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明冉
摘 ?要:小學數學是小學生學習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針對小學生自身的學習特點,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成了教師教學過程中重要的一部分。巴金先生曾經說過:“孩子成功教育從好習慣培養(yǎng)開始”。小學階段作為學生學習數學的初始階段,更應該注重學生的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從而使學生能夠在以后的求學之路上越走越遠。因此,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更應該重點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以后的學習打好基礎。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學習習慣
【中圖分類號】G623.5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05-0142-02
On How to Cultivate Students' Good Study Habits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AN Mingran ?(Wangyedian School,Harqin Banner,Inner Mongolia,china)
【Abstract】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is an important basic course for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 learning characteristics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how to cultivate students' good study habits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eachers' teaching process. Mr. Ba Jin once said: "The successful education of children starts with the cultivation of good habits." As the initial stage for students to study mathematics,elementary school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study habits,so that students can go further and further on the road to school in the future. Therefore,in the process of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teachers should focus on cultivating students' good study habits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future learning.
【Keywords】Primary school;Mathematics teaching;Study habits
社會在發(fā)展,時代在進步,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與傳統的數學教學相比已經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不再將關注的焦點全部集中在數學成績上面,而是將關注焦點變得更加的豐富和多元化,不僅僅要保證小學生優(yōu)秀的數學成績,更要讓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小學生來說才是長久的優(yōu)勢,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師最重要的教學任務之一便是要培養(yǎng)好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1.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習習慣存在的問題
(1)自主學習意識不強
受到傳統學習理念的影響,大多數小學生在最初接觸數學學習的時候就將自己放在了被動學習的地位,在課堂以及課后的學習行為更多地是遵從老師的教育安排,完成老師的教學作業(yè),并沒有形成自主學習的理念,同時也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數學學習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數學的自主學習就是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去,尤其是在缺乏教師刻意監(jiān)督與指揮的環(huán)境中能夠獨立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并能夠對自身的實際學習狀況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并在此基礎上進行自己學習知識內容的查缺補漏。然而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大部分小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比較差,大多數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過于依賴教師,對于自己的學習缺乏規(guī)劃性與針對性,在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之后就不知道該做什么其他的事情,對于教師沒有布置的學習任務不聞不問。尤其是在解決一些難度較大的數學問題時,學生抱著一種求助于教師的心態(tài),很少會去主動探究和思考難題,也不會去尋求他人的幫助,而是選擇將問題閑置等待教師解答,這樣的學習習慣會嚴重影響學生的數學學習。
(2)學習缺乏計劃性
學習計劃對于學生來說是一種對于自身學習的規(guī)劃,也是學生學習能力突出的重要元素,如果在學習過程中缺乏規(guī)劃性,就很難實現學習的目標。數學本身就是一門具有邏輯性與抽象性的學科,對于學生的思維以及計算能力要求較高,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應該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制定對應的學習計劃,才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但是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大多數小學生對于自己的學習情況并不明確,在學習時也缺乏具體的學習計劃,難以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只是一味的按照教師的教學節(jié)奏開展學習,這樣就很容易出現時間資源浪費的情況,甚至還會跟不上教學的進度,無法進行查缺補漏,影響學生的數學成績。
(3)缺少日常學習反思
受到傳統學習理念的影響,大多數小學生混淆了數學學習的目的,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少進行日常學習的反思與總結,也就很難意識到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存在問題,難以改進自己的學習習慣與行為。大多數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都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學習的任務,認為只要完成教師的學習任務就能夠高枕無憂,并沒有花太多的時間進行學習總結。特別是在進行錯題反思的時候,如果教師不組織錯題講解課程就很少有學生會主動進行錯題的分析與整理,這樣的學習習慣非常不利于學生的學習成長,長此以往還會影響學生的人生態(tài)度。
(4)計算能力較差
