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創(chuàng)編”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手段,能夠在興趣與創(chuàng)造之間搭建橋梁,幫助教師與學生建立高效課堂,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
關鍵詞:創(chuàng)編能力;數學核心素養(yǎng);興趣;創(chuàng)造力
在任教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創(chuàng)編”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手段,能夠幫助教師與學生建立高效課堂,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我在教學實踐中會從下面幾個方面讓“創(chuàng)編”生花。
一、創(chuàng)編故事情境
在課堂上,教師就要盡可能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把枯燥無味的數學問題創(chuàng)編成學生喜歡的有趣故事。在一年級“0的加減法”這一課,教師可以給學生講三只小貓釣魚的故事,邊聽邊出示圖片和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故事,這樣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解決問題就會事半功倍。
也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組織語言,創(chuàng)編一個故事情境,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并解決。比如,在教學一年級的“十幾減9”這課時,老師可以讓學生認真觀察教材出示的圖片,然后創(chuàng)編一個小猴買桃的故事,請學生講一講,再問一問,自然便會引出很多問題。在此過程中,學生既可以復習舊知,又可以引出新知,還認真分析了數學條件,算法的理解也就會水到渠成。
二、創(chuàng)編習題
數學習題在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學生在解答習題的過程中,可以掌握基礎數學知識和技能,形成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等核心概念,還可以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形成基本的數學思維方法,最終提升自身數學素養(yǎng)。
一般情況下習題的創(chuàng)編主要是教師,而學生通過教師設計的多種多樣的習題而得到知識的鞏固提高。教師與其費盡心思去研究什么習題是可以讓學生樂于解答、善于解題和提高思維能力的,不如設計一些教學活動,如讓學生去設計習題并交流。教師再通過他們的習題,有針對性地進行個別強調與輔導,這樣教學效率會更高。
實踐證明:學生自主創(chuàng)編的習題主要分為下面幾個類型:(1)創(chuàng)編難題;(2)創(chuàng)編易錯題;(3)創(chuàng)編開放題;(4)創(chuàng)編操作題。學生創(chuàng)編的過程是對知識的整合,是對數學信息的分析,是對自己不足之處的展露,等等,只要教師耐心等待他們的創(chuàng)造,一定會有更大的收獲。
三、創(chuàng)編游戲操作
小學生天性好動,對游戲有著濃厚的興趣,所以,有些問題可以通過做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獲得知識。一方面,教師可以設計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游戲;另一方面,學生可以在新學知識的基礎上自己設計游戲。在教學三年級上冊的“算24點”一課中,教師把班級分成幾個小組比賽,讓他們自己組內一起思考,同一組數字如何湊成數字24,交流自己的計算方法。最后再比一比,哪一組算得最快,總結的方法最好。還可以讓學生給班級的其他學生或者老師出數字,讓別人來算一算。通過這樣的游戲環(huán)節(jié),學生很快就能掌握本節(jié)課的知識,并且還能舉一反三。
四、創(chuàng)編記憶口訣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經??偨Y出很多口訣來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如三年級下冊的“年月日”,學生在問到某個月是多少天時,總要默默地去數自己的小拳頭,而“一三五七八十臘,31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日”等,學生便能很快說出正確答案。一年級的大于號和小于號,學生去說誰大于還是小于誰,很準確,很快,但是,讓他寫,有可能會方向錯誤。通過口訣“開口朝左是大于,開口朝右是小于”,學生便能很快分辨出。
在教一年級的孩子填單位名稱時,經常會看到學生填的各種各樣的單位,五花八門。其中,一位孩子告訴我,她有一個小訣竅:“多少后面找單位。”我便將它的想法告訴了班級的孩子,我們一起編創(chuàng)了找單位名稱的口訣:要想準確找單位,一定要從問題找,多少和幾很重要,單位就在后面了。學生在此基礎上經過一定的練習鞏固,便會內化為自己的解題習慣。
五、創(chuàng)編知識網絡結構
知識網絡結構一般會出現(xiàn)在整理與復習當中,教師通過一定的方式將知識點進行關聯(lián)整理,可能是一單元,也可能是一學期,還有可能是不同的知識類型等等,學生會立刻摘抄下來,還有可能去記憶。其實,知識網絡結構學生自己創(chuàng)編會更好,學生可以利用“思維導圖”“手抄報”“知識樹”“表格”等自己喜歡的方式將知識整理好。
在學生自主回顧內容后,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知識的內部結構關系,歸納編織,合理建構。在教材中,學生會將自己認為重要的知識點標注出來,會將自己的疑問展示出來,還會用各種顏色、線條、形狀來進行修飾強調。在接下來的學習環(huán)節(jié)中,學生會以欣賞的眼觀仔細研究其他同學的作品,查漏補缺,解決疑難知識點。這樣,學生通過主動學習將獲得更全面、更豐富的知識,積累更多的學習體驗與方法,從而促進學生數學素養(yǎng)的提升。
參考文獻:
段江霞.閱讀讓數學更美好 創(chuàng)編讓數學更生活[J].新課程,2020(38).
作者簡介:王葉蕾(1992—),女,本科,江蘇興化人,研究方向:小學數學,職稱:二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