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申平
摘 要:英語是小學階段教育的重點內容之一,包括了單詞、閱讀、語法、寫作等多項教育內容,涉及多樣化的教學模式,不僅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夯實他們的文化基礎,而且強化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他們的創(chuàng)作能力。近年來,英語教師越來越注重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教師將思維導圖應用到英語閱讀教學中,利用思維導圖講解文章的內容,帶領學生應用思維導圖細化文章的內容,使學生全面了解到文章情節(jié)的發(fā)展過程,學習到文章的重點內容,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
關鍵詞: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思維導圖;方法策略
英語作為全球的通用語言,使用全體相當廣泛,我們國家已經(jīng)逐漸做到讓學生從小學習英語,所以,小學英語在小學課程也占據(jù)著重要地位。小學英語是很基礎的課程,對于小學生來說有點困難,因為小學生的語言體系并不完善,他們還需要學習語文課程,修習語文素養(yǎng),而英語又是一門與語文完全不同的兩種語言,每個學生的接受能力不同,最后,老師的課堂效果也因人而異。新課改提出,在小學英語閱讀課堂中加入思維導圖,是一種創(chuàng)新課堂,老師應該將思維導圖逐漸運用在英語閱讀課堂中。
一、利用思維導圖,強化學生基礎學習能力
英語需要通過聽說讀寫四種形式,說和寫是比較困難的也比較重要的方面,之所以困難是因為思維梳理不夠清晰,如果只是表面形式的閱讀,并沒有加深理解和思考,那就不能很好的消化知識點,僅僅只是獲取了書面材料,記憶并不是特別深刻。沒有進行消化,就沒有達到閱讀的效果,更不用說提高閱讀能力。閱讀也是英語能力的一種體現(xiàn),一邊鞏固課本知識,也要發(fā)散性的延伸。對知識點進行擴展,將新的知識比如語態(tài)、詞匯等擴展開來,進一步的加深擴大。通過制作思維導圖的方式,作為思維的輔助,將文字信息內化、拓展,通過一定時間的訓練,英語閱讀能力定會有較為明顯的提升。
小學階段的英語學習以英語單詞為主,外研版的小學英語教材里,英語單詞的編排,是按單元和字母順序,英語單詞之間看起來沒有連貫性,不是很便于小學生記憶,在查閱和學習的過程中都比較費時費力,更加難以形成系統(tǒng)的英語單詞學習模式。
二、詞匯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
要想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保證閱讀教學的順利開展,教師就需逐步夯實學生的知識基礎,使其能掌握大量的詞匯,豐富其詞匯量。如果學生能夠積累充足的詞匯,那么就能順利地進行閱讀,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本內涵。因此,英語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須重視思維導圖的應用,將各種不同類型的詞匯集中起來,幫助學生構建出較為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引導學生借助思維導圖完成課文內容的閱讀。久而久之,學生的閱讀能力將會得到極大提升。有些英語文章的篇幅較長,學生在閱讀時需要緊抓關鍵點,構建出相應的思維導圖,從而更好地理解文本內容。
例如,在教學一些與時間相關的內容時,教師就可借助思維導圖進行教學,將時間作為關鍵詞,使學生能夠更好地記憶與時間相關的單詞。
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可將時間作為此次思維導圖的關鍵詞,逐步向外發(fā)散,引出更多與時間相關的詞匯,不斷豐富和完善思維導圖中的內容,借助思維導圖,理清整個文本的時間順序,準確把握文章內涵。在日后復習的過程中,學生也可利用思維導圖鞏固所學知識,擁有扎實的知識基礎,為其日后的學習和成長奠定良好基礎。
三、頭腦風暴性思維導圖
頭腦風暴性思維導圖就是運用敘述中心思想的方法來展現(xiàn)文章主旨,讓所敘述的幾個中心點之間存在著必然的關系。思維導圖的性質就是讓小學生的思維更加具有發(fā)散性。例如在英語課堂設計中,老師可以事先分出小組,然后確定出課堂教學主題。在教學前,老師和學生都要事先做好準備,其中包含英語文章或者英語閱讀主題相關背景,老師在小組頭腦風暴時起到一個調節(jié)作用,幫助學生積極發(fā)散思維,而后在學生探討主題時,老師要針對學生的言論及時予以肯定,規(guī)避否定學生的行為,積極提倡學生自助發(fā)言,大家集思廣益,促進課堂活動的進行。另外,每個小組要對組內發(fā)言、想法進行保存,及時對探討出的成果進行記錄。最后,老師組織學生對所有成果進行整合,并讓學生積極展示自身對英語閱讀的表現(xiàn),大聲主動表達自身想法,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幫助學生形成思維導圖,并對日后的英語閱讀構建出一個框架,從而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基于此可知,這種放射性的框架讓學生思維更加迅速地向外開拓,思維導圖在閱讀教學中可以變成一個任務形式的作業(yè),關鍵就是根據(jù)獲取的有關信息來擬定學習計劃,同時產(chǎn)生多方面的舉措,構建全方位的方案,持續(xù)進行自我反思和把控。頭腦風暴就是運用思維導圖的方案來探討,可以最大限度地豐富和拓展小學生的思路,使小學生有更多創(chuàng)新想法,讓學生對學習的內容有更深刻的理解。
教師通過合理運用思維導圖模式,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技巧的能力,利于幫助學生加強英語閱讀效率。因此,教師在實踐研究過程中,應該提高對于思維導圖教學方法應用的認識,從而通過不斷實踐與創(chuàng)新研究,更好地提高英語教學質量。英語閱讀一直都是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引入問題導學法能解決學生在英語閱讀中缺乏思考的問題。同時,問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積極性,讓學生有意識的獲取信息,掌握解決實際閱讀問題的方法,具有良好的教學效果。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閱讀中是一把鑰匙,具有拋磚引玉的作用。繪制導圖可以鍛煉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讓他們有無盡的想象空間,引導他們在閱讀中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碰到新詞或者新的表述,可以通過場景或上下文進行推測理解。思維導圖的合理運用減少了小學生閱讀中的閱讀障礙,訓練了小學生的思維。思維導圖的靈活性和直觀性讓不同英語水平的小學生都能夠參與閱讀,激發(fā)了小學生英語閱讀的內部動力,體現(xiàn)了學生的閱讀主體,提升了閱讀的獲得感。
參考文獻:
[1]盛俊.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探析[J].校園英語,2019(12).
[2]于琳.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中學生英語2018(34):24-24.
[3]劉勝男.思維導圖在小學生英語閱讀中的運用探究[J].英語教師,v.15(12):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