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武平
【摘要】本文論述“責任教育”的構建與實施路徑,提出圍繞“責任教育”主題建設校園環(huán)境、強化學校管理、構建課程體系,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情懷、擔當精神以及履行職責的本領。
【關鍵詞】責任教育 實施 成效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29-0018-02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著力提高學生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勇于探索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是教育改革的主題之一,但處在社會轉型期的青少年一代受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責任意識較為淡薄。為此,我校以“責任教育”為學校特色發(fā)展主題,以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情懷、擔當精神以及履行職責的本領作為育人目標,進行“責任教育”構建與實施的積極探索。
一、構建“責任教育”體系
我校圍繞“責任教育”這一特色發(fā)展主題,把“責任文化”建設作為學校發(fā)展規(guī)劃的核心。我校組織教師反復討論,確定了學校的育人使命:“教育的責任是通過人本的陶冶、知識的啟發(fā)、責任心的培養(yǎng),讓每一個孩子擁有幸福的人生。”我校提煉出“責任教育”的內涵,即:以“明禮、自律、善學、擔當”為核心價值,以負責任的教育培養(yǎng)負責任的學生,通過營造學校“責任文化”氛圍,構建“責任課程”體系,讓學生形成責任意識,成為知責明禮、依責自律、善于學習、敢于擔當、全面發(fā)展的學生,創(chuàng)建一所對學生、家庭、社會負責,令人尊敬的九年一貫制學校。我校圍繞核心素養(yǎng),明確了學校的培養(yǎng)目標,進行了核心素養(yǎng)的校本化表達。(見圖1)
圖1
學校精神文化系統(tǒng)的形成使學校的辦學有了思想內核,我校又規(guī)劃了“責任教育”的五大路徑,力圖將責任教育滲透到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這五大路徑分別是“美麗校園我負責”“高效管理我負責”“多彩課程我負責”“有效課堂我負責”和“和諧社校我負責”。每條路徑下又明確了具體路徑,如“美麗校園我負責”的具體路徑為“潤責環(huán)境建設”“責任區(qū)域包干”“班級文化建設”等。
二、全面實施“責任教育”
我校依據(jù)“責任教育”邏輯框架,全面實施“責任教育”,進行“責任文化”建設。
(一)圍繞“責任教育”打造特色校園
我校校園環(huán)境建設圍繞“責任教育”進行。我校將“做有責任感的中國人”育人目標鑲嵌在校園內的顯眼位置,教學樓的名字分別為“明責樓”“尚責樓”“篤責樓”“潤責樓”,均體現(xiàn)“責任教育”主題。我校在“明責樓”大廳設置了“責任樹人”文化墻,將學校標志懸掛在文化墻的中央,并把“對自己負責,學會自律與成長;對家庭負責,學會感恩與孝敬;對他人負責,學會尊重與幫助;對集體負責,學會守紀與合作;對社會負責,學會擔當與報答;對祖國負責,學會忠誠與奉獻”責任目標嵌在文化墻上,時刻提醒學生怎樣才是一名負責任的學生。每年,我校將評選出來的20名“責任學生”的照片張貼在文化墻上,讓其他學生向榜樣學習。
(二)圍繞“責任教育”開展管理工作
學校管理具有人文性、規(guī)范性和穩(wěn)定性,學校管理者應以促進師生發(fā)展為基本點,使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逐漸轉化為師生的自覺行為。
我校在“責任教育”理念的引領下,健全責任制度體系,將“責任教育”精神文化和發(fā)展路徑明確寫進學校章程,確保學校發(fā)展主題的穩(wěn)定性。我校依據(jù)“科學高效、人文和諧”的管理理念,通過全體教職工參與,制訂了《仙葫學校教職工責任手冊》,形成了獨特的責任制度文化,使學校步入高效、和諧的管理軌道。
我校作為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將學生分成低年段、中年段、高年段三個學段,分別制訂了三個學段的責任教育目標,形成了遞進式的責任教育目標序列;并依據(jù)小學和初中的不同特點,制訂了小學階段的《仙葫童規(guī)》和中學階段的《仙葫中學生責任手冊》,規(guī)范學生行為。
(三)圍繞“責任教育”構建課程體系
