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改革,高中語文教學的重點之一是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水平。應該說,語文閱讀是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重要因素,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重要基礎。
關鍵詞:新高考;高中語文;閱讀
閱讀教學在高中的語文教學中占據(jù)著不可忽視的地位,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也能體現(xiàn)出他們的學習能力和核心素養(yǎng)。新課標指出高中的語文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與教材之間的交流,既有利于促進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閱讀能力,又能調(diào)動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積極性。
一、改變閱讀模式較僵化,調(diào)動學生學習興趣
新課改后,高中語文這門學科的課程標準更加重視的是學生理解能力、綜合學習能力以及欣賞能力的培養(yǎng),在閱讀教學中,提倡學生從多角度、多方面的去學習閱讀,提升閱讀能力?,F(xiàn)階段,雖然對學生的語言閱讀能力的要求在逐漸提高,但是大多數(shù)的高中生卻在高考的指揮下,把時間和精力過多的放在了學習應試技巧上。因為語文科目的分值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比較大,所以大多數(shù)語文教師在教學中也無形中受到了“分數(shù)”的影響,在日常的教學中,過多的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反而忽略了閱讀的本質(zhì),也就不能達到新課標的要求。高考指揮棒造成了現(xiàn)代語文課堂模式僵化,在閱讀教學的課堂中,我們能看到的只是教師一味地在講臺上講解,而學生在下面呆板的聽,這樣的課堂教學效率并不高,長期下去,語文只會逐漸成為學生的弱勢學科。
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提升,必須從調(diào)動他們的學習興趣開始,而學生學習興趣的調(diào)動可以借助于創(chuàng)建適當?shù)那榫硨崿F(xiàn)。情境創(chuàng)建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站在作者的角度理解作者的情感,而這種形式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很有幫助的,從而達到提升教師教學質(zhì)量的效果。例如,教師在給學生講授《荷塘月色》這篇文章時,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通過圖片、音頻等形式,調(diào)動起學生的視覺感受,給予學生最直觀的感受。學生通過多媒體展示的畫面更能感同身受荷塘在月色的照耀下的美,從而使學生深入的理解課文內(nèi)容以及課文所表達的情感。此外,教師還可以采取擴展式教學,給學生展示更多關于描寫月色和荷塘的文學作品,進行對比式教學,深入挖掘《荷塘月色》中的細節(jié)。
二、改變閱讀范圍不寬廣,開展閱讀拓展訓練
高考改革后,雖然語文這門學科的地位在學生和教師的心里有所提高,但是一部分教師和學生的傳統(tǒng)觀念還沒有轉(zhuǎn)變過來,他們?nèi)耘f認為語文科目的學習不是那么重要,學好數(shù)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的思想根深蒂固。在高中的語文課堂上,我們經(jīng)常會看到一些同學在做英語作業(yè)或者數(shù)理化的作業(yè),課余時間就更不用說了,學生能分給語文學習的時間幾乎沒有。課余時間學生們會更傾向于打游戲、刷視頻,而不是看一些有益的書籍。學生要想提高閱讀能力僅僅掌握閱讀技巧是不夠的,還需要學生進行大量的閱讀積累。
高中語文教材中選取的文章都是專家經(jīng)過仔細考量和反復篩選過的,所以教材的內(nèi)容十分豐富,涉及的形式和類型也是多樣化的。因此,在教材文章基礎上的閱讀拓展訓練是有可行的意義的,根據(jù)語文教師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表明,這種閱讀教學形式是有效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教學手段。例如,教師在講解《品質(zhì)》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在課前就給學生布置預習課文的作業(yè),學生在預習了課文的基礎上,再聽教師講解就能更加深刻的體會到文章所要表達的情感,之后教師再進行閱讀拓展訓練,讓學生進一步深入的領悟該專題的內(nèi)涵。
三、改變閱讀效果不明顯,采取正確的閱讀方法
所謂閱讀教學模式程式化即在高中的閱讀教學課堂中,教師先讓學生大致瀏覽一遍文章,再進行深入分析文章內(nèi)容,在這個過程中夾雜一些零碎知識點的講解。這樣傳統(tǒng)的授課模式,教師看似在課堂中將該涉及的知識點都講到了,但是學生真實的感受卻是聽的云里霧里,迷迷糊糊,根本沒有理解透課文中的細節(jié)以及重點句子,更不要說整體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了。另外,還有一部分語文教師是因為考試時不會考課文中的內(nèi)容,課文的講解只是為了教學任務的完成,因此,教師就不會給學生深入的從整體上挖掘文章的情感,從而導致閱讀教學的程序化模式并不能得到真正的改觀。
閱讀的方法雖然有各種各樣的,但是高中階段的學生,大多數(shù)已經(jīng)形成自己既定的閱讀方法,十個學生可能會出現(xiàn)九個學生閱讀方法都不同的現(xiàn)象,但無論是什么樣的閱讀方法,只要方法正確,就都有利于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發(fā)展。學生是這樣老師也是如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很關鍵的一點就是要根據(jù)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并針對這一特點進行不斷地創(chuàng)新教學,以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潛能,更要注重引導他們采取正確的方法閱讀。例如,2018年高考語文(全國卷)中的一篇閱讀《趙一曼女士》,在高考那種重大的考試中采取正確的閱讀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這篇閱讀需要學生書寫回答的題目有1、小說中趙一曼“身上彌漫著拔俗的文人氣質(zhì)和職業(yè)軍人的冷峻”,請結(jié)合作品簡要分析。2、小說中歷史與現(xiàn)實交織穿插,這種敘述方式有哪些好處?請結(jié)合作品簡要分析。這時學生就可以采取先看題目再閱讀全文的方式,帶著問題在閱讀中仔細體會作者筆下趙一曼女士身上獨特的氣質(zhì)。采取這種閱讀方法的優(yōu)點是學生能在保持高效做題的基礎上又能節(jié)約做題時間。
結(jié)束語:綜上所述,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過程是一個需要進行長期學習的過程,作為高中語文教師對于這一點要有一個深刻的認識。與此同時,教師還應在閱讀教學中,善于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的學習特點,因材施教,從而調(diào)動學生學習閱讀的興趣,最終使他們的閱讀能力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張秀春.基于新高考下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9(12).
[2]許陽.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