lián)結各個具體概念,并能形成遷移的上位概念和結構,是組織課程內(nèi)容、設計教學活動、進行教學評價方式的統(tǒng)領。本文在探究大觀念和逆向教學設計的內(nèi)涵與價值的基礎上,結合具體案例闡述基于大觀念的初中英語逆向教學設計的途徑,以期為英語單元教學設計提供新的思路,推動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在課堂的落地。
關鍵詞:大觀念;逆向教學設計;核心素養(yǎng)
作者簡介:胡鴿鴿(1990.01-),女,浙江永康人,浙江省永康市第三中學,中學一級教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教學。
一、引言
近年來,新課程改革深入開展,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已經(jīng)成為各學科教學的重要目標。《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 年版2020修訂)》(以下簡稱《新課標》)首次使用了“大概念”(本文稱“大觀念”),明確了高中課程要“重視以學科大概念為核心,使課程內(nèi)容結構化,以主題為引領,使課程內(nèi)容情境化,促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落實”。在中學英語教學研究中,有關大觀念以及基于大觀念的單元教學設計推進課程改革的研究得到了英語教育界人士的高度關注。
在課改研究中,理論層面的研究占據(jù)了多數(shù),而教育理念應用于課程中的行動研究仍然不足。大觀念的落實是一個宏觀復雜的過程,如果僅依靠理論的分析論證和常規(guī)的教學模式,難以探求其本質內(nèi)核,難以形成有推廣意義和實踐價值的培養(yǎng)模式。結合學科探索科學高效的教學設計方案,成為實現(xiàn)大觀念在教學中落地的重要途徑和保障。
當前的英語教學仍存在諸多問題。第一,教學指導思想流于形式。教師對課程標準的理解較為膚淺,缺乏系統(tǒng)的認知與研究,無法有效地將其轉化為支撐個人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第二,教學目標設置不清晰。傳統(tǒng)的教學目標設置過于籠統(tǒng),缺乏可操作性,未能凸顯英語學科的本質要求。第三,教學評價效果欠缺。傳統(tǒng)的課堂評價以低通路評價為主,知識能力的遷移性較弱;學生的自我評價,也就是元認知,在傳統(tǒng)英語教學設計中未得到有效重視;教學評價和教學目標存在不一致性,導致教學跟著評價走,從而偏離目標。第四,教學活動的問題情境過于單一。傳統(tǒng)課堂教學設置的問題情境通常是良構、單一、靜態(tài)的,而真實世界的問題常常是劣構、多元、動態(tài)的。
針對上述問題和要求,強調(diào)基于標準、目標導向、評價提前的逆向教學設計契合上述問題的角度,為落實核心素養(yǎng)、推動整體性教學、優(yōu)化教學設計提供了新的視角。在實踐中檢驗理論的有效性,使理論和實踐有效結合,在初中英語課程中有效落實基于大觀念的逆向教學設計,是本文的研究核心。
二、研究價值
本研究通過探究單元教學設計和實施存在的問題,旨在構建并落實基于大觀念的初中英語逆向教學設計“行動方案”。這將為大觀念的落地和教學設計與實施的改進提供借鑒經(jīng)驗,兼具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從理論上講,第一,有利于深入解讀大觀念,建立大觀念與課程教學的聯(lián)系?,F(xiàn)有的研究多從宏觀的視角對大觀念進行解讀和探究,深入具體解讀策略的研究仍較為缺乏,理論研究難以融入教學實踐。本研究在設計初中英語逆向教學框架的過程中,深入剖析大觀念在課堂教學中的實踐要求,使其在具體教學設計和實踐過程中得以明晰,并以此推動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落實。第二,有利于為逆向教學設計的應用提供理論依據(jù)。逆向教學設計由美國教育專家提出,國內(nèi)相關研究者多從美國學者闡釋逆向教學設計的視角進行研究,較少結合我國初中英語教學實際進行理論解讀。一線英語教師對逆向教學設計的解讀仍然存在不到位的情況。第三,有利于豐富英語課的教學設計,拓展逆向教學設計理論研究。從英語學科研究角度看,目前相關研究較少關注教學設計框架構建,已有的成果也未形成一套完整的、邏輯自洽的、可適用的參考模式。為此,本研究通過梳理現(xiàn)有逆向教學設計程序,篩選、創(chuàng)建、實施并不斷改進,最終形成適用于英語學科的逆向教學設計框架,拓寬逆向教學設計理論研究范圍。
