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彬釵
摘? 要:基于分析施教之功,巧在授法—小學語文中年級閱讀教學加強語言實踐策略。首先分析出通過合理的指導,掌握學習方法;科學的疏導,培養(yǎng)自學能力;適當?shù)囊龑?,養(yǎng)成學習習慣教學途徑。最后分析出小學語文中年級閱讀教學加強語言實踐,有助于學生更加正確且合理的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強化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為學生的后續(xù)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閱讀教學;語言實踐;學習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0)19-0004-02
在素質(zhì)教育的不斷推進下,對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語言訓練是學生學習過程中非常重要和基礎性的語文實踐,小學中年級訓練的重點在于詞句的學習和鍛煉,這也是語文學習的基礎。在語言方面的訓練應做到扎實可靠,才能夠提升小學中年級的語文教學質(zhì)量。中年級階段的語言閱讀教學,應把握好句子和詞語的學習重點,增強對語文中語言文字的鍛煉和學習,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和水平。
為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強對學生的語言實踐,為學生巧妙的傳授學習和閱讀方法,使學生能夠熟練的掌握多項學習技能,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和閱讀習慣,讓中年級的學生進行更好的語文學習,為學生后續(xù)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語文教師要深入的分析實際教學情況,并為學生制定科學合理的語言實踐方案,從而增強小學語文中年級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1.合理的指導,掌握學習方法
中年級學生的語文閱讀學習,主要是在于教師的教學指導和知識傳授,使學生能夠掌握相關文化知識和學習技能。因此,語文教師要重點對學生進行相關的閱讀指導,讓學生將學習轉(zhuǎn)變?yōu)闀W,能夠發(fā)展學生的語文能力和語文潛能,充分的調(diào)動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熱情。而教師的教學指導主要是包含兩個方面,一是需要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形成學習習慣的良性循環(huán);二是對學生認知的指導,讓學生能夠具有獲取新知識的學習技能,以及解決問題的思維和思路,使學生將汲取的知識內(nèi)化為語文能力,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部編版《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學中。語文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課后題小練筆,讓學生學會借助字典,進行生字的認識和理解。并且,使學生進行閱讀課文,體會文中的我,在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行走的情形,讓學生學會抓住關鍵詞句感受水泥道的美麗。同時,語文教師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出金色巴掌的實際含義,來強化學生對所學課文內(nèi)容的進一步理解與感悟。從而通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能夠掌握借助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技能,同時使學生體會到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懂得只有細心的觀察才能發(fā)現(xiàn)事物的本質(zhì)美,讓學生能夠養(yǎng)成善于認真觀察事物的良好習慣,鍛煉學生的言語表達能力。
2.科學的疏導,培養(yǎng)自學能力
在對學生的語文閱讀教學中,語文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語言訓練,就需要讓學生能夠?qū)W會提問。因此,語文教師要深度的了解教材,仔細的鉆研對學生的教學內(nèi)容,使學生能夠在學習中,不僅要學習相關的知識和內(nèi)容,更要了解如何學習,課文為什么這樣的表達等。所以,語文教師要讓學生掌握提問、解答的學習技巧,并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疏導和幫助,為學生能夠指點迷津,使學生茅塞頓開,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例如,在部編版《童年的水墨畫》教學中。語文教師要讓學生感受詩詞的意境,獲取豐富的感性畫面,獲得情感的體驗,形成一定的語言積淀。首先,語文教師讓學生產(chǎn)生疑問:課文題目為什么要叫“童年的水墨畫”呢?語文教師給予學生適當?shù)氖鑼В箤W生進行課文的仔細閱讀,其次,語文教師組織學生討論,為什么在課文中將孩子們稱作“水葫蘆”呢?讓學生通過課文能夠知道文中的水葫蘆不是指真正的水葫蘆,而是借它代指水性極好的孩子,與俗話所說的“旱鴨子”相對。從而使學生能夠產(chǎn)生共鳴,輕松解決了疑惑,同時也發(fā)展了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
3.適當?shù)囊龑ВB(yǎng)成學習習慣
語文教師的主要教學目的,是讓學生能夠正確合理的運用知識。因此,語文教師要對學生進行語言積累的引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使學生不僅能夠掌握學習的方法,還能夠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發(fā)展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讓學生能夠更好的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問題的解決。所以,語文教師要加強對學生語言訓練,適當?shù)囊龑W生運用語言文字。首先,語文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為學生設置層次性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去探索知識,能夠自己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并獲得結(jié)論,構(gòu)建出屬于自己的語文知識學習體系。其次,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課文中一些留白,引發(fā)學生的深思,讓學生不斷的發(fā)展自身的邏輯思維,創(chuàng)造出合理的答案,從而有效的實現(xiàn)了對學生的語言訓練。
4.勤奮地練習,增強理解能力
閱讀的根本和基礎是理解,因此增強學生的語言能力,是要提高學生的理解力,要對語文課文中的詞句全面理解。中年級的閱讀教學重點是加強詞句的訓練,增強詞句的理解能力,并落實好訓練工作,才能夠讓學生為高年級的語文語言學習奠定基礎。比如,在《四季》課文中,作者從“草芽”這一物象出發(fā)形象且生動地描繪了春天生機勃勃的景色,展現(xiàn)出春意盎然的姿態(tài)。所以大部分教師在授課的時候大多采用語言描述或者課件以及圖片的方式,讓學生對春天的景色盡情的欣賞,并在課下延伸到當下所處的季節(jié),讓學生用文中的語言對季節(jié)的特征進行描述。比如,春天從“草芽”出發(fā),那么夏季可以從荷花出發(fā),秋天從金黃色的落葉等角度出發(fā),讓學生能夠描述出當季特色的風景,引導學生對季節(jié)的風景描繪出來,從而讓學生掌握語言的技巧,這樣今后在寫作文時也學會了運用語言。
5.鼓勵課外閱讀,注重知識積累
對小學生而言,加強語言訓練,就要通過大量的閱讀才能夠?qū)崿F(xiàn)。課外閱讀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增強語文核心素養(yǎng),才能夠提升學生語言知識水平。通過課外的閱讀訓練,增強語文詞句的積累,改變學生閱讀水平和能力有限的問題。教師加強對學生的課外閱讀,可以通過列書單等方式,引導學生閱讀經(jīng)典名著以及適合該年齡階段的語文知識,讓學生能夠滿足自身的好奇心,還能夠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也是寫作的基礎,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可以讓學生制作摘抄本,在遇到精彩之處時,可以將優(yōu)美的詞句抄錄下來。
小學語文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在班級內(nèi)建立流動的課外讀書站,將學生家中的課外書帶到班級的“小小圖書館”中,通過讓學生借閱的方式來管理班級的“小小圖書館”,這樣能夠在班級中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從而讓學生可以更好地積累課外知識。班級還可以定期舉辦讀書會,將所看到的書籍中精彩的內(nèi)容分享出來,通過班級共同學習的方式,讓班級的同學共同積累豐富的語言知識,并讓閱讀積累成為今后學習道路上的良好習慣。
6.結(jié)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中年級閱讀教學加強語言實踐,有助于學生更加正確且合理的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強化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通過語文教師對學生進行適當?shù)慕虒W指導,使學生能夠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和學習技能,讓學生將汲取的知識內(nèi)化為語文能力,形成學習習慣的良性循環(huán),增強學生的自學效果,為學生的后續(xù)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梅霞.施教之功巧在授法—分析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加強語言實踐[J].新課程,2019(01):29-29
[2]張戰(zhàn)霞.施教之功,巧在授法—關于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策略的分析[J].新課程(上),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