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楓
摘要:發(fā)展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英語教學的核心任務。戲行英語學習活動觀,是其發(fā)展的主要途徑。本文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主要從語篇教學、主題意義、創(chuàng)設綜合關聯(lián)的實踐活動、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四個方面,探討了如何通過英語學習活動觀,不斷發(fā)展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英語學習活動觀;語篇教學;主題意義
一、英語學科物自素養(yǎng)
根據(jù)《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課標》),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旨在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zhì)和學習能力等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課標》,2)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培養(yǎng)具有中國情懷(passion)、國際視野(vision)和跨文化溝通能力(action)的人才的根本要求。
在如今的英語教學中,仍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如教學內(nèi)容碎片化、學生表達能力欠缺、教學活動形式單一、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夠強等。因此,如何解決目前這些教學中的突出問題,不斷提高英語教學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能力,是當前英語教學的重中之重,也是本文嘗試要解決的問題。
二、英語學習活動觀
英語學習活動觀是學生在主題意義的引領下,通過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chuàng)新等一系列綜合性、關聯(lián)性、實踐性的英語學習活動,依據(jù)不同類型的語篇,不斷促進學生語言知識與語言技能的整合發(fā)展,不斷增強文化意識、提升思維品質(zhì)和學習能力的過程。(《課標》,13)。
本文認為,語篇教學,豐富了學生對語篇類型、主要內(nèi)容和文體結構的掌握。探究主題意義,不斷增強學生對人與自我、人與社會和人與自然的三大主題語境的把握,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化、活動化、生活化的學習情境,增強學生對主題語境的把握能力,正確處理其與語篇內(nèi)容的關系,不斷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和學習能力。創(chuàng)設具有綜合性、關聯(lián)性和實踐性的學習活動,不斷增強學生的“學用結合”能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斷落實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三、如何通過英語學習活動觀發(fā)展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
英語學習活動觀,不僅指向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更是解決目前教學中的突出問題的重要途徑。我們要充分利用英語學習活動觀進行課堂教學,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豐富其內(nèi)容和形式,培養(yǎng)多元文化思維,不斷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提高語言能力和學習能力,發(fā)展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一)以整合性教學方式進行語篇教學,不斷提升學生的語篇分析和解讀能力
《課標》指出,學生對主題語境和語篇理解的深度,直接影響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水平和語言學習成效。(《課標》,16)深入研讀語篇,把握主題意義、挖掘文化價值、分析問題特征和語言特點及其與主題意義的關聯(lián),對于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有重要意義。(《課標》,59)因此,我們不僅要認真研讀語篇,更要進行分析、判斷、綜合和評價,促進自身研究水平的不斷提高。同時,以整合性的教學方式,感知和理解語篇意義,避免教學內(nèi)容碎片化現(xiàn)象,不斷提升學生的語篇解讀和建構能力。
首先,指導學生明確語篇類型、文體內(nèi)容和文章結構。語篇是學生學習語言的載體,語言學習在語篇中進行。語篇集語言、文化與思維于一體,表達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和意圖。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首先引導學生辨別不同的語篇類型,針對不同文體特征的文本,采用不同的分析和解讀方法,深入研究其文本內(nèi)容、主旨大意、篇章結構等,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語篇解讀、建構和重建能力。
第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語篇教學的三大問題:what,why,howo在教學設計中,教學問題的設計與教學活動的指向,都應建立在對于語篇內(nèi)容(what),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和寫作意圖(why),以及作者通過什么方式寫這個語篇(low)的三大問題的回答。只有準確回答了這三大問題,語篇教學的指向才能更清晰明了,學生才能更準確地把握語篇內(nèi)容,并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情感態(tài)度,幫助學生形成對語篇的自我解讀,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
第三,加強教學目標對教學實踐的指引作用。課堂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是衡量一節(jié)課好壞的主要尺度。(《評課最需要什么》,65,趙國忠.2010)因此,在設計教學目標時,要充分考慮語篇整體,針對不同的語篇類型,進行相應的文本解讀,理清作者的寫作意圖、情感和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以教學目標指導教學實踐,促進學生對語篇的整體把握,幫助學生探究語篇的主題意義和思想情感,形成自我認知,不斷提高語言能力和思維品質(zhì),發(fā)展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二)注重主題意義的探究,提高學生把握語篇主題意義的能力,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表達自己
學生對主題意義的探究,是學習語言的最重要的內(nèi)容,直接影響學生語篇理解的程度、思維發(fā)展水平和語言學習成效。對主題意義的探究,應視為教與學的核心任務。(《課標》,14-15)
