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湘潔
摘? ?要:就當下小學音樂生本課堂教學的情況來看,還存在一系列問題,主要表現(xiàn)為教學模式單一、教學內容枯燥,缺乏對音樂的深入探究,以致于學生的積極性不高,需要教師以學生為本,及時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歌唱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全面提升音樂教學的有效性?;诖耍疚膶πW音樂教學的意義進行了分析,提出了讓學生用心靈感悟音樂、創(chuàng)新音樂教學模式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音樂;生本課堂;有效教學
小學音樂教學是通過品析、欣賞音樂、演唱歌曲、樂器演奏等方式來突出音樂教學的作用,雖然和其他課程的形式有所不同,但起到的教學作用和教育目的是相同的。因此,音樂不僅是一門藝術課程,更是承擔著撫慰學生心靈、提升其審美水平的作用。小學生心智尚不成熟,但已經初具一定的音樂賞析能力,然而由于教師教學方式單一、教學內容局限,導致學生的綜合能力難以提升,需要教師及時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注重學生身心的多重發(fā)展,全面提升音樂生本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一、小學音樂生本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教學方單一,忽略基礎知識傳授
音樂是一門藝術類課程,要想真正學好音樂就需要大量的基礎知識傳遞,如果一味的注重聽和唱,忽略對音樂知識的掌握,則很難感受到音樂中的情感表達,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難以提升。在當下小學音樂教學中,老師利用課件進行音樂播放,簡單的完成一些歌唱技巧的傳授后,組織學生共同練習,這種教學模式忽略了基礎知識的傳遞,學生無法有效感知音樂的內涵,且對于一些五線譜、樂器特征、歌唱技巧等基礎內容缺乏詳細講解,學生對音樂的了解處于淺顯的聆聽階段。
(二)教師的教學思維僵化,對音樂教學的重視度不足
對于一些思維較為守舊的音樂教師而言,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屬于自己的領域,能夠對其更好的駕馭,將自己的音樂從教經驗作為基礎,也就更加傾向于墨守陳規(guī),且由于教師本身對音樂教學的重視度不足,忽略培育學生的審美能力、歌唱能力,這部分教師群體要想在短時間內轉變教學模式是不太現(xiàn)實,需要長時間的實踐和思維轉變。
(三)音樂教師自身素質限制,教學內容淺嘗輒止
音樂教師自身素養(yǎng)的高低決定了音樂教學的實際效果,然而當下小學音樂教師自身素質較低,對一些基礎音樂知識的掌握也是淺嘗輒止,不求甚解,以致于學生也難以有效收獲音樂知識。
二、小學音樂生本課堂有效教學策略
(一)選擇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在音樂生本課堂教育中,音樂教師是教育的把關人,首先要做的就是篩選出優(yōu)質的音樂作品,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而音樂的選擇優(yōu)劣將對學生的審美趣味帶來最直接的影響。利用多媒體在課程中播放一些大師級別的、富有感染力的音樂,讓學生對于世界級的名篇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體會不同音樂大師不同的音樂風格,然后在了解的基礎上獲得升華,將學生帶入到作者的個人情感世界當中去。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模式單一,音樂教學內容局限于教材,學生的積極性較低,現(xiàn)代小學生更多的喜歡一些流行音樂,而不是別有韻味的年代音樂,所以,音樂教師要充分意識到這一點,選擇學生熱愛的音樂作品,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打造出高效的音樂課堂打下基礎。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會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直觀感受,所以在音樂教學時,首先就是要從音樂的品質入手,培養(yǎng)出學生對于審美的嗅覺,讓他們學會欣賞和感悟優(yōu)質的音樂作品。
(二)多媒體和音樂器材相結合,增強課堂感染力
音樂的教學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學生的接受效果,而不光是音樂,每一門課程的教學方式都可以是多種多樣的,老師只有找到適合學生和課堂的教學方式,才能更好的打造出高效的音樂課堂。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給學生創(chuàng)建出合適的音樂氛圍尤為重要,而通過多媒體教學的方式,就能夠輕易的創(chuàng)建出這樣一個環(huán)境。老師可以在課堂上播放現(xiàn)場震撼的音樂視頻,和音響相結合,構建出一氣氛適宜的音樂氛圍,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音樂的感染當中去。老師還可以將一些音樂器材帶入到課堂中來,通過現(xiàn)場演奏的形式,讓課堂更具感染力,全方面的提升學生的審美情操,如果學校有條件,硬件和軟件都比較全面,可以通過多媒體和音樂器材相互結合的方式讓學生更加直觀的感受音樂的魅力,讓學生通過看、聽、觸覺全面提升他們對音樂的感知能力。例如在“感恩的心”賞析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鋼琴調動學生的聽覺感官,讓學生深刻領會到鋼琴變化的節(jié)奏,直擊學生靈魂,深刻感悟到歌曲中所表達的深遠意境,讓學生通過看、聽、觸覺感受到極為震撼的視覺和聽覺沖擊,有效地提升學生的音樂學習水平。
(三)傳遞唱歌技巧,培育學生的歌唱能力
唱歌能力同樣是小學音樂的主要組成,教師首先需要讓學生產生唱歌的興趣,讓學生意識到唱歌是一件感受美、接觸美的過程,其次,教師要傳授學生正確的唱歌技巧,例如咬字清晰、深刻掌握呼吸方法和發(fā)音方法,跟上其他同學的節(jié)奏,并借助于歌聲練習讓學生在優(yōu)美的氛圍中感受唱歌帶來的魅力。在歌唱前的指導過程中,教師要進行咬字練習,及時糾正學生咬字不清晰的問題,在練習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領會歌詞中蘊含的內涵和歌曲的韻律,并深刻感受歌曲語調緩急、語氣輕重,讓學生真正學會歌唱,愛上歌唱。
三、總結與展望
音樂教學于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人文內涵和審美能力有著關鍵作用,但就當下小學生本課堂音樂教學情況來看,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學生無法深刻感知音樂的內涵,意味著在素質教育的大環(huán)境之下,教師要及時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理念和教學模式,借助于現(xiàn)代化手段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讓其更好的投入到課程中,讓學生收獲更多的音樂知識,提升其審美判斷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和音樂表現(xiàn)力,實現(xiàn)學生身心的多重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黃敏捷.小學音樂課堂有效教學策略[J].清風,2020(18):42.
[2]溫素紅.小學音樂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探究[J].音樂時空,2015(09):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