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榮秀
【摘要】將牛的“反芻”原理,借鑒到初中名著閱讀中,通過粗范的涉獵和溫故知新的反芻,讓學生充分消化知識,并將其內(nèi)化成能力??傊?,要想在名著閱讀中充分利用“反芻式”,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主要從以下三點入手:一是引導制定計劃和目標,激活學習能動性;二是指導名著導讀課,激發(fā)閱讀求知欲;三是引領(lǐng)學生自主“反芻”,“讀”領(lǐng)風騷,挖掘潛能。
【關(guān)鍵詞】反芻式;名著閱讀;名著導讀;“讀”領(lǐng)風騷;事半功倍
就如同動物反芻的四個過程,翻書——閱讀——筆記——復習。即先將一本書拿來翻一遍是品嘗,而閱讀則是吞食,筆記是咀嚼和消化,復習就是取其精華。閱讀對翻書是一種反芻,復習對閱讀又是一種反芻??傊诿喿x中充分利用“反芻式”,就能有效地提高其閱讀能力和學習能力,進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引導學生制定名著閱讀計劃和目標,激活學習能動性
如何在較短的時間里引導學生對部編版初中必讀必考的12部以及12部選讀不考的名著進行有效閱讀?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引導學生制定具體詳細的閱讀計劃和目標,是激活學習能動性的有效方法之一。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只有在翻閱原著的基礎(chǔ)上,才能更好地進行精讀和跳讀,才能在不斷地“反芻”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初一學生既有極強的好奇心,又有超強的接受能力。根據(jù)這一特點,我有針對性地指導他們制定階段性的閱讀計劃和目標。七上前半學期,是樹立自信的關(guān)鍵期,我先讓學生找和自己閱讀量、閱讀能力相當或者比自己稍強一點的同學作為自己的閱讀競爭對手,制定期中《名著閱讀交流會》,并制定一定的獎懲制度,其目的是讓學生保持對閱讀計劃的堅持和對閱讀目標的高度重視。
二、指導學生自主解決教材名著導讀課,激發(fā)閱讀求知欲
眾所周知,初中教學和小學完全不同,不僅知識量多,而且知識面廣。如果全部讓老師歸納整理不是不可能,而是會吃力不討好,教師一定要想方設(shè)法在課堂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不僅在課堂上積極配合——自主解決教材名著導讀課,課后也能自覺地閱讀。名著導讀教學,貴在一個“導”字,“導”即“指導”“引導”。要“指導”學生進入作品的情境,“引導”學生對作品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起到拋磚引玉之效。名著導讀,如同多媒體展示一樣,是教學手段,而不是教學目的,為使用多媒體而使用多媒體,其教學目的就會受到質(zhì)疑,其教學行為也會受人詬病。所以,教師一定要清醒地認識到,導讀只是教學的一個抓手,而不是教學目的,要靈活有機地使用“反芻式”,以“反芻式”為抓手,而又不拘泥于“反芻式”。我發(fā)現(xiàn),一學期下來,很多平時懶得看書,或有些一看書就頭疼的學生,在看完別人的展示、聽完別人的分享后,也主動地加入閱讀名著的隊伍,并且嘗試作批注、列表格、寫反思等等。這樣一來,不僅完成了教學任務,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名著閱讀水平和鑒賞能力。
三、帶領(lǐng)學生在獨特的語言中“讀”領(lǐng)風騷,自主“反芻”,挖掘潛能
聲情并茂的朗讀,是名著閱讀的重要教學法之一,它能夠幫助學生進入文本角色,和作者的思路融為一體,感悟人物內(nèi)心的情感,把握作品深刻的寓意。朗讀名著中的對話時,要在把握好人物性格的基礎(chǔ)上,運用不同的語氣、語調(diào)、語速,利用好重音、停頓等技巧,再現(xiàn)人物的性格及其在特定情境下的情感態(tài)度和心理等。如七年級下冊第73頁名著導讀《駱駝祥子》的圈點與批注,我會提前兩個星期讓學生通讀原著,要求從人物性格特點、語言藝術(shù)特色等方面進行圈、點、勾、畫,并利用課前3分鐘輪流展示自己的讀書筆記,課上交流自己的閱讀體驗。教師不能只讓學生干讀一遍課本,而要在學生讀完后,自己進行朗讀示范,同時讓在學生邊跟邊聽的過程中,感悟作品中所描寫的舊社會老北京獨特的語言習慣,進而更好地理解主人公祥子的性格特點。教師示范后,再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二次“反芻”,對于層次不同的學生以及他們不同的表現(xiàn),我都會認真指導,并做出積極的評價。同時挑選好適合朗讀的選段,“以讀代講、以讀代賞、以讀代析、以讀代探、以讀代悟”。讓學生在讀中把握作品的語言特色,在讀中理解人物的思想,在讀中體驗人物的遭遇,在讀中收獲做人的真諦!
的確,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名著閱讀中充分利用“反芻式”,不僅可以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方式,改變教與學的觀念,為學生的創(chuàng)新與個性的培養(yǎng)提供更為廣闊的舞臺,還能有效地提高其閱讀能力和學習能力,進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