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赫
摘要: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語言的最好時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要從小學生抓起。本文主要對小學語文學習中口語交際培養(yǎng)的重要性做了分析,并對可采取的教學策略提出一些建議。希望在合適的教學策略下,能夠增強小學生的語言認知能力,從而提升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策略
“口語交際”能力是一項綜合性的能力,指的是人通過對語言、以及神態(tài)、肢體動作、禮儀等的運用,來達成某種社會交際目的的能力,需要以語言知識、文化知識以及情感態(tài)度等作為支撐。在當前的教育背景、要求下,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將口語交際教學的開展作為一項關鍵課題,加強相關的研究、探討與實踐工作,確??谡Z交際教學的成效。
一、開展口語教學的重要性
口語是在人類成長過程中,受大環(huán)境影響而形成的溝通技巧。小學生處在高度模仿期,具有學習口語的最佳狀態(tài),是語言系統(tǒng)得到完善的重要時期。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學習口語表達技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口語的原始運用形式是對文字進行表達。所以,口語的學習不僅僅會增強溝通能力,還能幫助學生了解語言技巧,從而增加學生的寫作能力。良好的語言功底能促進學生在聽說讀寫等方面順暢地轉換,從而為學生各方面的發(fā)展提供助益。小學生在良好的口語學習環(huán)境中,還能夠快速搜集信息,并豐富自身知識儲備量,從而達到全面發(fā)展的效果?,F(xiàn)代的社會環(huán)境,口語交際能力強的人更能適應社會發(fā)展,所以,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能為學生未來的發(fā)展提供良好的開端,幫助學生快速適應社會環(huán)境。由此可見,口語教學的開展對小學生具有積極且重要的意義。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口語能力的策略
(一)緊密聯(lián)系生活,敢于口語溝通交流
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對直觀知識具有較高的興趣,并有較高的接受能力,而且對直接觀察到的事物有主動表達傾向,對自己的所見所聞有較強的訴說欲望。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借助各種圖片向小學生展示,有效培養(yǎng)和鍛煉小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口語能力,促使小學生的口語表達綜合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例如,在學習生母《gkh》一課時,教師可以在課前將教材中的插圖提前放大打印出來,并在課上向小學生進行展示,首先,教師向小學生出示一張圖片,圖片上有個女孩在喝水,并引導小學生仔細觀察圖片內容并提問,要求小學生只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教師:“請同學們說說,圖片上是什么人啊?”接下來邀請小學生自由回答,并鼓勵全體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師的提問當中。學生:“一個小女孩?!贝藭r,教師要求學生學會傾聽,只回答教師的提問內容。教師:“那小女孩在干什么呢?”學生:“小女孩在喝水。”教師:“那么平時你們喝水都是什么樣子的?誰能用語言表達一下。”此時小學生自由回答,教師對小學生的回答做出相應的歸納和總結,并教授小學生學習本次課的教學內容。
教師還可以根據(jù)小學生的回答,將“這是誰?”、“他在干什么?”等句型進行歸納,將歸納出來的句型形成固定句式,引導小學生用此句式開展各種各種說話練習。教師可以向小學生提供相關圖片,引導學生彼此之間展開合作,按照固定句式對圖片進行觀察,開展說話訓練。教師提供的圖片要與生活機密相連,促使小學生利用固定句式練習時,能夠準確、流利,呈現(xiàn)出更好的效果。
(二)舉辦課文表演,激發(fā)學生表達興趣
小學語文教師在為學生選擇舉辦課文表演的故事時,要以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需求為依據(jù)選擇較為合適的文學作品,促使小學生的參與興趣被有效激發(fā)。故事表演素材要豐富,如小學生較為熟悉的童話、傳故事、詩歌等,或是小學生學習、生活素材,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小學生身邊的有趣生活素材。
例如,在學習課文《小蝌蚪找媽媽》一課時,教師可以在小學生掌握了課文基礎知識后,為小學生舉辦“我是表演藝術家”活動,引導小學生針對課文故事內容,進行相應的表演游戲。在這個故事當中,有很多動物形象都是小學生所熟知的動物,如故事主角小蝌蚪、烏龜媽媽等,課文中將這些動物的特點與動作都進行了詳細的描寫。首先,教師邀請小學生參與故事接龍小游戲:“現(xiàn)在請同學和老師一起玩故事接龍游戲,我點到誰誰就來講故事,我喊‘?!?,學生就停止不講,然后邀請下一位同學接著上一位同學的故事繼續(xù)講?!毙W生通過教師的接龍游戲,不僅很好的學會了傾聽,同時還有效培養(yǎng)了口語表達能力。其次,故事講述完畢后,教師將小學生根據(jù)故事內容劃分成6人小組,并在小組內扮演相應的角色,在組內進行互動和彩排,教師要給予小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彩排,并在小學生自由練習的過程中,對各組學生的練習情況展開個別輔導,做到實時掌握學生的練習情況,并對參與性不高且性格內向的小學生加以鼓勵,促使全班學生人人參與。最后,教師邀請每個學生小組都上臺進行表演,并為小學生提供相關動物形象頭飾、提供相應道具。整個《小蝌蚪找媽媽》故事中,運用了大量的重復性語言,基于小學生的語言特點很符合運用這種重復性語言,如課文中“媽媽媽媽,你是我們的媽媽嗎?”這種重復性語言還具備了口語化,幫助小學生更好、更容易掌握。
小學語文教師對小學生開展表演游戲時,要充分做好準備工作,一是選擇故事要合適小學生的心理需求和年齡特征,二是故事表演素材要與小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相連。只有做好這兩個準備工作,才能將表演游戲順利開展。
結語
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要重視口語交際教學的開展,既要認識到口語交際教學的重要性,又更要采取科學、有效的口語交際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成效,切實培養(yǎng)起學生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促進和保障學生實現(xiàn)更好的學習、成長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徐小群.小學語文教學中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策略[J].中外企業(yè)家,2018(01):111.
[2]沈立文.小學生培養(yǎng)口語交際能力的訓練策略[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7,18(12):20-21.
作者單位:河北省平泉市英才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