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學在初中階段的學校教育工作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對于學生來說,學習數學并非僅僅是積累文化知識、掌握生活常識的過程,更是提升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關鍵步驟,其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因此,教師必須肩負起教好數學,并引導學生學好數學的重任。但在現實情況下,由于農村環(huán)境有著一定的特殊性,使得教學工作難以開展,且收效甚微。那么,教師應當采用怎樣的教學方法去改變這一現狀,開展更加優(yōu)質的教學活動,更好的呈現教學內容呢?接下來,本文將圍繞這一問題,并結合當前農村環(huán)境下的教學現狀展開論述。
關鍵詞:農村初中數學;教學現狀;教學策略
眾所周知,數學學科具有知識點抽象,且知識點之間聯系緊密的基本特點,而初中階段的學生雖然有一定的理性邏輯思維能力,但仍然依靠于感性、直觀的認知手段與認知習慣完成對事物的認識過程。鑒于此,教師必須調整教學策略,轉變教學方法。為了讓農村的學生更好的學習數學,教師要明確當前環(huán)境下的教學現狀,并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去針對解決現階段農村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面臨的問題,進而幫助學生更好的完成學業(yè)。
一、農村初中數學教學現狀
(一)教學方法相對滯后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的數學課堂之中,很多教師都會不自覺的占用大量的課堂時間去講解課本中的知識點,在樣的課堂中,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知識,缺乏自主思維的空間,而使得學生不能通過自己的能力掌握知識。而這種教師包辦一切的“師本”課堂,會導致學生難以形成基本的數學思想,并且教學效果較差,也就是說,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在課堂上學會了知識,在課后便會將知識忘得一干二凈,逐漸加深學生對教師的心理依賴。同時,由于初中生的身心尚未成熟,這種心理依賴一旦養(yǎng)成,便難以改變,從而使學生漸漸喪失自主學習能力。
(二)提問目的性相對較差
通常來說,教師會在課堂上向學生提問,以此檢測學生的學習成果與學習狀態(tài),但是,仍有部分教師在提問的過程中顯得毫無目的,提問總是讓人摸不著頭腦,在一定程度上打亂教師自身的教學思維,教學效果自然難以提升。這種情況在新教師身上體現的尤為明顯。針對這一現象,教師應當通過完善自身教學設計的方式,抓住教學內容中的重點與難點,并圍繞教學重難點提問,所謂“打蛇打七寸”,教師的問題應當直指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七寸”,讓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再次對教師講授知識展開思考。
(三)教學資源相對缺乏
從外部教學環(huán)境上看,農村普遍處在欠發(fā)展的狀態(tài),使得大部分農村學校的教學資源稍顯不足,許多教學方法無法在農村的課堂中落地生根,諸多先進的教學理念在農村的環(huán)境中無法貫徹落實。
立足于全國,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公較為突出,區(qū)域化差異明顯,中、西部地區(qū)的教育資源相對貧乏,而東部沿海地區(qū)則教育資源豐富。同地區(qū)之中亦存在著區(qū)域化差異,農村地區(qū)的教育資源貧乏,城鎮(zhèn)地區(qū)的教育資源豐富。
二、農村初中數學教學策略
(一)轉變厭學心理
興趣是學生產生學習行為的內在推動力,也是直接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非智力因素,更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主動性有著密切的聯系。鑒于此,教師需要重視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興趣濃厚的氛圍中完成學習任務,從而初步轉變學生的厭學心理。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教學游戲、使用課外數學趣味讀物,激發(fā)學生的思維等方式開展教學活動,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除此之外,要轉變學生的厭學情緒還需要家庭與學校之間產生聯動。據調查,相當部分農村學生的嚴重厭學情緒主要源于家庭教育的缺失。農村學生的父母為了養(yǎng)家糊口往往需要外出務工或在家務農,無法抽出大量的時間對學生進行家庭教育,導致學生處于一種“放養(yǎng)”狀態(tài),缺乏監(jiān)管,使學生不能及時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因此,教師需要積極的與學生家長溝通,讓學生家長適當的抽出時間,補足缺失的家庭教育。
(二)回歸現實生活
數學知識來源于現實生活,并且經常應用于解決現實生活之中出現的實際問題。鑒于此,教師想要更好的開展教學活動,就需要抓住數學知識的生活性特征。農村擁有廣袤的天地,相比于城鎮(zhèn)地區(qū)的學生來說,農村學生的生活經驗要豐富許多,教師可以利用農村環(huán)境中特有的事物,或學生習以為常的農活、農作物等為開展教學活動的素材,讓學生在現實生活與數學知識之間建起一座橋梁,并逐漸形成把數學問題帶入現實生活的習慣,著重體現數學的工具性。
(三)夯實數學基礎
農村地區(qū)的學生數學基礎普遍相對薄弱,他們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往往顯得非常吃力。鑒于此,教師需要著手于提升學生基礎知識掌握程度。為了達成此目的,教師可以使用思維導圖開展教學活動。在課前,教師通讀課本,在備課的過程中,將本課內容打造成一個完整的框架,并以此框架為基礎,設計思維導圖,同時注重在思維導圖中體現知識點之中的內在聯系,幫助學生在腦海中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知識框架,輔以基礎練習題,讓學生能夠切實的掌握數學知識。
總而言之,只有教師充分的了解農村初中數學教學面臨的困境,才能更好的“對癥下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郭家銀.如何提高農村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甘肅教育,2018(22):63.
[2]李兆舉.農村中學數學教學方法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27):82.
張平 四川省自貢市富順縣永年鎮(zhèn)新興九年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