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向陽
【關鍵詞】 評價體系;評價主體;評價內(nèi)容;評價方法;多元化;多維化;多樣化
【中圖分類號】 G4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6—0038—01
教師是學校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寶貴資源。建立完善教師評價制度是提高學校教育教學效率、調(diào)動教師工作積極性、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和素質提高的制度保障。與新課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理念相適應的教師評價制度,至少應該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教師評價的主體,不應只是學校教育的管理者,而應該建立以教師自我評價為主,學校領導、學生、教師、家長共同參與的多元評價主體,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和教學水平。自我評價是教師評價的第一階段,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必須予以充分重視,教師本人也應實事求是、嚴肅認真地對待。評價主體多元化,應該十分重視加強教研組的建設。教研組是教師活動的基本單位,每個教師的工作、學習乃至個人的習慣、性格、家庭狀況等,組內(nèi)教師相互之間都了解得相當清楚。這樣能保證教師自評和同行他評的客觀性、全面性和準確性。
二、評價內(nèi)容的多維化
教師評價應集中體現(xiàn)在教師教學的評價和對教師素質的評價兩個方面。筆者認為,評價教師應該在全方位的基礎上,結合本校的實際狀況,更加注意以下幾項內(nèi)容。
1. 是否具有一定的公民基本素質。一個好教師首先應該是一個好公民。新課程對教師提出了全面要求,教師的個性和個人價值、倫理價值與專業(yè)發(fā)展水平一樣,受到了高度重視。
2. 是否具有良好的職業(yè)道德。教師具有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必然會獻身教育事業(yè),熱愛自己的學校,熱愛每一個學生,積極向上,默默耕耘。很難想象那種一心撈足資本就跳槽、厭惡后進學生、敗壞學校形象的教師會是真正的教師,他們能為教育事業(yè)作出什么切實的貢獻呢?
3. 是否具有團隊合作精神。團隊合作精神是現(xiàn)代社會對每一位社會從業(yè)者的基本要求,教師也不例外。教師要有“校興我榮,校衰我恥”的意識,積極參與學校發(fā)展規(guī)劃的制定,并能提出可行性的建議和意見,不斷校正個人目標,使它與學校的目標相一致;平時還應積極參與教研組、教務處等組織的活動,支持其工作。
4. 是否具有良好的人際關系。教師的人際關系,首先是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師生之間的關系決定著學校的面貌。教師要真誠對待學生、關心愛護學生,建立起良好的師生情感聯(lián)系。
5. 是否具有一定的文化素養(yǎng)。要想具有一定的文化素養(yǎng),教師必須熱愛學習,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和獲取新知識的意愿,能夠主動從生活實踐中不斷總結、吸收知識,從而較為自如地應對日常教學的需要,并靈活地將知識點建立聯(lián)系,以備教學時進行學科的整合。
6. 是否能合理開發(fā)、利用教學資源。我們常聽到一些教師抱怨教學設備短缺、教學資料不足,真的是這樣嗎?若干教學資源有時就在教師身邊,需要教師合理開發(fā),更關鍵的是利用。
7. 是否能營造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教學環(huán)境最直接的體現(xiàn)是校園環(huán)境,其次應是教室環(huán)境。保持教室環(huán)境整潔,對于我們每一位教師提出了責無旁貸的要求。
8. 是否具有豐富的學科知識。任何一門學科的教師,首先應該掌握本學科的有關概念。其次,應該通過各種方式與途徑去了解有關本學科的動態(tài)與發(fā)展。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的學科知識日益豐富,不會枯竭。
9. 是否具有一定的教學能力。在具有豐富的學科知識的基礎上,教師還要能確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方案,使之適應學生的經(jīng)驗、興趣、知識水平、理解力和其他能力發(fā)展的現(xiàn)狀與需求。
可以說,以上是幾條評價標準,不僅注意了教學評價,更多的是素質評價。這也是當前教師評價改革中需要特別關注的。
三、評價方法的多樣化
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內(nèi)容的多維化,要求評價方法的多樣化。不同的評價主體有不同的具體評價方法,不同的評價內(nèi)容也要求運用不同的具體評價方法。但是在評價方法中,以下幾個方面的關系必須處理好。
1. 結果評價與過程評價。最常見的結果評價,是在教學評價中以學生的學業(yè)成績來評價教師的教學效果。這種方法簡便具體,最具權威性,是當前的一種主要評價方法。
2. 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是在過程進行中的評價,具有激勵和改進功能,而總結性評價常為學期或學年結束時的評價。這兩種評價方法都應給予足夠重視。
3. 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各有其特點,也各有其適用范圍,應實事求是地結合使用。
4. 自評和他評。自評的重要性已如前述,他評是指別人包括同行、學生、家長等對教師的評價。一個完全合情合理的教師評價制度,現(xiàn)實中可能還不存在。但是,只要我們從實際出發(fā),不帶任何私心雜念,不斷向著盡可能合情合理的方向去探索、去實踐,其最終效果必然體現(xiàn)在學校整體發(fā)展質量的進一步提高上。編輯:孟 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