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靜
摘 要:將德育滲透在學校各學科教學中是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娜瞬诺男枰殉蔀樽顝V泛、最基本、最佳的學校育人方式之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開放性和探究性,為德育滲透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文章對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有效滲透德育的措施進行探討。
關鍵詞:綜合實踐活動;德育;滲透;實踐主題;分工合作;實踐體驗;多元評價
中圖分類號:G623.1;G623.9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0)23-0025-02
當今社會不斷發(fā)展,真正需要的人才是什么樣的呢?白巖松曾說:人品是最高的學位,德與才的統(tǒng)一才是真正的智慧,真正的人才。在人才選拔上,從古到今,都是“德才兼?zhèn)洌缘聻橄取?。小學階段對學生進行德育,能夠培養(yǎng)學生優(yōu)良的道德品質和思想素質。學校應重視德育,以學科滲透為基礎手段,在各學科間進行德育的擴展和延伸,形成合力,營造全員育人氛圍。綜合實踐活動課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科目,更注重實踐體驗,主要是在活動中創(chuàng)設多種主題,建立多種任務模式,運用多種研究方法,從學生的直接經驗出發(fā),讓學生在相應主題的引領下與社會生活建立起聯(lián)系,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師應抓住活動中的契機,積極滲透德育思想,讓學生在“飽食”知識的同時品味思想的甘露,從而形成優(yōu)良的道德品質和思想素質。
一、在實踐主題中讓德育扎根
綜合實踐活動課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目標設定上,與德育要求貼合緊密,如珍視自我、融入集體、熱衷探究、熱愛生活、服務社會等。這意味著,綜合實踐活動課蘊含著豐富的德育素材。教師確定綜合實踐活動主題時,不僅要以學生獲取知識、形成能力為目標,還要以提供適宜的德育契機為目標。這樣,教師才能圍繞主題有效開展活動。比如,教師可以選擇具有地方特色的歷史文化、表率型人物的輝煌成就等內容設計綜合實踐主題活動,讓學生探究歷史故事、人物杰出貢獻等。這樣的活動不僅能使學生的知識不斷更新、學習興趣不斷激發(fā)、能力不斷提高,還有助于學生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樹立。教師還可以以學生生活實際為主題創(chuàng)設綜合實踐活動。這樣的活動能夠讓學生發(fā)現(xiàn)自我、認識自我、發(fā)展自我;正確認識他人,更好地維系與他人的關系;正確認識社會,明辨是非;正確認識理想和現(xiàn)實,不斷提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如教學“我的幸福一家”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家里做一回“小主人”,全權打理一天的家務,體會家長操持生計的不容易,從而產生感恩之情。
進行德育的契機很多,教師需要做一名有心人,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有效滲透德育,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需要注意的是,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能力水平是活動設計的起跑線,教師應對此有充分的把握,這樣才能設計出適宜的活動,才能讓學生在看得見、摸得著的實踐活動中接受德育。
二、在分工合作中讓德育長葉
在現(xiàn)代社會,具有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很重要。但現(xiàn)在的學生與同伴相處的機會并不多,缺乏主動參與合作的精神。綜合實踐活動課提倡組建研究小組,將學生間的合作擺到重要位置。研究小組一般由5人~7人組成,小組中既有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也有成績一般、較差的學生,既有寫字畫畫出眾的學生,也有口才好的學生……這些成長背景不同、個性不同的學生組成學習共同體進行探究活動,能夠取長補短、優(yōu)勢互補、群策群力。組內成員需遵守小組制度,根據(jù)特長進行任務分工,實現(xiàn)“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在小組實踐活動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各種形式的合作學習,如組內成員交流分享,群策群力,深化研究,以及各組之間交流辯論,碰撞思維火花。這樣的活動,能夠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與能力,不僅能達到課程教學目標,還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
馬卡連柯的平行教育原則認為:學生間的相互教育所產生的效能要比教師的引導和空洞說教大得多。因此,教師應積極開展小組合作實踐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溝通交流中品嘗與他人分享的喜悅,品嘗思維碰撞的奇妙,品嘗被他人尊重的快樂……這樣的實踐活動,對學生養(yǎng)成與他人合作、傾聽他人意見的習慣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在實踐體驗中讓德育開花
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收集信息是必要的,這不僅是獲得知識的過程,也是形成良好思想道德品質的過程。比如,開展“婁東文化”這一主題綜合實踐活動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網絡、圖書館、現(xiàn)實生活等渠道搜集有關太倉的資料,了解太倉的地方特色文化。學生們通過努力,搜集到關于婁東的歷史發(fā)展、人文景觀、美食特產、風俗習慣、特色方言等資料,并把它們編制成手抄報或宣傳冊,走出校門,向行人發(fā)放,讓更多人了解太倉,弘揚太倉的傳統(tǒng)文化。還有的學生學習制作特色美食,有的學生充當人文景點的小導游,向游人介紹景點歷史故事,等等。這樣的實踐活動,能夠讓學生充分了解太倉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為自己是太倉小公民而自豪,進而形成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的情感。這樣的實踐活動,不僅能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還能使學生獲得豐富的道德體驗,培養(yǎng)道德情感。
教師需要注意的是,學生在這種實踐活動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困難,如查找資料時因一時無法把握關鍵詞而搜索不到,就灰心喪氣,如外出采訪時受挫,被陌生人冷言冷語……這些困難的出現(xiàn),意味著教育契機來了。教師應該抓住契機,教育學生向自信自強的華羅庚、百折不撓的貝多芬等偉大人物學習,告訴學生在成長的道路上,只有不屈服于命運的挑戰(zhàn)和考驗,才能品嘗到成功的甘甜,激勵學生直面困難與挫折,時刻擁有堅定的信念和實現(xiàn)理想的勇氣。這樣的引導與激勵,不僅能讓學生重振精神,還能使學生逐漸具備“迎難而上”的勇氣和“鍥而不舍”的堅毅。
四、在多元評價中讓德育生長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不斷生成的,所以評價應該是開放的、發(fā)展的。綜合實踐活動課應該以過程評價為主,倡導多元評價,更加關注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體驗、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和綜合能力的發(fā)展。教師要通過多種評價方式,對學生的點滴改變做出評價,讓學生在活動中收獲進步與自信的同時,激發(fā)研究興趣,獲得實踐能力與人格品質的“雙豐收”。無論是個人或小組的自評、互評,還是教師的評價,都應做到公平合理,善于發(fā)現(xiàn)閃光點,以激勵的態(tài)度讓每個學生都學有所獲,不斷成長。
總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立足于課堂內外,與生活、社會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教師要利用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這一特點,在活動的設計、實施、評價中把握好每一個教育契機,不斷滲透德育,以點帶面,讓綜合實踐活動不僅成為學生收獲知識、培養(yǎng)能力的主陣地,更成為品德教育的大課堂,將學生培養(yǎng)成德才兼?zhèn)涞膬?yōu)秀人才。
參考文獻:
[1]唐東紅.綜合實踐活動課中的德育滲透淺析[J].小學教學參考,2019(30).
[2]游愛嬌.以主題實踐活動形式發(fā)揮傳統(tǒng)文化的德育功能[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9(05).
[3]楊群英.論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德育要素的整合[D].湖南師范大學,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