從實踐意義來看,第一,有利于形成框架模板,指導初中英語逆向教學設計的實踐教學。現(xiàn)有研究欠缺可參照的英語逆向教學設計框架模板,這阻礙了逆向教學設計和英語課堂的有效結合。本文依據(jù)逆向教學設計現(xiàn)有模板,結合初中英語的學科特點和課標要求,設計基于大觀念的初中英語逆向教學設計框架模板,對指導初中英語逆向教學設計的實踐教學具有重要意義。第二,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助力解決當前英語單元教學設計中存在的問題。本研究在基于大觀念的初中英語逆向教學設計框架研究和完善的過程中,逐步推進英語單元教學設計所存在問題的解決。其一,深入解讀學科大觀念,使教學目標更具指向性和可行性。其二,逆向教學設計的評價辦法推動教學活動的目標指向具體化,利用對學習進行評價和對評價進行學習的評價方式,提升評價效果,推動學生深度學習,從而提高整體教學效果。第三,有利于學生習得大觀念,推動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逆向教學設計圍繞大觀念展開,各階段活動皆指向大觀念的理解和應用,學生在學習活動中不斷深化對大觀念的認識,有助于其在理解中習得大觀念。作為學科核心素養(yǎng)指向課程單元的設計核心,大觀念在課堂教學中的落實推動著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三、逆向教學設計概述
逆向教學設計,是指“通過設計來理解”(Understanding By Design, 簡稱UBD)。它是由格蘭特·威斯金和杰伊·麥克泰格在對美國教育評價專家泰勒的“目標導向”模式進行繼承和創(chuàng)新的基礎上開發(fā)出來的一種教學設計框架。他們把單元設計分為三個關鍵階段:1.明確預期學習結果;2.確定恰當評價辦法;3.規(guī)劃相關學習(教學)過程。逆向設計的一個重要變化是將“教學評價”提前,置于“目標設計”之后。目前,國外應用該理論最為典型的是德國模式和加拿大CBE課程設計模式,他們都以職業(yè)活動的行為過程作為設計導向。
第一階段,明確預期學習結果,確定學習目標。我們需要了解教學的內(nèi)容標準和教學目標,通過深入分析課程標準,探討學生能夠理解什么、教師期望學生理解什么、學生如何將學習內(nèi)容進行聯(lián)系。這些問題都指向單元教學目標,其中涵蓋了學生必須理解的大觀念。通過設置引人思考的問題,讓學生在質疑問難中理解、學習和遷移。
第二階段,確定恰當?shù)脑u價辦法。這一階段主要是設計如何評估學生的學習效果。評價活動的設計先于教學活動的設計進行,主要是通過真實情境任務和其他評價任務來收集學習效果證據(jù)。另外,威金斯將“理解”劃分為六個維度,即解釋、闡釋、應用、洞察、同理心和自我認知,教師根據(jù)不同學科、不同學習單元的特點從這六個維度中選定具體學習目標,以此設計引導性問題,促進學生的深度理解和遷移。
第三階段,規(guī)劃教學活動。這一階段主要是完成一個學習計劃的概要,之所以稱為“概要”,是因為該模塊不需要涵蓋所有單元中每個可能的學習活動的詳細課程計劃。該階段的計劃要針對階段一的預期結果來制訂,保證最佳學習設計的質量。為判斷這一階段計劃學生的參與度和教學的有效性,威金斯和麥格泰研發(fā)了WHERETO要素:W(Where&Why)——確保所有學生都了解單元教學的目標是什么;H(Hook&Hold)——一開始就吸引學生,并始終抓住學生的注意力;E(Equip & Experience)——為學生提供必要的經(jīng)驗、工具、知識和專門技能以達到學習目標;R (ethink & Experience)——為學生提供必要的經(jīng)驗、工具、知識和專門技能以達到學習目標;E (valuate)——根據(jù)形成性評價,讓學生進行學習過程評價、自我評價和自我調(diào)整。T(Tailor )——讓單元適用于不同類型的學生;學習計劃關照差異化和個性化,同時不影響階段一和階段二;O(Organize)——組織(或按序列)編排單元以獲得最大的參與度和有效性。
威斯金和麥格泰認為,這種逆向設計流程,有助于克服覆蓋教材和活動導向型教學這一對司空見慣的問題。這個設計流程能幫助教師引領學生確定課程內(nèi)容的重要觀點,同時讓學生圍繞具有重要意義的學習目的,提升課堂參與度。在三個階段中,階段一的學習目標,確切地說,大觀念的要求,是逆向教學設計的起點。大觀念是整個設計的基礎和核心,后兩個階段的教學設計都以它為依據(jù),這是我們研究基于大觀念的初中英語逆向教學設計的重要依據(jù)。
四、初中英語逆向教學設計的途徑
為了科學合理地探究基于大觀念的初中英語逆向教學設計框架,了解單元教學的實施情況,主要進行三個方面的研究:
第一,做好逆向教學設計的理論研究,構建初中英語逆向教學設計框架。首先,基于對大觀念的研究,探索該領域知名專家威金斯和麥克泰提出的逆向教學設計及其理論基礎。其次,厘清該領域其他知名專家學者對逆向教學設計的相關研究,發(fā)掘理論的優(yōu)點與不足。
第二,探索單元教學設計存在的問題。對目前英語單元教學存在的問題,結合地區(qū)實際,進行問卷調(diào)查和訪談,為逆向教學設計框架的創(chuàng)制做好準備。
