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惠銀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是學生認識語文的重要開端,為了能夠更好的帶給學生良好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透過語文學習產生學習動力和學習內涵,需要教師在價值觀引領方面以及學習思維構建方面考慮學生的真正需要,不斷在教學過程中加入學生更多的學習情感,產生學習動力,教師應當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逐漸尋求最佳的單元教學策略,讓學生形成語文整體思維模式的同時,也能夠去除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弊端,能夠在不斷優(yōu)化知識結構中,產生單元整體學習意識,發(fā)現(xiàn)語文學習的系統(tǒng)性以及連貫性,不斷的整合信息和整合資源,形成系統(tǒng)性的學習方式,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單元教學;有效策略
引言
小學語文教學在不斷規(guī)避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不足的同時,也能夠更好的尋求單元教學的整體構建策略,讓學生在適應單元教學方法和單元教學模式的同時,運用語文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單元教學讓學生能夠形成整體單元的良好學習狀態(tài),并能夠在完善教學計劃,逐步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意識到單元教學的重要性,能夠將不同形式以及不同任務內容的單元風格采用系統(tǒng)化的銜接手段,逐漸能夠形成良好的單元教學鏈條,在不斷讓學生抓住學習要點,形成重點內容提煉的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環(huán)境中,產生單元整體學習方法,加快學生的學習步伐,形成個性化發(fā)展優(yōu)勢,也能夠提升單元教學的有效性。
一、小學語文單元教學的重要性
小學生剛剛步入語文學習階段,需要打好聽說讀寫的基礎能力,在教師的有效引領下更好的以單元主題作為教學的開端,從而讓學生形成語文學習整體性的思維,在單元模塊中逐漸能夠梳理出重要的學習內容,主動探索語文學習的內涵,構建更加合理的學習計劃和學習目標。教師在單元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應當考慮學生的不同層次和不同需要,從而在內化學生單元整體知識結構的同時,也能夠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水平,讓學生能夠在相互知識串聯(lián)以及進行知識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單元整體學習反饋效果,讓學生的技能掌握逐漸上升為單元整體知識的引領,并能夠在相互比較,相互補充的過程中,更能夠讓學生自主感悟,形成良好的分析理解能力,從而站在整體單元的立足點,更好的推敲出語文學習的不同情境,在循序漸進的單元整體情感構建中,能夠敞開心扉,發(fā)揮學生內心的真善美[1]。
二、小學語文“單元教學”的策略
小學語文在構建單元教學整體策略的過程中,需要能夠真正的從學生的角度以及思維方式進行有效的教學思考,教師和學生都能夠接受以及適應環(huán)境條件,更好的將單元教學實踐應用于課堂,應用于學生整體思維構建的良好開端。教師把握單元教學的主要方向,讓學生掌握有效的單元學習技巧和學習方法,讓語文學習變得簡化,讓思維變得多元,有效提升語文教學的整體效果。
(一)教師構建單元目標,突出學生主體性
教師在以合作為基礎,進行單元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應當能夠梳理出單元教學目標,從而能夠符合學生的學習層次,讓學生主動步入單元學習構建良好的思維方式以及整體知識結構。教師優(yōu)化單元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能夠在突出學生學習主體性的同時,提升單元教學的實踐目標,把握單元教學主線,在學生思維深化的同時產生學習動力,在自主思考和自主創(chuàng)新中有所收獲。例如在學習《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和《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時,教師在教學導入部分直入主題進行單元目標的構建,引導學生學習魯迅先生的一些生活經歷和學習經歷,使學生有感而發(fā),在課堂上和教師、學生進行分享。
(二)把握教學層次,平衡單元知識共性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能夠積極的探索整體單元教學的優(yōu)勢,從而能夠在與學生實際情況相融合的同時,更好地分析學生的學情以及學習層次,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在單元教學中產生獨特的學習探索欲望,并能夠在貼近學生思維層次中,形成與單元整體教學目標相符合的學習方法,教師應當構建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逐漸在平衡單元知識共性的同時,讓學生深刻剖析,進行課文的獨特理解,形成個性化的學習新方案。例如在學習《魯濱遜漂流記(節(jié)選)》和《湯姆·索亞歷險記》時,教師根據(jù)學生的不同層次進行單元知識的整體融合,在不同的小故事中探究主題的情感,還可以在課下讓學生選擇一本書進行閱讀,之后每位學生寫一篇讀后感和學生共同分享讀書心得。
(三)采用合作學習模式,緊扣單元主題
教師積極的運用信息技術,讓學生在動態(tài)化的教學環(huán)境中產生良好的合作學習欲望,在單元整體學習中,教師可以科學的進行分組學習,從而在相互借鑒和相互補充中,緊扣單元主題,形成知識的有效共融,在教師的積極點播以及補充下,合作學習變成單元教學效果的有利途徑。例如在學習《北京的春節(jié)》時,課文中描寫了很多老北京春節(jié)的民風和民俗,表現(xiàn)出了北京春節(jié)的繁華與熱鬧,還有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習俗的無限美好。全文充滿北京味兒的樸實語言,表達樸素自然,非常流暢,又具有較強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教師在講解《臘八粥》時,課文以臘八粥為線索展開描寫,分別寫了八兒等粥吃以及八兒喝粥兩件事。作者從動作、語言、心理等對八兒“等粥吃”展開了具體的描寫,為我們描寫了一個天真、聰明的孩子;通過描繪了一家人吃粥時的情景,展示出了臘八粥味道的香甜,還有一家人吃到臘八粥時開心、滿足的美好心情。教師采用合作學習模式,讓學生探究我們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都有哪些不同的習俗,深化課文線索,提高學生單元知識遷移能力[2]。
(四)教師評價的有效性,形成單元反饋
單元教學需要教師與學生達成學習的同步性,從而在進行整體單元學習進度安排的過程中,讓學生不掉隊,形成良好的學習自信,教師積極的給予學生進行評價和鼓勵,在有針對性,有目的性進行評價綜合性分析的同時,也能夠讓學生進行自主評價,與單元整體學習策略相吻合,形成有效的單元知識反饋,促進學生形成語文素養(yǎng)。例如在學習《夏天里的成長》時,以夏天特色的學習情境,展開有效的單元學習,教師在反饋中提高評價效果,形成學習的創(chuàng)造性聯(lián)想。
結束語
小學語文單元教學策略的探索需要教師的總結和創(chuàng)新,有助于學生在單元主次分明的教學環(huán)境中,通過有效的主題環(huán)境能夠讓學生產生連貫性的知識鞏固過程。教師能夠發(fā)揮單元教學的整體優(yōu)勢,單元整體教學中應當做好教學準備和教學設計,從而符合學生的學習心理以及學習思維模式,逐漸在達到單元整體教學目標的同時,能夠讓學生掌握整體單元學習的有效方法,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能力。
參考文獻:
[1]劉偉.小學語文主題式單元整體教學的實踐研究[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9, 004(011):46-47.
[2]馬艷榮.小學語文主題式單元整體教學實施探討[J].新課程(教研版), 2018, 0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