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凌云
【摘 要】 小學教育一直以來就沒能受到教育界的重點關注,因此這一領域的教學方法研究一直處于不溫不火的狀態(tài)下,許多學者更是斷言當下的小學教育已經是成熟的狀態(tài),其實不然,即便是小學教學中最為常見的教學方法也存在完善提升的空間,比如課堂提問。在本文中,筆者將基于自身豐富的一線教學經驗來簡單探討優(yōu)化課堂提問的方法。
【關鍵詞】 小學六年級? 數學教學? 課堂提問
在目前的小學數學課堂當中,課堂提問還是檢驗學生掌握情況的主要教學方法之一,通過課堂提問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一個大致的了解,然后再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自己的教學計劃和教學節(jié)奏,因此,如何優(yōu)化課堂提問,提高其效率,對于小學數學教學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1. 小學數學課堂提問中存在的問題
盡管小學教學的內容不多,難度也并不算高,但也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支配而存在許多問題,小學是學生未來升入初中和高中的基礎,如果在這一階段的學習中沒能打好堅實的基礎,勢必會對學生的健康成長與發(fā)展造成不利影響,想要優(yōu)化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首先就要對以往存在的問題進行明確,然后有針對性的進行解決,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以下是詳細的問題介紹。
1.1師生意識淺薄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當中,所賦予教師的權力是接近于無限大的,至少相較于學生來說,教師的地位是更高的,這就導致許多教師喜歡蠻橫的干涉學生的學習生活,在課堂上往往出現教師不顧學生的興趣和意見而進行強制性的知識灌輸,學生的意見不能自由表達,也并不被教師所認可,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失去表達自我的信心與意愿,師生關系不斷趨向緊張,課堂氣氛也非常的壓抑,處在這樣的環(huán)境當中,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興趣難以得到提高。就以本文中所針對的數學學科來說,數學本身就比較枯燥無味,尤其是在下學期所學的內容當中,出現了數與代數以及幾何的內容,這些知識本身就比較抽象,如果教師不能夠尊重學生,學生很可能會出現較大的學習困難。
1.2學生課堂參與性不高
經過大量的調研發(fā)現,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參與課堂提問的意愿并不夠高,很多情況下都是教師拋出問題并詢問多次以后也沒有學生主動參與,直到教師點名提問才會有學生不情愿的回答問題,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一方面來自于數學本身枯燥、刻板的特點,加之其理解門檻較高,學生可能并沒有完全的把握;另一方面在于教師提問的反饋存在問題,學生回答正確也得不到教師的肯定,反倒是回答錯誤后會受到教師的批評,這樣的提問相信沒有多少學生愿意主動參與,因此課堂上出現提問無人應答的狀況也是可以理解的。比如說在學習九年級下冊有關幾何和函數的初步接觸時,學生本身對于這一部分的內容理解就不是很深,教師所拋出的問題學生沒有十足的把握,自然不愿意主動地參與其中。
2. 小學課堂提問法教學策略
上文提到,我國小學數學的教學體系還存在許多問題,尤其是課堂提問這個環(huán)節(jié)還存在不小的改進空間,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教育也需要及時改變,只有不斷注入新的教學思想,學習新的教學方法,小學教學才能夠充分發(fā)揮其基礎教育的教化作用,才能夠為學生未來接觸更高階層的教育打下基礎。以下是筆者總結出的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希望能夠對具體的教學實踐提供幫助。
2.1設置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進行課堂提問的基礎是合適的問題設置,一個完美的課堂提問過程不僅需要師生的緊密配合,也需要問題的恰當設置,如果教師設置了一個難度極高的問題,那么學生會很難回答,如果教師設置了一個過于基礎的問題,也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愿。因此,教師在提出問題之前就要思考問題難度的設置,最恰當的問題應當是基于基礎知識然后更趨向于能力提升,存在一定回答難度的同時也不至于脫離學生的知識儲備。比如說教師在提問圖形和幾何的有關問題時要注意到這里的幾何是處在小學六年級數學框架下的幾何,不要將其與更高難度的數學內容相混淆。
2.2掌握提問策略,加強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提問的目的除了要為教師提供學生掌握情況的準確反饋以外,也要幫助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因此教師在進行問題設置時,不能過于死板,只要是學生經過了謹慎的思考,哪怕是給出不一樣的思路,也要給予肯定和支持,讓其養(yǎng)成主動思考的習慣。比如說教師在提問數與代數的內容時,不要因為教學節(jié)奏緊湊而直接給出答案,而是要為學生留出思考的空間。
2.3強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識
在以往的教學中,由于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不重視,因此對于課堂提問的作用不能理解,所以才沒有很高的參與意愿。因此,教師要給學生普及好數學學習的重要性,尤其是要重點陳述進行課堂提問的顯著作用,讓學生能夠糾正以往存在的固有觀念,正確的看待課堂參與。
3. 總結
總而言之,課堂提問的目的是為了能夠幫助教師摸清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而為教師進一步的教學計劃制定和教學節(jié)奏調整提供參考,如果能夠提高課堂提問的效率,勢必會為教師的教學活動提供極大的幫助。當然,課堂提問是教師與學生雙向互動的過程,單單教師自己進行反思也不完整,學生也要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安排,努力做到優(yōu)勢互補。
參考文獻
[1] 丁維虎.論小學數學質疑提問教學[J].教學與管理(小學版),2017(12):32-34.
[2] 張媛.中小學數學課堂中“三項式”對話的問題與破解[J].現代教育科學,2019(9):114-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