我校對學生、教師、家長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學生的課程需要,在此基礎上制訂了《“責任教育”課程實施方案》?!柏熑谓逃闭n程從總體上分為科學文化類、活動實踐類、自主選擇類三大類,科學文化類課程分為基礎型和拓展型,活動實踐類課程分為人格型和實踐型,自主選擇類分為特長型和集體型。
1.學科課程校本化
我校校本化地實施國家課程,一方面,將部分國家課程與地方、校本課程進行整合,把地方課程《安全教育》《環(huán)境教育》《民族教育》與國家課程中的《道德與法治》《科學》《綜合實踐活動》進行整合,提高課程效益。另一方面,在一個學科內部進行課程資源的有效整合,比如實施語文學科單元教學策略,加強數(shù)學學科知識點的前后銜接等。
2.活動課程生活化
我校從學生生活出發(fā),規(guī)劃活動課程(見圖2),在實施活動課程的過程中注重學生的參與體驗,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一是通過主題教育,增強學生對責任的認知。陶行知曾說:“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眰€體某一種責任品質的養(yǎng)成一般始于責任認知?!懊髫煛笔秦熑谓逃钠瘘c,只有夯實了這個起點,才能搭建起牢固的“責任教育”體系。我校開展“我的責任我明白”系列主題教育活動,將學生對責任的認知與學生的自身成長緊密聯(lián)系,增強學生對責任的認知。二是通過行為訓練,促使責任要求內化。我校編寫《仙葫少年責任行》校本教材,從低、中、高三個年段循序漸進地設計課程內容,促使學生將責任要求轉化為責任行動。三是通過主體參與,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我校實施清潔衛(wèi)生承包制,將教學樓公共區(qū)域和所有功能教室的清潔衛(wèi)生任務分給各班承包。學校開展歌詠比賽、畢業(yè)晚會、運動會開幕式等都注重學生的全員參與。“把班隊活動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是我校開展班隊活動的基本原則,學生在活動中自主策劃、籌備,并根據(jù)活動內容進行人員分工,各施其責,讓學生將“責任”二字深深地刻在心中。四是通過先進評選,弘揚責任精神。我校開展“感動仙葫責任師生”評比,通過民主投票評選年度“感動仙葫責任師生”,并為他們舉行隆重的頒獎典禮,傳播他們的正能量。
3.選擇課程類別化
人的一生會面臨各種選擇,從某種角度來說,有選擇才有創(chuàng)造,才能更好地盡到責任。我校科學規(guī)劃校本課程,形成了“生活技能類”“身心健康類”“體藝特長類”“人文素養(yǎng)類”“科學素養(yǎng)類”五個類別的課程體系,設計了十幾門課程供學生選擇,充分滿足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需要。(見圖3)
三、實施“責任教育”的成效
“責任教育”探索過程也是闡釋“責任教育”原則、歸納“責任教育”方法的過程。我校通過實踐,明確了培養(yǎng)學生責任感的基本原則,即“面向全體、層次遞進、自主體驗”;總結了一個人形成責任品質的必經(jīng)之路,即“責任認知→責任情感→責任行為”;并歸納出培養(yǎng)學生責任感的操作策略。(見圖4)
我校的“責任教育”實踐和學校的成長同行,學校通過對未來發(fā)展的頂層設計,確定了“責任教育”的特色內涵,厘清了學校特色發(fā)展的基本路徑,形成了獨具學校特色的“責任管理”“責任環(huán)境”“責任目標”“責任課程”和“責任課堂”,學校辦學特色開始形成?!丁柏熑谓逃睂W校特色建設的實踐研究》榮獲南寧市教育科學研究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基于“責任教育”學校特色的責任課程體系建設》榮獲廣西2017年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責任教育”的旗幟高高飄揚》文化宣傳片榮獲中國教育電視協(xié)會、中央電化教育館校園專題宣傳二等獎。2015年11月,全國第三屆責任教育研討會在我校召開,“責任教育”的成果得到與會專家、同行的肯定。更為重要的是,“責任教育”的實施促進了學生發(fā)展,責任感強已成為我校學生的共同烙印。
【參考文獻】
[1]劉世保.責任教育研究與指導[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1
[2]崔偉欣.學校責任教育論綱[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
[3]龔春燕.中小學特色學校建設策略[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3
[4]趙國忠.如何創(chuàng)建學校特色[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2
(責編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