第三,探討基于大觀念的初中英語逆向教學設計的框架,并對逆向教學設計框架的有效性進行驗證。在研究威金斯和麥克泰的逆向教學設計和其他研究理論的基礎上,綜合地區(qū)實際、師生情況等,初步預設基于大觀念的初中英語逆向教學設計框架,經(jīng)過專家評定,再進行實踐研究。在長期的跟進過程中,進行多輪研究,不斷論證、改進、完善該框架,為基于大觀念的初中英語逆向教學設計提供參考。
基于前期研究分析,本研究提出了基于大觀念的初中英語單元教學設計框架模板。
第一階段,設計準備。本部分分為初中英語課程標準、學情分析和大觀念三個部分。初中英語課程標準細分為學科核心素養(yǎng)和課程標準、課程內(nèi)容、學業(yè)質量、實施建議和學科素養(yǎng)水平,并結合教材內(nèi)容進行解讀,聚焦關鍵性的、反復提及的詞匯進行設計準備。學情分析從總體與個體、自身或同儕經(jīng)驗、考試大綱、教學設計參考等方面把握,主要從學校、班級、學生整體水平角度分析,并通過課前或課后以及談話、文字等信息進行切入。最后一部分從整體研讀單元語篇內(nèi)容出發(fā),結合前期的準備,進行大、小觀念的提取。
第二階段,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為學生學習發(fā)展的標準,分為總體目標和核心素養(yǎng)??傮w目標分為(新課程標準)課程目標和基本問題(由議題散發(fā))。就課程目標而言,需要詢問學生“你想掌握哪些知識和能力”?;締栴}可細分為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思維品質和文化意識。核心素養(yǎng)分為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并參考“理解的六大維度”設計或表述。
第三階段,評價方案。本階段分為評價工具和評價方式。評價工具為表現(xiàn)性任務、開放性問答和測試,指向目標為對應總體目標和核心素養(yǎng),對象分別為學生的表現(xiàn)行為、學生的思維表現(xiàn)和文化意識、需要熟悉的基礎知識或遷移的重要內(nèi)容。評價方式分為學生自評和同伴互評。同時建立成長記錄袋,跟蹤學生長期、持續(xù)的行為表現(xiàn)。
第四階段,教學活動。先制訂好預先計劃,根據(jù)教學目標、評價方案,結合學生需要,基于WHERETO要素預設多種教學活動供學生選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依據(jù)教學和學情分析從預先計劃中選擇需要的活動組織完成教學環(huán)節(jié)。在導入(激發(fā)學生興趣)環(huán)節(jié),從預先計劃中選擇需要的活動。在引入目標要求、評價方案環(huán)節(jié),將目標分為短期目標、長期目標,并按重要性從高到低排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分層次銜接優(yōu)化組合教學活動。
第五階段,教學設計反思。該部分分為評價實施效果、反思教學過程和收集學生意見。評價實施效果主要針對行為表現(xiàn)、思考情況和測試成績,關注整體和個體,結果保存于成長記錄袋。反思教學過程分為教學機智和臨場狀況分析,并保存于教師成長記錄袋。收集學生意見,采用談話、文字等多種方式,收集的是肯定意見和改進意見,并記錄改進意見,呼應第一階段。
五、結語
基于大觀念的初中英語逆向教學設計結合了逆向教學設計的優(yōu)勢和英語學科的特點,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設計的常規(guī)模式,基于課程標準,以目標為導向,將評價提前,為英語教學設計注入了新的思路,對于促進英語單元教學,提升英語教師教學設計效率,促進學生學科素養(yǎng)提升有著重要的理論和實際意義。從大觀念出發(fā),教師應當樹立全局意識,轉變教學觀念,優(yōu)化教學設計。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基于大觀念落實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有待更多的探索和研究。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王薔,周密,蔣京麗,閆赤兵.基于大觀念的英語學科教學設計探析[J].課程·教材·教法,2020(11):99-108.
[3]劉徽.“大概念”視角下的單元整體教學構型[J].教育研究,2020(6):64-77.
[4]格蘭特·威金斯,杰伊·麥克泰.理解為先模式——單元教學設計指南(二)[M].沈祖蕓,陳金慧,張強,譯.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21.
[5]邵朝友,韓文杰,張雨強.試論以大觀念為中心的單元設計——基于兩種單元設計思路的考察[J].全球教育展望,2019(6):7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