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華
【摘 要】《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2011版)》明確指出,要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新課改背景下,探究學習的話題是教師們探討的主要話題,也是有效課堂構建的核心問題。本文從找準有效基點、開展探究學習的論題、結合教學實踐三個方面展開論述,探究學習開展的幾個主要途徑。
【關鍵詞】初中數(shù)學;探究學習;有效基點;有效課堂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學生的學習從被動的接受中,轉變?yōu)橹鲃忧笾?、積極探究。然而,實際教學中,存在著“探而不究”的現(xiàn)象。探究學習是高效的學習方式,為了提高課堂的有效性,教師應注重尋找探究學習的基點,在有效的基點上,巧妙設計活動,讓學生學會探究,追求課堂的高效。本文就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如何開展探究教學的問題,談幾點想法。
一、把握認知沖突的基點,創(chuàng)設探究知識的情境
探究教學的特征是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知識的探究者、構建者。
長期以來的傳統(tǒng)課堂上,學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習慣于接受知識,即使教師開放課堂,將課堂交給學生,學生也會感到無從下手,也缺乏探究的興趣。此時,根據(jù)學生的認知沖突,巧妙創(chuàng)設情境,可以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也為探究學習樹立了新航標,探究活動的開展,從而落實到實處。
如“平方根”的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對于“平方運算”有一定基礎的實際,而設計問題:知道了正方形的邊長,就可以求出正方形的面積,那么,如果知道了正方形的面積,怎樣求正方形的邊長呢?這個問題的提出的基點是“正方形的邊長與面積”的關系,設計“探索與交流”活動:怎樣用兩個面積為1的正方形拼成一個面積為2的正方形?拼成的大正方形的邊長又是多少呢?這個問題對于初中生而言,不是特別困難的事情,學生會想到將兩個面積為1的小正方形,分別沿著對角線剪開,成大小相等、形狀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再將四個直角三角形的斜邊分別作為正方形的邊而組成一個正方形,那么這個正方形的面積就是2,如果邊長設為x,從而得到x2=2,引出平方根的概念。
教學“立方根”時,同樣學生對立方運算不陌生,因此,教師可以提出問題:知道了正方形的邊長,就可以求出體積,反之,如果知道了體積,如何求正方形的邊長?然后呈現(xiàn)出1m3、8m3、27m3等的正方體,讓學生求出這些正方體的邊長,繼而提出,如果正方體的體積是nm3的話,正方體的邊長是多少呢?這樣一來,引導學生探討“立方根”也就順其自然。
二、基于動手操作的要求,設計實踐性探究活動
新課程標準要求初中數(shù)學必須充滿生命力,充滿激情,倡導活動教學,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模式。為此,教師應樹立學生為主體的意識,打破傳統(tǒng)的灌輸教學模式,通過設計探究活動,調動學生參與的熱情,讓學生主動探究,提高探究學習的能力。
如上文提到“平方根”的案例,對于面積是1的兩個正方形,拼成一個大正方形的問題,可以讓學生先動腦思考、再動手做做、最后探究面積是2的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的問題,這個活動將課堂的主動權交個學生,讓學生真正動起來,自主操作和實踐,主動參與到探究的活動中。
再如教學了四邊形的中位線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四邊形四邊中點的連線所得到的四邊形與對角線的關系”的探究活動,這個活動的開展,需要學生畫圖、分析、討論、分析、總結出要探究二者的關系。這樣的活動能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產生更深入的認知,從而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三、基于學以致用的要求,設計遷移性探究活動
數(shù)學知識源于生活,也運用于生活。為此,數(shù)學教學中,應突出“學以致用”的原則,也從“學以致用”這個基點出發(fā),設計遷移性的探究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數(shù)學的實際運用的探究活動,實現(xiàn)在遷移中提升探究方法,培養(yǎng)探究能力為目的。
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知識的探究,讓學生既掌握知識,也注重運用,以期實現(xiàn)知識與生活相聯(lián)系的目的。
如“比例線段”的教學時,學生掌握了比例的性質之后,教師可以根據(jù)比例的性質,設計一個拓展性、遷移性的知識運用的探究活動,引發(fā)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如根據(jù)ad=bc,寫出像a∶c=b∶d一樣的關于a、b、c、d的關系式。這個活動的設計,是在已知知識的前提下的知識的拓展運用,提高學生的舉一反三的能力。
再如,教學“比例線段”時,教師也可以設計實踐性運用的探究活動,如提出問題不爬上樹能測量出樹的高度?這個問題的提出,需要學生想出了自己的方法:根據(jù)自己的身高和影子的長度,再量出樹的影子的長度,運用比例的性質,就可以求出樹的高度。這樣的實踐性的探究活動,促學生發(fā)散思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生活氣息的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將知識付諸于實踐,保證學以致用,體現(xiàn)數(shù)學的價值。
初中生是綜合能力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尤其是探究意識、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更是學生綜合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關鍵,而探究活動的開展,是提高探究能力的主要途徑。教學中,通過探討探究活動開展的基點,在基點上巧妙設計情境、創(chuàng)設活動任務、開展探究學習,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提高探究意識,從而發(fā)展探究能力,數(shù)學教學也因探究活動的開展而變得高效。
參考文獻:
[1]巫永玉.初中數(shù)學活動有效策略探究[J].未來英才,2016(11).
[2]臧春陽.關于初中數(shù)學有效探究活動的策略研究[J].數(shù)學教學通訊,20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