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琳
【摘 要】跨文化意識的傳遞對大學英語口語教學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口語教學的課堂中,教師應該采取多種教學策略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將英語口語教學和語言文化元素的傳遞有機融合,才能有效地提升大學生的口語交際和應用能力。本文詳細分析了大學英語口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傳遞的必要性,提出了幫助學生形成跨文化意識的有效途徑和可行性方法。
【關鍵詞】文化意識;口語教學;交際應用
大學英語口語教學中,教師會有意識地將文化與語言有效融合。在英語口語學習中,如果學生能綜合運用跨文化語言特征,他們就可以更好地體會英語口語交際運用的實用性。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化意識觀,能讓學生更徹底地了解英語文化內涵,在英語文化中不斷滲透語言詞匯,讓英語語言詞匯在文化中盡情發(fā)揮魅力,使學生可以準確又直觀地學習并且對比英漢文化的不同特色。
一、文化滲透與灌輸
文化的發(fā)展與語言密不可分。所謂“文化滲透”,是指文化的發(fā)展伴隨著語言的進步,文化的內涵需要語言來詮釋,而語言的發(fā)展同樣需要文化的促進。在語言文化教學中,教師應科學地開展詞匯文化內涵的學習,大力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訓練學生英語思維和行為習慣。教師可以采取多元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關注文化意識。具體而言,可以嘗試以下各種方法:
1.在詞匯教學中滲透文化元素
詞匯在文化傳承中承載著歷史信息,是社會發(fā)展的有形產物之一。它滲透在人類文化發(fā)展的方方面面,而詞匯本身又能夠代表特定的歷史文化訊息,繼而形成了核心詞匯,即所謂的“文化內涵詞”。這些詞匯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在英語詞匯教學中,英語詞匯的習得需要學生了解文化內涵。教師應該深入挖掘詞匯的文化內涵,使學生進一步明確英漢文化的差異性,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與語言文化的探討熱情。只有在這種理念映照下,學生才能盡快地掌握英美語言文化的深刻內涵,強化學生口語學習的文化意識。
例如:在學習各種咖啡的表達方式時,可以適當?shù)卦黾涌Х扰c人的個性之間的密切關聯(lián)信息,幫助學生既感受品嘗咖啡的悠閑愜意,又自然地領略咖啡的文化內涵。例如:教師可以啟發(fā)學生用英文表達自己熟悉的咖啡類型,之后再附加介紹品嘗每種咖啡的每個個體的個性特征:
語言在形成和應用的過程中,往往需要文化的助力。例如:名言警句等語言信息與傳統(tǒng)文化之間存在密切的關聯(lián)度。無論漢語表達還是英語表達往往都可能采用比喻等修辭手法去實現(xiàn)語言潤色之目的。它們的結構、意義和用法深受特定文化環(huán)境的影響,因此自然而然也可以反映文化和語言的差異。這類詞語在理解中超越了詞語的意義,它的交際價值在于它的語用意義,因而具有超強的文化特征。
2.切入文化旁白環(huán)節(jié)
“文化旁白”主要是英語口語化課程教學中的文化內容的真實傳達。例如,教師在教授有關感恩節(jié)的文章時,在Warm-up / Presentation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對感恩節(jié)的節(jié)日文化信息進行延伸。教師可以全面地向學生介紹感恩節(jié)的來歷,慶祝方式和風俗習慣等內容。當然,學生還可以介紹自己課外獲取的有關感恩節(jié)的文化背景知識。在教學形式上,教師可以首先組織學生討論Thanksgiving Day的由來,啟發(fā)學生假設在感恩節(jié)這一天,人們會做什么,會說什么,會享受什么樣的大餐。然后教師可以對感恩節(jié)做出小結:
Thanksgiving Day, as a famous Western festival, is celebrated in honor of the harvest granted by God. Christians go to the church to pray as usual. Family members who have been separated from each other for one year will also gather at home and enjoy the turkey, a typical food of Thanksgiving Day.
