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幼兒園教學中,中班的孩子正處于一個生長發(fā)育的關鍵期,具有較強的探知欲,所以必須對其觀察和探知行為進行正確引導,并有意識的培養(yǎng)其觀察能力。科學活動作為一種觀察活動,有利于讓幼兒在直接感知中進行學習,獲得直接的科學經驗和知識,并同步提升幼兒的觀察能力。為此,本文就科學活動中培養(yǎng)中班幼兒的觀察力進行研究分析。
關鍵詞:科學活動;中班幼兒;觀察力
1.科學活動中培養(yǎng)中班幼兒觀察力的重要性
對于中班幼兒來說,觀察是一項基本的認識活動和科學活動,由于幼兒思維發(fā)育不夠完善,幼兒對外部事物的感知大多都是通過觀察來獲得的,在科學活動當中,潛移默化的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有利于幼兒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觀察習慣,調動感官系統(tǒng)。比如,在幼兒平時的活動中,教師可以讓幼兒給金魚等魚類喂食,注意觀察平時換水的規(guī)律,觀察動物在生長時各個時期不同的生長形態(tài),在這個期間幼兒需要具備耐心,學會專注,從而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其次,科學教育活動區(qū)的建立對于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通過讓幼兒去觀察事物表面的情形,從而把握事物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和本質,在頭腦中留下清晰完整的表現(xiàn),使幼兒在觀察過程當中對事物進行綜合的分析。
2.中班幼兒科學活動存在的問題
2.1科學活動單一化
中班幼兒的思維較為活躍,具有較強的探索欲和求知欲,而每個幼兒的個性特點和興趣愛好是不一樣的,這就要求教師做到因材施教。就目前來看,一些教師素質文化水平較低,在科學活動教學過程當中無法根據(jù)幼兒的特點和興趣愛好來進行教學,教學活動不符合幼兒的認知發(fā)展水平,甚至重復的使用一個科學活動,過于單調化,降低了中班幼兒參與科學活動的積極性,無法實現(xiàn)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的目標。
2.2教師素質水平較低
就目前來看,一些中班幼兒教師缺乏對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重要性的全面認識和了解,在科學活動教學過程當中往往憑借自己的主觀經驗來進行教學,只是簡單地向學生介紹科學課本教材內容相關的知識,無法利用現(xiàn)代化的技術手段來對科學內容進行延伸和拓展,相關的科學活動較少,甚至科學活動缺乏趣味性,幼兒參與科學活動的動力不足。其次,一些教師認為科學活動和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沒有太大的關系,無法掌握科學活動的本質特點,過于注重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忽略了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降低了中班幼兒科學活動的教育水平。
3.科學活動中培養(yǎng)中班幼兒觀察力的策略
3.1選擇合適的內容
興趣是激發(fā)幼兒發(fā)展能力的重要動力,由于中班幼兒好奇心較強,對周圍的事物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選擇幼兒感興趣內容引導其觀察才是正確的。首先,大自然是活的教材之一,為中班幼兒科學活動的開展提供了直觀,生動的材料,教師可以讓幼兒積極的到大自然中進行直接經驗的學習,在大自然中搜集材料,讓幼兒之間更親密地接觸到大自然。比如,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去觀察美麗的花朵,去觸摸大樹,感受自然界花草樹木的四季變化,讓幼兒通過觀察了解到大自然四季的變化規(guī)律,激發(fā)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其次,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生活當中的高科技產品隨處可見,生活當中也處處存有科學。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去思考“空調會變熱變冷”、“電話為什么能傳來遠處的聲音?”等問題讓幼兒帶著問題去生活中尋找答案,從而使學生留心生活當中的科學,增強幼兒的觀察力。
3.2增強觀察的效果
為了增強幼兒的觀察力,要求教師在開展科學活動過程當中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系統(tǒng)。比如,在認識哈密瓜時可以讓幼兒講述哈密瓜的形狀和顏色,并讓幼兒去觸摸、敲一敲,聽一聽哈密瓜成熟了會發(fā)出什么樣的聲音,再切開哈密瓜看看里面是什么樣的進行品嘗。通過這樣引導提問的方式可以讓幼兒調動多種感官系統(tǒng)來進行觀察,增強幼兒觀察事物的能力,同時也可以讓幼兒懂得一些生活當中的科學常識。其次,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為幼兒園多媒體教學提供了巨大的便利,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來呈現(xiàn)一些不能接觸的自然現(xiàn)象,化小為大化、靜態(tài)為動態(tài)、化平面為立體,從而生動形象地展現(xiàn)在幼兒的眼前,營造一個良好的科學活動氛圍,幫助幼兒去觀察和理解事物。比如,在認識小雞時,小雞是怎么從雞蛋里出來的呢?幼兒很好奇小雞出殼的全過程,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這個視頻來讓幼兒去進行觀察,特別是當幼兒聽到蛋殼咔嚓咔嚓的聲音,幼兒就會特別的興奮,并積極的參與到科學活動觀察當中,培養(yǎng)觀察力的同時積累一定的科學知識。
3.3創(chuàng)設良好的觀察環(huán)境
中班幼兒對生活環(huán)境較為熟悉,同時也保持著對周圍環(huán)境的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利用環(huán)境的作用來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促進幼兒智力的發(fā)展。首先,教師要努力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觀察環(huán)境,設立一些科學主題墻,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比如,在每個主題開始之前,教師可以邀請孩子和家長積極參與互聯(lián)網和圖書館的資料收集,然后將收集的圖像文本和其他材料分發(fā)到主題墻中,在主題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幼兒不斷地觀察、操作、討論,不斷地豐富主題內容,使教育的內容深入幼兒的內心,落實到幼兒的行動中。中班主題:衣服折疊整齊。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去觀察疊衣服的步驟,去圍繞主題墻討論疊衣服的順序,并把折疊衣服的步驟貼在主題墻上,在不斷的討論和練習過程當中幼兒可以輕松愉快地掌握疊衣服的方法。其次,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自然角來開展具體的科學實踐活動,在自然角放置一些種子的標本,引導幼兒觀察不同種子標本的形態(tài),并將種子栽種起來,讓幼兒去照顧植物的生長,從而讓幼兒了解不同種子生長發(fā)育的全過程和生活習性,激發(fā)幼兒對參與科學活動的興趣,潛移默化的形成觀察能力。
4.結語
觀察是科學探究中的一種基本能力,也是幼兒科學活動的一個重要部分,貫穿于整個活動當中。為了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要求教師選擇適合中班幼兒身心發(fā)展特點和興趣愛好的科學活動內容,積極創(chuàng)設良好的科學活動氛圍與環(huán)境,利用多媒體等教學手段輔助教學,在科學活動當中適時對幼兒進行指導,潛移默化的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增強中班幼兒科學活動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牧新義,耿春艷.如何在科學活動中培養(yǎng)中班幼兒的觀察力[J].學前教育研究,2001(06):61-62.
[2]劉冰輝.在科學活動中培養(yǎng)中班幼兒的觀察力[J].科技風,2013(05):191.DOI:10.19392/j.cnki.1671-7341.2013.05.165.
[3]朱麗華.淺議科學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J].科學大眾,2008(06):66.DOI:10.16728/j.cnki.kxdz.2008.06.049.
姓名:王光啟(出生年月:199404),性別:女,民族:漢,籍貫(省市):安徽,職務職稱:二級教師,學歷:本科,研究方向:學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