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宇婷
摘 要:素質教育背景下德育工作的重要性逐漸顯露,高中班主任是班級活動的管理人與引導者,也是開展德育教育的主力軍。高中是學生身心發(fā)展趨向成熟、思維品質逐漸完善的關鍵時期,班主任需要通觀全局,既要加強學生知識技能與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也要提升德育教育的實效性,幫助學生成為具備綜合素質的人才。為完善與優(yōu)化班主任德育工作,班主任需要結合課程改革大綱與班級教育情況,制定更明確的教育方針、更多元的教學手段,促使學生德育素養(yǎng)的全面培養(yǎng)。本文結合班主任德育教學實踐與相關文獻資料,就提升班主任德育工作效率、促進課程改革展開了深入探討。
關鍵詞: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實踐策略
1.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價值與意義
德育教育有助于學生個體素養(yǎng)的提升與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學生可以通過高中德育教育形成正確的思想觀與道德觀,在今后的學習與生活中保持符合道德需求的行為習慣與精神認知。從教育學的角度來看,也有助于學生的職業(yè)發(fā)展。從廣義角度而言,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目標的實現離不開對學生的德育教育。人才是國家發(fā)展的基礎,而現代化人才不僅需要具備綜合技能與能力,更重要的是具備較高的思想情操與職業(yè)道德,從個體出發(fā)助力國家的興旺繁榮。[1]班主任是高中德育教育的關鍵因素,應當恪守師道,提升自我道德品質與德育教育能力,以身作則營造德育教育氛圍,引導學生積極進取,明辨善惡。
2.當前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不高的原因
2.1班主任未能認識德育工作重要性
在繁重的教學任務與應試壓力下,部分班主任不夠重視學生的德育培養(yǎng)。社會各界的影響、家庭與學校的溝通、教師對于學生的升學期望、學生自身繁重的學習任務等,都可能導致德育教育的缺失。部分班主任將提升學生成績作為自身工作重心,強調對學生應試能力的培養(yǎng),壓縮德育教育時間,以期獲得學生學科成績的提升,就會導致德育工作流于表面。部分班主任德育教育照本宣科,學生也難以結合實際樹立自覺提升道德素養(yǎng)的意識,降低了德育工作的實效性。[2]
2.2班主任教育能力不足
傳統(tǒng)教育對班主任的定義是學科教學能力強、學生管理能力強的課業(yè)活動引導者。但隨著素質教育需求,班主任德育教育能力也成為衡量其綜合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實踐證明,部分班主任缺乏德育教育意識,在德育工作中缺乏積極性,德育教育理念過于傳統(tǒng),難以站在學生角度展開德育工作。這是因為這部分班主任在長久的管理習慣中并未形成足夠重視德育教育的觀念,德育知識儲備不足,導致開展德育工作時顧此失彼。
2.3傳統(tǒng)德育方式仍占主要地位
德育教育正處于蓬勃發(fā)展階段,若班主任不能及時更新教學理念,跟進國家教育發(fā)展政策,吸收更多德育教育知識,就難以提升教學實效性。部分班主任仍然采用傳統(tǒng)陳舊的教學方式,進行一言堂的理論教學,即使想要嘗試更有親和力的方式,也由于重視和準備不足變?yōu)闊o法打動學生的簡單說教。而高中生處于個性發(fā)展階段,對事物有自主的理解,很難接受班主任默守陳規(guī)的教導方式。長此以往班主任德育工作就會與學生脫節(jié),難以了解學生所思所想,學生遇到學習與生活問題也會對班主任缺乏信任而不主動溝通,德育工作形同虛設。
3.提升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的實踐方針
3.1加強與其他教師聯系,構建系統(tǒng)德育工作框架
新課改提出“立德樹人”教學任務,將培養(yǎng)學生良好道德水準與知識技能、實踐能力共同作為教學重點。[3]班主任是班級德育工作的重點,但一人之力難以實現對學生德育系統(tǒng)的建構。故班主任應當加強與其他任課老師的聯系,在教師隊伍的共同努力下,增強對學生整體與個體的了解,共同探討、擬定不同科目德育教育的工作重心,并起到示范帶頭作用,以科學的德育態(tài)度與積極的德育情感,讓各科教師也認識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有意識地在學科教學中融入德育培養(yǎng),構建系統(tǒng)化的德育工作框架。
3.2發(fā)揮學生德育主體地位,以班干部為行為模范
德育教育以學生為本,德育實踐也應當將主導權交還給學生,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積極參與德育活動。班主任可以通過輪換制、選拔制等班干部制度,讓學生從被動學習德育知識轉變?yōu)橹鲃訉嵺`。以優(yōu)秀班干部為行為表率,引導學生修正行為習慣、培養(yǎng)道德修養(yǎng)。同時,班干部更能理解學生的思想,能夠成為班主任與學生交流的紐帶,構建更和諧的師生關系,進而以點帶面,提升全班同學的德育品質。
3.3正視個體德育特性,縮短學生能力差異
統(tǒng)一的德育教育強調學生的思維共性,但并未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班主任如采用簡單的說教教育,就很難提升德育工作效果。為了尊重學生個性發(fā)展,教師應當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提煉德育內容,針對性提出德育教學方案,通過一對一溝通、自主分組學習等方式,鼓舞學生勇敢表達個性與見解。[4]同時,教師還需要尊重不同學生的德育素養(yǎng)差異,平等對待每一名問題學生,以學生心理轉變作為衡量其德育成果的標準,設置不同梯度的評價方式,以情動人,提升德育工作實效性。
3.4建設積極樂觀的集體文化,營造民主自由的班級氛圍
高中是學生升學的重要階段,學生課業(yè)任務重、精神壓力大,加強德育教育有助于學生解決學生心理問題與學業(yè)困境,完成教學大綱制定的基礎教學需求。為了樹立學生的集體意識,營造民主的德育環(huán)境,班主任可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對德育教育的意義產生更深入的認知。也可以以班級或年級為單位,開展學校文化藝術活動、知識競賽活動等,讓學生感受集體生活的快樂,在溝通與合作中碰撞思維、產生共情意識。同時,和諧的班級文化還有助于學生性格發(fā)展,讓學生成長為樂觀積極、意志堅定的人,構建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屏障。
4.結語
綜上可知,高中班主任應當重視德育工作的重要性,革新傳統(tǒng)教學理念,以現代化管理手段、多元德育教育模式、良好的溝通交流方法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為學生解決高中階段的學業(yè)困難與身心發(fā)展問題,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需求,為學生今后的高校教育、社會生活等提供精神助力。
參考文獻
[1] 李姍姍.高中班主任工作德育實效性問題[J].考試周刊,2017(76):169.
[2] 謝明春.淺談新課程理念下高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實踐[J].時代教育,2018(2):89-90.
[3] 葉高歡.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探究[J].考試周刊,2017(79):19.
[4] 郭薇.高中班主任工作德育實效性問題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