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川霞
摘?要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小學數學運算占了相當大的比重,而運算的準確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審題的正確與否。因此,審題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學生的解題能力和學習小學數學的水平。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尤其是在例題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能力。
關鍵詞 審題能力;重視培養(yǎng);觀察品質;閱讀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20)02-0099-01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很有必要加強對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養(yǎng)成審題習慣,開闊審題思路,讓學生掌握小學數學的審題步驟和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解題水平和解題技巧,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品質。
一、小學數學閱讀中運用“讀”“敲”策略
讀,就是認真讀題,初步了解題意。讀題是了解題目內容的第一步,是培養(yǎng)審題能力的開始。要培養(yǎng)學生反復、仔細、邊讀邊想的讀題習慣。讀題時要訓練學生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讀錯字,不斷句。培養(yǎng)學生獨立朗讀、逐步過渡到輕聲讀、默讀,養(yǎng)成自覺通過默讀理解題意的習慣。敲就是仔細推敲字、詞、句,準確理解題意。語言文字是應用題各種關系的紐帶,也是解題的攔路虎。
二、小學數學閱讀中“述”“擬”方法
述,就是復述題意,進入情境,用自己的話復述題意,能促進學生進一步分析清楚應用題的情節(jié),使題目內容轉化為鮮明的表象,讓學生真正進入角色。復述題意能準確地反映出學生對題意的理解程度,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和小學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從而提高審題能力。
擬,就是模擬情景,展示數量關系,有些題目可通過指導學生列表、畫圖等方法模擬應用題的情景,使應用題的情節(jié)、數量關系直觀全面地展示在學生面前,進而掃除理解題意的障礙。在教給審題方法的基礎上,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嚴格的審題訓練,以培養(yǎng)他們認真審題的習慣和提高審題的能力。
三、小學數學閱讀中文字題“扣”“縮”“分”“索”方法
文字題是介于計算題與應用題之間的一種題型,是計算題的語言表達形式,是應用題數量之間關系的概括,是溝通式題與應用題的橋梁。加強文字題的教學,可加深學生對基本概念和小學數學術語的理解,牢固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并為解答應用題奠定良好的基礎。但有些文字題數量關系復雜,不僅層次多,而且一些表達運算順序的名詞術語往往容易混淆和被忽視,致使學生經常造成解題差錯。
因此,應強化文字題的審題教學,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審題方法和技巧,提高解題的正確性?!翱邸本褪蔷o扣關鍵詞。文字題中的數量關系,往往是由題中的一些關鍵詞決定的?!翱s”就是抓主干縮句,即把題目骨架用關鍵詞表示出來,再列式計算?!胺帧本褪亲リP鍵分層次。即根據題中的數量關系,分清層次,把整道文字題分解為幾個小部分,就能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八鳌本褪菆?zhí)果索因。如果文字題的問句中,直接指出了最后求的是什么,就可以從問題入手,執(zhí)“問題”這個“果”去索取解決問題的“因”。
四、如何培養(yǎng)審題觀察能力
抓住信息是指通過認真細致地閱讀題目。多角度無遺漏地收集題目中的信息,發(fā)現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和要求,明確題目的性質,掌握已知量與未知量的關系。讀題時,仔細體會題目中的關鍵字句,直接的、間接的、隱含的甚至多余的已知條件,它們都有可能成為解題的攔路虎,給審題帶來困難。
五、注重閱讀教學,提高閱讀能力
小學數學閱讀不等同于語文閱讀,主要表現在小學數學語言(文字語言、圖形語言、小學數學符號語言)具有無歧義、簡潔、各學科通用的特點。小學數學材料的呈現主要為歸納和演繹,體現了一定的嚴謹性。小學數學材料中蘊含著豐富的小學數學思想,小學數學閱讀要領會小學數學思想,形成自己的小學數學觀念,掌握小學數學方法,提高自己在小學數學意識、小學數學思維、小學數學技能和問題解決、小學數學語言與信息交流方面的小學數學素質。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以每節(jié)課具體的教學內容為例,進行閱讀示范,把一些具體的、可操作的閱讀方法和技巧介紹給學生,這是提高學生小學數學閱讀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小學生閱讀小學數學教材往往缺乏目的性、針對性,為了增強學生閱讀的目標意識和針對性,采取教師先擬出閱讀問題,讓學生通過認真的閱讀來回答.這種方法適用于預習教材。
六、結語
讓學生主動閱讀教材,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通過閱讀教材,明白其中哪些已經懂了,哪些還似是而非,哪些根本不懂。這樣,學生聽起課來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抓住重難點聽課,從而提高聽課效率。
參考文獻:
[1]朱德全.現代教育理論[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黃新生.談閱讀小學數學教科書的重要性[J].小學數學通報,2002.
[3]邵光華.關于重視小學數學閱讀的再探討[J].中學小學數學教學參考,1999.
[4]陳開龍.證明幾何題“四注意”[J].小學生小學數學,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