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維導圖又叫心智導圖,是一種新的思維方式,是表達發(fā)散性思維的有效圖形思維工具。它簡單卻又很有效,是一種實用性的思維工具。教師可通過思維導圖在課堂內外的有效應用,讓學生在知識上理清結構和框架,將原本死的知識儲備轉變成靈活的知識應用,從而更有利于相關知識的聯(lián)系和擴增,起到“舉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創(chuàng)新課堂;思維導圖;英語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03-0116-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03.112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一線教師應該對自己的教學方式有所改變,對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斷更新,還必須要富有教育情懷,要“真干”,在教學中總是要有“想法”。教學是生命間的互動,應該是一個持續(xù)發(fā)展、健康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在這個系統(tǒng)中,人與人的關系應該是和諧融洽的。教師要在日常教學中不斷總結反思、不斷探索、實踐、創(chuàng)新。對于我國傳統(tǒng)的教學而言,教師只是按教學計劃教課,學生只是海納百川地聽,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根本沒有自己的思維過程,只是在做機械地重復。教師在教學手段、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教學媒體的應用方面雖然有了許多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但教學效果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學生沒有真正建立自己的知識結構,沒有真正地將所學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知識技能。學生沒有自己的知識構建,就沒有辦法進行知識的遷移、認同,最終導致考試成績一塌糊涂,不能取得理想的成績。
一、思維導圖的作用
應用思維導圖的課堂研究是面對“真問題”,即使學生的思維靈動。一堂課下來,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思維活動應該是這樣一個過程:思考—認識—解開—深化—建構—遷移—應用。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我們要讓學生感到學習是自己的事、是自己該干的事,而不是教師教什么,學生就被動的接受教師的輸灌。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在理清知識結構、自主聯(lián)想、加深認識方面都有其獨特的作用。在課堂教學中引入思維導圖的方式,讓學生根據自己對所學習知識的理解,經過獨立思考建構思維導圖,是為了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思維導圖在英語課堂內外的應用效果是非常明顯的,其有利于學生整合思維,達到知識點的遷移,起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二、思維導圖在課堂中的應用
在我的課堂實踐中,我和學生通過以下五步完成課程的學習。
1.讓學生課前充分預習教材,自主繪制出自己的感知圖。在每節(jié)課結束的時候,我都會告訴學生下節(jié)課我們所要學習的內容是什么,進而要求學生在充分閱讀教材的基礎上,自己在家里先勾畫出感知圖,并提示學生自己思考該節(jié)課的核心知識點是什么,應該從哪些方面去思考討論,又應該如何從幾個小的方面去拓展延伸。這樣,學生在教師上課之前就已經對本節(jié)課的核心知識結構進行了預習與思考,就會明白自己對新授課程已經知道什么,在課堂上想要知道什么。如此,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性會大大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大大提高,課堂效率自然大有提升。
2.讓學生在課堂上交流展示,相互補充。在課堂上,我會要求學生在小組內對各自的感知圖進行講解,相互之間進行知識點的補充和認識,同時在感知圖上添加枝葉或圖表進行補足,形成自己的課堂導學圖。在這一過程中,體現了學生小組合作、共同探究的教學原則。
3.教師可在課件上展示與本節(jié)課有關的大量知識點,讓學生完善提升自己的課堂導學圖,形成自己的精細圖。在學生相互討論、完成自己的課堂導學圖后,我會以傳統(tǒng)課件的方式,以幻燈片為載體展示大量與課程相關的學習資料,讓學生學會從一大堆資料中尋找自己需要的內容,學會歸納,學會思考。在此階段中,教師可以給予學生一些指導,便于其高質量地完成自己的精細圖。
4.小組討論,積詞成句,拓展練習,綜合應用。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已經完善了自身的精細圖,可以以自己的精細圖為指導,將本節(jié)課的重點詞匯及短語用于實際的句型中加以訓練。學生可以走上講臺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同時,教師可以在多媒體上展示出與本課相關的大量練習題,讓學生在實際做題過程中掌握鞏固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
5.教師的課堂總結。每節(jié)課最后的課堂總結尤為重要,同樣,思維導圖模式下的課堂總結也是畫龍點睛之筆。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精細圖回憶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通過總結,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加強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提高學生的理解水平。同時,在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本節(jié)課重點知識的時候,學生在知識上理清了結構框架,將原本死的知識儲備轉變成了靈活的知識遷移,也有利于相關知識點的聯(lián)系和擴增,讓學生真正產生思維的碰撞。
三、結語
通過思維導圖在課堂中的有效應用,使學生在知識上理清了結構和框架,將原本死的知識儲備轉變成了靈活的知識應用,更有利于相關知識的聯(lián)系和擴增,起到“舉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在建構知識框架過程中,學生的思考和討論讓其產生了思維上的碰撞,產生了智慧的火花。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我會鼓勵學生應用思維導圖這一思維工具,讓學生在思維導圖的幫助下運用大腦皮層的所有智能,幫助學生有效地學習,進一步提升學生思維能力,為學生以后的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永梅.思維導圖:圖繪妙文導出精彩[J].新課程,2016(22).
[2]吳旭飛.巧用思維導圖助學英語[J].考試周刊,2013(15).
[責任編輯 胡雅君]
作者簡介: 馬紅兵(1983.9— ),男,漢族,甘肅隴西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提高農村初級中學英語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