通過對大量小學生數學作業(yè)以及試卷的批改能夠發(fā)現,小學生數學題目的計算錯誤率比較高,尤其是在計算題中,非常容易出錯。對于數學成績中等的小學生來說,一套試卷計算題可能會出錯3-4題,而對于成績較優(yōu)秀的學生來說,也會因為計算失誤出現錯題現象,不僅是試卷中的純計算題,只要有涉及到計算方面的題目,學生就很容易出錯。通過這樣的現象能夠發(fā)現,對于大多數小學生來說,其計算的能力都較為薄弱,出錯率比較高,這也是讓許多數學教師困擾的一件事。經過對計算過程的分析能夠知道,小學生的計算錯誤多數是由于其粗心大意引起的,大多數學生表示對于計算不感興趣,在做題與練習的時候常感到枯燥無味,很難一直集中精力進行計算,因此就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和各種粗心的現象,最終導致計算結果出現錯誤。除此之外,大多數小學生自身對于數學計算方法與技巧掌握不夠牢固,在計算的時候就容易出錯,對此,教師應該抓住問題的實質,不斷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計算能力與習慣,提高學生的計算正確率。
2.從培養(yǎng)興趣入手
古代思想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顧名思義,對于學習了解怎么學習的人,不如愛好學習的人;而愛好學習的人,又不如以學習為樂的人。所以,興趣的培養(yǎng)在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設計“趣味數學”的教學項目,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階段的發(fā)展情況,為學生設計相關課程,培養(yǎng)學生勤于動腦的習慣,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樂趣。例如,關于“趣味數學”的教學設計,教師可以通過趣味教學,使學生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讓學生真正走進數學,感受數學,喜歡數學,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感受快樂,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3.從生活中培養(yǎng)
小學數學是日常生活中實用性很強的一門課程,讓學生將課堂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則是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這就要求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教師應合理的對學生進行引導,將日常生活中用到的數學知識,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中尋找數學,發(fā)現數學,并應用學生自己學到的知識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從而養(yǎng)成學生善于思考的能力。在此過程中,更容易使學生養(yǎng)成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使學生形成一定的認知策略,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4.在課堂小組合作中培養(yǎng)
在進行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課堂交流。教師可以指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首先,由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問題進行分析,討論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其次,以小組為單位的學生對題目進行分析,并從中進行探索,通過自己的理解和見解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最后,通過小組的有效交流,教師進行統一指導,最終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教師通過讓學生自己對問題以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探索,將教師傳授知識變成學生自己探索解決問題,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己尋找答案,并將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表述出來,有利于形成小組協作關系的培養(yǎng),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學生的表達能力的提升。
在與同學進行小組討論的過程中,針對同一個問題,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意見和看法,在這個過程中,有回答正確的,也有回答不正確的。教師在進行授課時,對于正確的應該給予相應的肯定,但是對于不正確的更應該進行討論和分析,而回答不正確的同學心中肯定會有相應的疑惑,教師應加以正確的引導,以消除學生心中的疑慮。在這個過程中,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精神。
5.從審題能力培養(yǎng)
大多數學生解數學題的過程中之所以出現錯誤并不是因為題目本身的難度較大造成的,而是在整個解題過程中沒有認真審題,或是審題的過程中沒有理解題目重點造成的。作為教師,應該對學生審題習慣和審題能力加以重視。在學生做數學題目的過程中,不管是應用題還是計算題,都需要學生先審題,再解答。一方面,部分學生不具備認真審題的習慣,對于拿到的題目后就開始答題,對題目要求把握不準確,最終導致解題思路和解題答案出現偏差;另一方面,學生在審題的過程中,往往會因為與之前做過的題目相似就急于答題,從而放松警惕,導致答題失誤。所以,教師在日常的授課過程中要加強學生審題能力的訓練,要求學生讀懂題目之后再進行解題,這樣有助于學生形成認真學習的好習慣。另外,在做應用題的過程中,小學生由于應用題的題目較長,在做題的過程中,由于閱讀能力較薄弱,不能集中精力進行審題,從而無法獲得題目最終的問題,所以更應該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習慣,以便正確把握題目的內涵,也有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6.從樹立信心培養(yǎng)
對于小學生來說,對他們的肯定是對自己最大的鼓勵,勇于表現也是一種積極向上的學習態(tài)度。學生和學生之間總是會存在這樣那樣的差距,教師應該本著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將鼓勵學生融入到日常的教學過程當中。對于部分學習差的學生,因學習成績不理想,在學習方面喪失了學習的興趣,教師更要加強對他們的鼓勵。教師可以根據這些學生的自身特點,分析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進一步了解學生的需求,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fā),幫助學生走出困境,使學生能夠更好、更積極的心態(tài)配合教師的教學工作。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以積極的、鼓勵的態(tài)度去面對這些學生,消除學生心中的疑惑和障礙,解決學生實實在在存在的問題,樹立起學生學習的信心,以積極的態(tài)度去面對學習和生活中存在的問題。這樣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學生也更能體會到教師的良苦用心,使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之路上更自信、勇敢的走下去。
在小學數學學習階段,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十分重要,而且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學習應該是貫徹終身、永無止境的。針對于小學生而言,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于形成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和創(chuàng)新精神,使學生終身受益。
參考文獻
[1]崔曉雁.試析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J].知音勵志,2016
[2]劉玉霞.習慣佳終生益—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淺析[J].吉林教育,2015
[3]孫佳.如何上好小學數學課[J].學周刊,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