當充分知曉感恩節(jié)的緣由之后,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圍繞Thanksgiving這個文化主題,舉行意趣盎然的Thanksgiving節(jié)日活動。例如:
課堂活動1:讓學生在英文歌曲中,體驗感恩節(jié)的節(jié)日氣氛,然后在感恩節(jié)那天安排學生之間互相分享感恩禮物,培養(yǎng)彼此之間的深厚友誼。
課堂活動2:指導學生寫感恩賀卡,寫出或者畫出自己需要感恩的人和感恩的故事。
課堂活動3:啟發(fā)學生動手做感恩花環(huán),裝點自己的生活小空間。
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設計可以給學生帶來陽光和溫暖,學生在課后還可以將課堂學會的感恩方法和感恩心情傳遞到家里,給家人營造感恩氛圍。因為These ideas will turn “Gratitude” into an everyday family ritual and a way of life, which will bring happiness to the whole family. By doing so, both parents and children will undergo positive changes.
3.引入文化賞析元素
口語練習素材中有一些韻文和歌曲,里面不僅涵蓋語言知識,還包含了許多習慣用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要求學生有節(jié)奏地閱讀,熟練地掌握閱讀技巧,從而能夠實現(xiàn)背誦的目的。教師本身還可以根據(jù)英文歌曲的曲目編排,針對學生對歌曲的興趣愛好,選擇學生喜愛的流行歌曲教唱。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精選英美國家的地圖和明信片等資料進行課堂教學。學生可以借助這些課外活動直觀地了解英美文化的特征。學生在豐富多彩的英語口語活動中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了解英語的異域文化。在英語課結束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編排英文合唱,學生在載歌載舞中鞏固課堂中所習得的知識點。當然,教師還可以給學生放映一些符合經典流行的英文小短劇,這些作品之所以歷久彌新是因為它們是富含英語文化的結晶。教師可以在學生嘗試欣賞英語文化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英語文化認知水平。
4.介入文化表演模式
“文化表演”主要依托于教師設定的特定交際場景,讓學生在場景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并從角色本身入手,體會角色的文化特色,并針對演出的交際行為給予客觀的評價。例如,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生日派對的交際場景,設定該場景的對話模式,使學生能夠了解和應用基本對話并且進行模仿訓練。教師可以有序地將學生分成各個小組,小組成員根據(jù)對話的偏好以及實際情況進行創(chuàng)新和改編,并在該場景中進行角色扮演和匯報演出。借助這種文化表演的形式,學生可以切身地感受到中英文化的異同點,能夠直觀形象地提升對文化的敏感度。
5.導入文化討論環(huán)節(jié)
“文化討論”中,教師作為組織者、引導者以及課堂氣氛的營造者,需要在文化討論環(huán)節(jié)中不斷地調節(jié)氣氛,調動班級群體學習的積極性,針對文化專題開展小組學習討論的模式,并依次解答學生提出的疑問。例如:當學習西餐的飲食習慣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就“中西方飲食習慣的差異”展開文化討論。文化的討論環(huán)節(jié)可以采取多元化形式展開,學生可以嘗試演講、欣賞等多種手段靈活使用,幫助學生高效吸收所學的知識,并加以鞏固和提升。
二、結束語
學生的語言能力發(fā)展與英語教學環(huán)境,英語文化的熏陶密不可分。這種素養(yǎng)的形成需要借助語言文化的感染力傳遞語言學習的能量,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教師在教授語言的過程中,文化語境和文化內涵是學生學習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將文化元素和語言知識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學生才能在真實的語境中高效習得真正地道和鮮活的語言,完美實現(xiàn)語言交際和應用的功能。
【參考文獻】
[1]趙中寶.大學英語口語診斷性測試的開發(fā)和效度研究[M].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17
[2]馬曉明.大學英語口語進階:交際·文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8
[3]愈碧芳.大學英語口語的實證研究[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9
(江漢大學外國語學院,湖北 武漢 43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