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笑潔
摘 要:童話對教育教學改革有重要的輔助作用,對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有顯而易見的影響。教師需要利用這一重要的教育教學元素指導學生自主閱讀,豐富學生的學習經驗,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以及閱讀習慣。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童話教學;有效策略
在全面推進基礎教育改革的過程中,小學語文這一基礎學科的重要性越來越明顯,許多教師開始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文化傳遞、素質培養(yǎng)以及知識學習相結合,保障學生既能夠學習一定的理論知識,還能夠提升對人的情感、水平以及思維能力。在新課改之后,小學語文教材收錄了許多童話故事,這有助于為教育教學改革提供更多的依據。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童話教學的價值
在對小學語文教學進行分析時發(fā)現,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不夠理想,有的學生比較消極和被動,難以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學習,課堂教學秩序比較混亂。另外,教學目標比較傳統和單一,受傳統應試教育理念的束縛,以學生的識字、造句、組詞為主體,沒有著眼于童話教學的現實條件主動豐富教育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模式。其中童話教學與小學語文教學之間的結合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對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打造高效課堂有重要的作用。從微觀的角度來看,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童話教學的意義比較顯著。
首先,童話教學符合學生的思維水平以及興趣愛好,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讓學生在自主想象的過程中提升個人的思維能力以及動手能力,不斷開闊視野。大部分童話故事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比較貼近,學生可以在自主分析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三觀”。
其次,小學生能夠通過閱讀童話故事意識到生活的美妙,進而產生更多美好的想象,真正走出課堂,走向社會。在獨立思考以及判斷的過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語文邏輯思維,想象力和學習能動性將會得到提高。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童話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之所以有很多學生的情緒不高,主要在于教師沒有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過于注重對學生主觀經驗的分析,全權包辦教育教學內容,學生沒有受到應有的尊重及肯定,這一點也使童話教學受到阻礙。針對這一現實情況,教師需要注重教學思路的有效調整,正確認知童話教學的重要意義,通過對童話故事的細致講解來引導學生、鼓勵學生,給予學生自由發(fā)揮以及自主閱讀的機會。盡量避免急于求成以及拔苗助長,關注對不同童話類型的有效分類,讓學生在獨立思考以及自主閱讀的過程中提升閱讀能力。其中,刻板的認知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師需要注重個人思想上的有效突破以及全面改革,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表達欲望以及學習能動性,讓學生能夠自覺地表達個人的真實想法,通過對學生性格因素以及學習規(guī)律的分析及研究來鼓勵學生。教師要盡量避免強制性的表達,充分體現教育教學的針對性,確保童話教學能夠順利進行。
(二)主動開辟第二課堂
第二課堂有助于彌補主體課堂教學的不足,促進課堂教學活動空間以及時間的有效拓展。課堂教學需要以教材為核心載體,進一步引導學生自由發(fā)揮。為了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教師還需主動開辟第二課堂,對童話教材進行進一步剖析,在課堂中展示細節(jié),在課外則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這有助于充分彰顯課堂教學的統領作用及引導價值。學生可以在第二課堂中自由發(fā)揮、大膽想象,靈活利用不同的輔助材料,深入閱讀童話故事,進而形成良好的品質。個人的語言文字感知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鍛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較高,就能夠主動、自覺地完成不同的課外閱讀任務。
(三)優(yōu)化學習氛圍和環(huán)境
為了避免學生消極應對,調動學生的學習能動性,教師需要結合童話教學的現實條件,積極優(yōu)化教育教學環(huán)境以及學習氛圍,鼓勵學生圍繞自己喜歡的童話故事進行分享及體驗。在與他人進行交流和互動的過程中,學生將會比較主動和積極,個人的表達能力、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將得到明顯的鍛煉,教師的教學壓力得到有效的減輕。師生互動頻率較高,能夠真正實現教學相長,學生會主動尋求教師的幫助,教師也可以放下自己的“權威”,在更加民主、自由的學習氛圍及環(huán)境之中指導學生,與學生共同進步、共同成長。
參考文獻:
[1]童革.童話引讀,立體識字,綜合發(fā)展:小學低年級童話識字教學研究[J].語文建設,2014(5):12-13.
[2]曹文兵.讓語文教學煥發(fā)生命的活力:提升中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語文建設,2014(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