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玉紅
摘 要:與舊教材相比,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課后練習題目的設計與運用,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練習題目的設計更加注重學科素養(yǎng)的落實,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因此在教學中一定要運用好練習,從而真正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部編版;初中語文;課后練習
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在編排理念與舊教材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變,尤其在課后練習的設計上更加體現(xiàn)了發(fā)展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理念,這就要求老師在上課時,一定要運用好課后練習,一改傳統(tǒng)的對課后練習不聞不問的錯誤做法。其實課后練習是語文學習的“燈塔”,只不過以往教學中沒有得到老師和學生的重視,導致學生的思維得不到有效的發(fā)展,而部編版對此做了較大的調整,目的是引起一線老師的注意,將核心素養(yǎng)的理念落到實處。具體在運用課后練習時,需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一、精選習題落實知識訓練體系
部編版的編排理念體現(xiàn)了“人文性和知識性”的雙線結構,其中的知識性表現(xiàn)為語文素養(yǎng),這是部編版教材的核心所在,也是課后練習題得以組織實施的重要載體和依據(jù)。教學時,老師要先根據(jù)單元知識提示,明確單元學習的重點,然后針對課后練習,與單元目標相統(tǒng)一,結合文本的特點,發(fā)現(xiàn)語文素養(yǎng)的著力點,從而通過課后練習將其落實,完成訓練任務。
比如,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訓練重點是落實并提高“默讀能力”,讓學生在學習文本的過程中運用好標注方式,并學會對文本的結構層次進行劃分,從而真正把握文本的思路。如《紀念白求恩》一課,在教學時,老師要一改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不能只注重議論文的三個要素,并把它作為教學重點,而是立足新課改,結合單元提示,以練促讀,精心設計教學,把課后練習題目中的第一和三題作為訓練重點,設計好問題,以此為教學的線索,打開學生的思路。
同時,部編版教材非常重視知識的積累,如《世說新語》一課,設計了一個練習題目,要求學生把握傳統(tǒng)文化中的“謙敬詞”,這個題目是對學生掌握古代文化知識能力的考查,其中主要是稱謂知識,這與核心素養(yǎng)目標中“文化傳承”目標是一致的。在教材后面還對相關文化知識進行了梳理,所以在組織教學時將這些內容之間建立起關聯(lián),形成知識訓練的體系,構建學生的知識框架,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從而真正促進學生學科素養(yǎng)的發(fā)展。
二、利用好課后習題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新時代背景下的學習能力中自學是一種主要的學習力,它能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習慣,讓學生學會學習,對發(fā)展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意義重大。在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中,設計了許多有利于培養(yǎng)思維的課后練習題,在教學時老師要能發(fā)現(xiàn)并運用好這些習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學過程中,老師指導學生預習時要求與之結合,也就是說利用課后練習題去指導學生完成文本自學。因為部編版教材在課后練習的設計上注意了文本導學功能,作為指導學生學習的老師一定要開發(fā)好這項功能,通過對課后練習題的合理運用,指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提高自學能力。
比如,在教學七年級上冊《秋天的懷念》一文時,為了讓學生從情感上體驗到“母恩”的偉大,可把課后第三小題作為理解主旨的中心句引入,學生通過自學找到了文本的情感切入點,通過訓練深化發(fā)對文本主旨的理解,這樣就避免了傳統(tǒng)教學中先入為主地讓學生被動進行情感體驗的問題。
另外,老師要還注意部編本教材的課后訓練題目設計,主要由兩個部分組成:“積累拓展”“思考探究”,這是兩個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設計,老師在采用時可根據(jù)學生的個性化差異,有針對性地進行。比如對于基礎較弱的學生,讓他們做好“積累拓展”,而對于能力較強的學生,讓他們做好“思考探究”,這樣通過層次化的安排,讓不同能力的學生都得到了發(fā)展,提高了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三、進行課后練習改編提升思維能力
部編版教材的編排理念重在體現(xiàn)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而思維能力是學生核心素養(yǎng)中主要方面之一,這也體現(xiàn)在課后練習的設計上。但是由于學生存在個體差異,有些練習設計得比較難,一線老師在具體運用這些練習題時要有取舍,要進行適當?shù)母木帲屗辖虒W的需要,使學生在訓練中提升思維能力,讓訓練更有層次感,更加科學、合理化。
比如,在部編版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4課后面有一道練習題,要求學生在誦讀的基礎上,體會曹操四言詩的特征,理解詩人的情感。這一道題的訓練指向不太明確,學生訓練目標難以落實,老師可進行改編,要求學生體味詩歌中作者表現(xiàn)出的抱負,這樣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
參考文獻:
[1]張惠萍.把握課后練習特點落實語文要素[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8(3).
[2]溫儒敏.“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編寫理念、特色與使用建議[J].課程·教材·教法,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