首先,準確把握三大主題語境,注重主題意義和語篇理解的關系,不斷提升學生思維品質(zhì)。主題意義的探究,首先應建立在學生對于主題語境的準確把握: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以及人與自然。教師在引導學生準確把握主題語境的前提下,要關注主題意義,正確研讀語篇,回答語篇的what、why、how的三大問題,不斷提高學生把握主題意義和語篇內(nèi)容的能力。
其次,創(chuàng)設符合主題意義,情境化、活動化、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多元文化思維,增強學生的文化意識和語言能力。要基于主題意義,洞察國內(nèi)外大事,深入了解學生關心的話題,創(chuàng)設貼近學生學習和生活實際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準確把握語篇的主題意義,并在不同的語言情境中習得語言文化知識,拓展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多元文化思維,增強學生的文化意識,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
再次,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在探討主題意義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準確把握語篇內(nèi)容和作者的意圖、情感和態(tài)度,更要引導學生形成自己的觀點和態(tài)度,并學會用"MBAT'0法,闡述自己的觀點:首先要形成自己的主要觀點(Main point),用例子(Example)來闡述,并進行相應的分析(Analysis),用相應的轉(zhuǎn)折詞(Transition)連接上下文的邏輯關系。通過此方法,引導學生形成、論證,創(chuàng)造性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
因此,要注重主題意義的探究,引導學生正確把握主題語境,創(chuàng)設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三)創(chuàng)設綜合關聯(lián)的實踐活動(integrated activities),增強學生的“學用結合”能力
語篇教學和主題意義探究,幫助學生把握語篇類型、語篇內(nèi)容和其文體特征,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品質(zhì)。因此,我們需要通過創(chuàng)設一系列的具有綜合性、關聯(lián)性和實踐性的學習活動,幫助學生形成基于語篇、深入語篇和超越語篇的能力,提升學科核心素養(yǎng)。
首先,學習活動必須基于語篇、引起注意、肩發(fā)已知和激發(fā)探究的活動。要基于語篇的主題和內(nèi)容,創(chuàng)設貼近學生學習和生活實際的,能夠調(diào)動學生注意力、喚起學生已有知識和經(jīng)驗、激發(fā)學生好奇心和思維活力、增強學生語言實踐和體驗的問題情境;要給學生以充分的閱讀、思考、探討、整理、表達、交流的時間,營造寬松和諧、平等交流、自由表達的環(huán)境氛圍,使學生能夠耐心、靜心地參與活動;要關注學生在活動中的情感情緒、方式方法,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和困難,及時予以幫助和指導。
其次,通過圖示化結構(graphic organizer),進行基于語篇和深入語篇的語篇解讀。在語篇解讀時,圖示化結構的有效和合理使用,可以使語篇信息、上下文邏輯關聯(lián)和語篇結構更加清晰、直觀、可視。例如,我們可以用魚骨圖分析小說和記敘文。我們可以用文氏圖來對比兩者的相似點和不同之處。我們可以用流線圖,給文中信息排序。我們可以用漢堡圖,指導學生寫作文段落。
再次,用FRI$Ds指導學生超越語篇,學會闡述自己觀點,并用準確表達。FRIEDs包括facts,reasons,incidents,examples and details(FRIEDs:Developmental strategy.New Ways of Writing.Russikoff,K.(1994))。FRIEDs在超越語篇的學習活動中創(chuàng)造了更生動的形象,讓學生發(fā)揮想象,積極思考。我們可以用FRIEDs指導學生寫作和潤色自己和同伴的文章,并指導學生自評和互評,共同學習和提高。
(四)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挽orner-centered),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信心
語篇教學、主題意義、綜合關聯(lián)的實踐活動,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落實。因此,在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這就要求教師要精心備課,對于活動的內(nèi)容、主題和人員的角色要求,要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和引導。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活動,發(fā)揮學生主體地位,教師也要發(fā)揮好主導作用。通過這種方式,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信心。
在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是最常用的方式之一。合作學習的目的是通過合作探討,學生互相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增強合作和團隊意識,以更好地適應將來的工作和生活需要。教師需要確定合作學習的幾點:第一,合作學習的原因和預期的教學效果。第二,合作學習的形式和人員分配,通常以4-5人為宜。第三,合作學習角色設定。根據(jù)教學任務,可以設定Summarizer,權eporter,Encourager,Clarifier等不同角色,界定好各個角色的任務,各司其職,讓合作學習真正“發(fā)生”。
因此,通過合作學習,調(diào)動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信心,不斷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
四、結語
綜上所述,踐行英語學習活動觀,有助于解決教學內(nèi)容碎片化、學生表達能力欠缺、教學活動形式單一、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夠強等英語教學突出問題,是發(fā)展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在今后的英語教學中,我們要以英語學習活動觀為指導,不斷提升語言能力和學習能力,提升思維品質(zhì),培養(yǎng)多元文化意識,不斷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Russikoff,K(1994).FRIEps:Developmental strategy.New Ways of Writing.Alexandria,VA TESOL Publications.
[2]趙國忠.評課最需要什么[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0.10.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