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丹 尹明
摘要: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著力于提升學生心理健康素養(yǎng),其關鍵在于發(fā)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表情包是社交軟件活躍后為年輕人所追捧的一種流行文化,與大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表情包應用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可豐富教學內容、優(yōu)化教學形式,實現(xiàn)強化教學效果的目的。但表情包也有其弊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堅持不強用、不亂用、不濫用原則。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表情包
1 引言
“學習使我感到快樂”、“學習使我媽感到快樂”,當教師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上呈現(xiàn)這兩張表情包幫助學生區(qū)分“內部動力”與“外部動力”時,課堂氣氛瞬間變得活躍,學生能很好區(qū)分這兩個概念。表情包是一種以圖片和文字的形式表達信息的一種圖像符號[1],廣受大學生追捧。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當教師在課堂中呈現(xiàn)表情包時,學生參與度很高;通過訪談發(fā)現(xiàn),學生對在課堂中呈現(xiàn)表情包的教師評價普遍是“有趣的”、“接地氣的”。借助貼近學生日常的表情包能夠有效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的有效性,發(fā)揮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提升大學生心理素養(yǎng)的主渠道作用。
2 表情包應用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的策略
2.1 表情包可以豐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內容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如果只關注理性知識,忽視大學生的感性體驗,學生在課堂上就會產生抵抗心理,甚至出現(xiàn)玩手機、睡覺等不配合教師教學的現(xiàn)象,造成課堂互動不足、課堂效率低下。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中充分利用表情包內容與情感共敘的特點,將理性知識轉換成生動的表情符號,使理性知識更具有生活性,大學生才能夠更加深切地體會理性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有研究者指出網絡圖像在互聯(lián)網時代是知識視覺化的有效載體[2]。單純通過文字傳達理性知識,其內容是比較枯燥且局限的;而呈現(xiàn)表情包,師生有各自的解讀,能夠增進交流、迸發(fā)新內容,使課堂內容得以豐富且課堂內容更加活躍。
2.2 表情包可以優(yōu)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形式
衛(wèi)曉君、張劍[3]基于視覺文化的視角認為,視覺傳播作為人類信息傳播的特殊形式,給思想政治教育平臺、內容形式以及吸引力和感染力等方面帶來了應用價值,從而提出教育要充分結合視覺傳播的特點,發(fā)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同樣的,表情包作為視覺傳播的一種特殊形式,有助于優(yōu)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形式。隨著多媒體平臺的興起,教師可以呈現(xiàn)與課堂主題相關的表情包,或者在某一教育語境中插入一定的表情包,甚至是通過線上平臺在課堂中實現(xiàn)師生實時表情包互動,既能吸引學生眼球,也能夠實現(xiàn)師生的有效互動。通過表情包對課堂內容多樣化的展示,能夠化解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講、學生聽”的尷尬,幫助轉換課堂形式。
3表情包應用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的原則
不強用表情包。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與學生的心理素質息息相關,所以在選用表情包的時候應注意表情包的針對性,不能強行將不合適、不恰當的表情包應用于課堂之中。應用表情包要注重對心理健康理論知識的傳遞,通過二次建構加強心理健康理論知識與顯示的聯(lián)結,增強大學生對心理健康知識的認同,不斷提高心理健康素養(yǎng)。
不亂用表情包。由于表情包表義的模糊性及多義性[4],教師在使用表情包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同時,還需要明確表情包與課堂主題之間的聯(lián)系,考慮表情包與教學內容的適配度性。課堂教學中呈現(xiàn)的表情包應是教師嚴格篩選、精心設計之后的產物,而不是隨意的圖片展示。
不濫用表情包。適度的表情包使用能夠拉近師生距離,增強課堂趣味,但如果過度使用表情包,每一堂課都是表情包的簡單呈現(xiàn),則學生極易產生倦怠心理;此外,表情包具有碎片化與多元化敘事風格[5]。過度使用碎片化表情包容易導致惰性思維,削弱語言表達能力并降低思維的連貫性,所以教師在課堂中應用表情包應適度。
4 結語
在新時代背景下,將表情包應用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能夠滿足學生特點、貼合學生實際,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提升課堂效率的方式。在實踐的過程中,要注意合理使用表情包,發(fā)揮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對于學生心理健康素養(yǎng)提升的主作用。
參考文獻:
[1]曾妍. 社交媒體中表情包的特點及流行原因[J]. 青年記者, 2017.
[2]寇曉燕. 網絡圖像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視域轉換[J]. 教育評論, 2017(4):76-79.
[3]衛(wèi)曉君,張劍.視覺傳播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價值及實現(xiàn)路徑[J].新聞知識,2013(10):41-43.
[4]尹相悅. 新媒體時代下”表情包”符號表達的局限性[J]. 戲劇之家, 2020(12):202-203.
[5]梅雨竹. 后現(xiàn)代語境下表情包的傳播與反思[J]. 新聞世界, 2020, 000(003):P.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