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向宇
摘要:音樂欣賞教學是一個提高學生音樂藝術審美能力的過程。通過這一教學活動,它學生的音樂欣賞技能得以提升,課余生活也會更加豐富,優(yōu)美的音樂能夠成為他們精神世界的一部分,甚至塑造他們的精神世界。而小學是學生認知能力的起步階段,教師應該增強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將打造高效的小學音樂欣賞課堂作為主要的思考和努力方向。本文從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的現存問題及其高效教學策略兩個主要方面展開論述,希望能夠幫助廣大同仁在教學上取得更多的進步。
關鍵詞:小學音樂;欣賞教學;高效教學;教學策略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國家和社會需要更多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秀人才。音樂作為一門旨在提高學生的美學素養(yǎng)和音樂欣賞技能的學科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小學音樂學科的也因此而得到了更多的重視。在這一大形勢下,教師應該從新的角度對小學音樂教學工作展開思考,回顧自己以往的經驗教訓,及時調整教學理念,完善教學策略方法,以幫助學生從音樂世界中獲得更多精神上的享受,讓學生產生對于音樂學科的真正興趣,推動學生在音樂領域持續(xù)探索,也為學生未來的人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可能。
一、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的現存問題
從較長的時間維度來看,小學音樂教學的質量是在不斷進步的。但現階段,具體到小學音樂欣賞領域,教學工作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教育效率和質量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偨Y起來,包括重視程度不夠、欣賞深度不夠和學生參與不夠三個主要方面。第一項不足的根源在于音樂長期被視為一門副科,一些教師還沒有從傳統(tǒng)的理念中走出來;第二項和第三項問題則都是因為教師的教學策略方法存在誤區(qū),沒有將學生對音樂欣賞的興趣充分激發(fā)出來,學生雖然喜歡聽音樂,但對于真正的欣賞和分析音樂感到無聊。
二、小學音樂欣賞高效教學策略
1、激發(fā)學生真正興趣
在以往的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可以看出,小學生對于音樂有著普遍的興趣,而且一般情況下還會超過對文化類課程的學習興趣。這充分說明了音樂學科的價值,證明了音樂是一項能夠直入人心,已經被“刻在人類DNA里”的藝術門類。這為教師開展音樂欣賞教學創(chuàng)造了基礎便利條件。但是,音樂欣賞教學與簡單的聆聽音樂不同,需要學生對音樂進行鑒賞和分析,通過欣賞音樂來提高其音樂藝術欣賞水平,提升音樂知識技能,是一種學習過程。教師要做的是將學生對音樂欣賞這一學習過程的真正興趣激發(fā)出來。
例如,在學習《我們是工農子弟兵》的時候,這首音樂與當代小學生的生活時代與環(huán)境有較遠的距離,學生在欣賞的時候不容易理解,體會不到這首音樂的優(yōu)秀之處。為了促進學生的欣賞理解,有條件的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這首音樂的視頻,或者有關人民軍隊颯爽英姿的視頻片段,激發(fā)學生對這首音樂的興趣,同時通過這些視頻來促進學生的理解。如果教師不具備相應的多媒體教學條件,也可以先給學生講一個故事,把學生引入到故事情境中去,引發(fā)學生的好奇,讓學生帶著思考去欣賞,也能夠促進學生理解。
2、豐富欣賞教學形式
在傳統(tǒng)的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的教學形式是比較單一死板的,一般就是教師播放音樂,然后鼓勵學生發(fā)言談一下感受,教師再對學生的發(fā)言進行糾正和總結。從中可以看出,學生的感受幾乎是微不足道的,因為最后都要以教師的總結為準。時間一長,學生一定會覺得音樂欣賞非常無趣,自己的主動思維根本沒有發(fā)揮的空間。即使教師引發(fā)了學生對音樂欣賞的興趣,長期以往其興趣也會大為消退。所以,教師應該將以學生為主體作為基礎,然后區(qū)豐富教學形式,引導學生主動且多角度地去感知音樂。
以《打花巴掌》為例,在欣賞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允許學生鼓掌,拍打雙腿、雙臂或使用其他方法來配合音樂的本來節(jié)奏,甚至允許學生自己做動作,鼓勵學生以自己的方式通過創(chuàng)造性地活動去欣賞音樂。教師還可以在教學中嘗試改變音樂的節(jié)奏,然后讓學生感受不同節(jié)奏下這首音樂帶給人的不同感受。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更多地參與課堂活動,還可以調動學生的熱情,改善課堂氣氛。而且,學生一邊聆聽,一邊動作,還能一邊觀察其他同學的行動,形成多種感官的綜合,深化音樂欣賞效果。
3、關注學生個體差異
由于每個學生對音樂的理解是不同的,因此教師應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以不同的方式對學生開展個性化教學。這一點是符合音樂藝術的本質特征的。因為所有優(yōu)秀的藝術都是有比較強烈的主觀色彩的,不同的人能夠從中聯(lián)想到自己的個人經歷,從自身的性格特點出發(fā)去進行認識與理解。如果像上文所說總是讓學生形成完全一致的音樂感受,那么不僅不符合小學生思維活躍的特點,而且也是有悖于音樂藝術的根本特點的。至于關注學生個體差異的具體做法上,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靈活選擇。
例如,一些學生情感比較豐富,有強烈的同理心,在欣賞音樂后能夠產生非常明顯且濃烈的快樂或悲傷情緒,針對這些學生,教師一方面要將他們感性上的優(yōu)勢利用起來,幫助他們去接觸各種各樣的音樂旋律;另一方面則要加強他們在音樂知識上的學習,增進其理性認識,實現理性與感性的結合。又如,某些學生恰恰相反,習慣于用知識去解釋自己的音樂欣賞感受,自身情感上其實沒有較大的波動,那么教師在對其開展欣賞教學的時候則要鼓勵其暫時放棄從理性上理解,而是專注于自己的內心感受。
綜上所述,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教學方式來提高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的效率與質量,使學生對于欣賞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提升學生的音樂藝術審美與創(chuàng)造能力,使得音樂欣賞成為學生音樂素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切入點。當然,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輕而易舉地完成,教師應該一直堅持去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實現師生雙方的緊密配合,創(chuàng)造越來越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黃青梅.讓小學音樂欣賞教學充滿活力[J].華夏教師,2017(10):63.
[2]黃凱妮.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的策略[J].黃河之聲,2017(19):47.
義烏市前洪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