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
摘要:小學音樂教學對培養(yǎng)小學生音樂素養(yǎng)和審美能力具有積極意義,但是當前,小學音樂教學缺乏活力,整體教學效果不理想。本文探討了當前小學音樂教學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如何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活力提出了具體對策。
關鍵詞:小學音樂課堂? ?教學問題? ?教學對策
音樂教學對培養(yǎng)學生人文修養(yǎng)、陶冶學生情操、塑造學生精神情感具有重要作用,小學音樂教師要以新教學目標為指導,找出教學工作存在的問題,圍繞學生的實際需要,激發(fā)音樂教學的活力,構建高效的音樂課堂。
一、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學模式刻板
由于音樂教學長期不受重視,導致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消極,許多音樂教師依然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不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缺乏新意,教學模式固化刻板,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利于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新。
2.教學方法單一
在音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上課基本采用教師教、學生聽的教學模式,課堂教學氛圍沉悶。尤其對于比較抽象的音樂理論知識,小學生理解起來具有一定難度。
3.教師素養(yǎng)不高
當前,我國小學音樂教師的專業(yè)素質參差不齊,在對小學音樂教師任職上沒有系統(tǒng)、嚴格的規(guī)定,少部分教師具備專業(yè)資歷,但是部分教師的音樂素養(yǎng),甚至教學素養(yǎng)有待考察,這對音樂課堂教學質量將產生極大影響。
4.教學內容單薄
從教學實踐來看,大部分教師以講解灌輸教材內容為主,自身沒有全面深入地研讀課本,在教學中只起到“搬運”的作用,教學內容略顯單薄,不具備新意,容易封閉學生的思想,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fā)散。
二、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活力的策略
1.轉變教學觀念,滲透新教育理念
要想順利開展教學工作,提高音樂教學的有效性,小學音樂教師需要轉變自身教學觀念,強調音樂蘊含的重要教育價值,才能以自身影響帶動學生,使學生重視音樂學習。同時,教師要深刻理解《新課程標準》闡述的音樂教育理念和生本理念,并將其滲透于教學,改善當前音樂教學存在的問題。《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在新時期下音樂教學目標要讓小學生掌握基礎音樂理論,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yǎng)。圍繞該目標,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考慮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和性格特征,以興趣導學促使學生形成主動而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才能獲得良好有效的學習體驗,轉變課堂教學結構,突出一切教學安排要圍繞學生的中心思想。
2.采取多元化教學方法,增強教學活力
教師應采取多種教學方法保證音樂教學的活力,集體教學中最難的是把握學生的個體差異?;诖耍處熢谡{整自身教學模式時,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也是突出學生教學主體地位的體現之一。如在教學《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聯想升旗儀式,對學生提問:“大家對我們國家國旗和國歌了解多少?”并為學生講述國歌創(chuàng)作的背景和故事,使學生獲得豐富的感性認知,鼓勵學生表達感受。教師依托多媒體的優(yōu)勢,可以彌補傳統(tǒng)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使教學更加生動。
3.結合實踐活動,深化學生學習體驗
音樂學習是能動的,學生不僅可以在教學中獲取知識,還可以通過相關實踐深化學習體驗,掌握音樂的內涵,對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有著啟發(fā)意義,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實踐機會,滿足其實踐條件,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如在教學四年級下冊第一課《跳起來》中,在為學生播放舞曲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跟隨音樂用動作、節(jié)奏或舞蹈來表現音樂,使學生將情緒投入音樂,感受音樂的風格和特點。
4.提高教師素養(yǎng),教師要不斷加強自身學習
小學音樂教師要認識到自身在教學中的引導作用,認真規(guī)劃教學工作,不斷提升自身學習能力,增強自身專業(yè)理論知識的儲備,在教學方式上積極探究和創(chuàng)新。小學生處于接受教育的起步階段,音樂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比其他學科的教師擁有更多耐心,明確自身的工作使命和教育職責,將愛護和關心融入教學,有效啟發(fā)學生,建立健康良好的思想情感,讓學生主動配合教學,促進師生關系的和諧發(fā)展。
總而言之,要使小學音樂“活起來”,教師要充分考慮小學生的感受,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構建高效的音樂課堂。
參考文獻:
[1]高秀偉.試論小學音樂高效課堂的構建[J].當代音樂,2020(5).
[2]洪靜麗.小學音樂教學的有效途徑[J].西部素質教育,2020(9).
(作者單位: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qū)城南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