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玲
摘 要:從低年級到高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狀態(tài)兩級分化明顯:一種是主動積極的狀態(tài),另一種則是被動消極的狀態(tài)。通過典型案例分析兩種學習狀態(tài)下的解題過程中的思考軌跡,有利于探究學生思維發(fā)展的提升點與障礙點,找到相應的解決對策,幫助學生樹立信心,讓學生以更好的狀態(tài)投入數學學習。
關鍵詞:數學教學;學習狀態(tài);思考軌跡;提升點;障礙點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24-0136-02
數學這門學科對于現(xiàn)在的學生而言,“悅”與“憂”參半,有些學生能在其中找到樂趣,并積極鉆研,學習狀態(tài)是愉悅的;有些學生是用“憂”來應對,用一種被動消極的狀態(tài)學習。造成兩種不同狀態(tài)的原因有如下幾種:一是先天條件因素,每個孩子的智力水平不同;二是后天環(huán)境影響,家庭教育浸潤著孩子的學習品質的成長;三是孩子的自我要求意識水平的梯度。從學生接觸數學學習開始,他們的狀態(tài)就已有一定的基礎。筆者根據他們解題過程的思考軌跡,探究兩種狀態(tài)下思維發(fā)展的良好因素與不良因素。
一、以小見微,追根溯源
1.草稿紙PK賽上的點滴發(fā)現(xiàn)
通過對比分析發(fā)現(xiàn):“悅者”分析過程翔實,數形結合方法使用順利,對知識點理解到位,記憶深刻,提取速度快而準,體現(xiàn)出思路清晰、答題習慣佳的狀態(tài);“憂者”分析過程過于簡單,想到用圖直觀分析,但分析不到位,公式理解不到位,記憶提取出現(xiàn)偏差與錯誤,思路混亂??v觀草稿紙整體情況發(fā)現(xiàn):正確率高的學生,草稿紙的整體水平呈現(xiàn)的是工整有條理,完美地呈現(xiàn)出練習時的優(yōu)質狀態(tài);正確率低的學生,草稿紙上雜亂無序。
2.交流中的點滴收獲
與這兩位學生的交流,源于分析草稿紙時發(fā)現(xiàn)的典型個例。他們在草稿紙使用上有著出奇的一致。筆者通過與他們的對話,分析他們的學習狀態(tài):“悅者”喜歡數學,有較強的自學能力;“憂者”記憶水平較低,學習缺少獨立性與自主性,對待數學有畏懼心理。
二、因勢利導,突破卡點
依據筆者的收集分析發(fā)現(xiàn),“悅者”存在著兩種典型狀態(tài),“憂者”也存在兩種典型狀態(tài)。這四種狀態(tài)下都有學生的思維發(fā)展的提升點和障礙點,影響著學生的思維水平進一步發(fā)展與提升。
1.“悅者”腳踏實地型
他們的提升點與障礙點:拘束型發(fā)展。他們知識的獲得更多來源于教師的傳授和家長的指導,缺乏主動探究能力,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擁有扎實的記憶功底。若讓他們獨立探究某新知識點或用數學眼光去分析觀察生活中的某些現(xiàn)象,并根據探究的過程撰寫小論文,能看出沒有什么深度,不能用已學的知識去分析與看待身邊發(fā)生的問題。亞歷山大·洛夫曾講過,數學的生命力的源泉在于它的概念和結論盡管極為抽象,但如我所堅信的那樣,它們是從現(xiàn)實中來,并且在其他科學中,在全部生活實踐中都有廣泛的應用。這一點,對于了解數學是最主要的。如何幫助他們呢?取決于教師能否立足于一個長遠的目標,若只是停留于眼前的那一點“利益”,這種類型的學生,會慢慢喪失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教師要幫助這些學生,讓他們在多樣化的活動中積累數學探究的經驗,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養(yǎng)成自主探究的習慣。
2.“悅者”不拘一格型
他們的提升點和障礙點是:天馬行空,不接納外在的建議與引導。在“應試教育”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這類學生會“吃虧”,他們獨立思考與探索出的解題思路,往往并不是十分全面或存在一些不足。批閱老師行“方便”原則時,結果只能是“×”。對待這樣的學生,教者要呵護他們可貴的鉆研精神,讓他們不會因為“吃虧”而受到挫折,放棄思考與探索。教師可以幫助他們用不同的方式呈現(xiàn)自己的思考精華,對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路,要給予鼓勵,并提供展示的機會,努力保護他們的獨創(chuàng)性,讓他們在數學之路上擁有更長遠的發(fā)展。
3.“憂者”意志力薄弱型
這些學生有能力學好數學,只是在知識探究路途中容易放棄,屬于意志力薄弱型。他們需要的是外在的鼓勵與內在學習動力的雙向配合,而更多的鼓勵源于教師的態(tài)度。筆者教這個班級已有4年之久,“憂者”的內心世界已經產生了對數學畏懼的想法。每每與這些學生的家長溝通時,他們都是面露苦澀,說道:“孩子腦子笨,不適合學習數學!”筆者都是報以否定的回答:不是!并告誡他們要注意自己的言辭,不能在孩子面前說出這樣的話,否則會讓孩子給自己定位,喪失學習自信心。教師除了糾正家長的錯誤觀念、呵護學生的自尊心之外,還要通過“積跬步”的案例鼓勵學生,用平靜的心態(tài)與學生交流,并及時跟進他們的學習,對他們進行啟發(fā)引導。這樣,能使他們進入良好的數學學習狀態(tài)。
4.“憂者”對數學悟性低型
這種對數學悟性較低的學生,幾乎每個班級都有。他們存在于班級的邊緣,缺乏學習自信。面對這些學生,教師除了要付出耐心和細心之外,還要善于發(fā)現(xiàn)他們的閃光點,幫助他們樹立學習自信心。此外,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要多關注他們,讓他們感受到自己沒有被放棄,從而堅定信念,努力學習,迎頭趕上。
三、薄積厚發(fā),重塑期盼心
每個學生的數學思維都是獨具特色的,他們解題時的思考途徑并不是隱蔽而不可知的。教師在與班級學生相處的過程中,要慢慢探索研究他們的學習狀態(tài),并給予相應引導,幫助他們找到提升的方法,一點一滴地積累,一步一步地提高。
數學這門學科不是那么枯燥而神秘的,在從教中,有時會丟失掉當初那份美好憧憬與期盼的心。一次小小的PK賽,一次次交流對話,忽然發(fā)現(xiàn)心里的那份憧憬與期盼沒有丟失,是學生點燃了它。因此,教師要堅信:用合適的方法,用恰當的語言,就一定能燃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與信心。
參考文獻:
[1]張祥潤.利用有效提問 激發(fā)學習興趣[J].山西教育,2019(10).
[2]張亞娟.開放式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的應用[J].數學大世界,2018(09).
[3]謝蘭平.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J].數學大世界,2016(11).
[4]吳全發(fā).小學數學課堂學習方式的轉變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