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德龍
摘 要:小學信息技術是小學階段的一門基礎性課程,也是一門十分重要的課程。它的教學宗旨是教授學生一定的信息技術知識,使其具備一定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在日新月異的時代背景下,在信息經(jīng)濟迅猛發(fā)展的今天,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的重要性逐漸凸顯出來。如何有效地開展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已是教師普遍關注的話題?;诖?,本文從筆者自身的教學工作經(jīng)驗出發(fā),針對相關內(nèi)容進行闡述,以期為一線教育工作者提供必要的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有效教學;微課教學;合作教學;展示環(huán)節(jié)
有效教學是指學生通過課堂上的學習能夠最大限度地獲取知識,促進滿足自身發(fā)展需求的各種能力的提升,在情感和態(tài)度方面認知這門學科,發(fā)自內(nèi)心地喜歡這門學科。有效教學是教師一直以來所追尋的重要目標所在。作為小學信息技術教師,我們應從自身學科的特點出發(fā),摒棄以往灌輸式、機械化的課堂教學模式,在教學中注重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為枯燥的信息技術教學注入無限生機,使之呈現(xiàn)出嶄新的面貌和風采。
一、設計微課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的情感基礎和內(nèi)在動力,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亦是如此。在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模式的影響下,教師往往采取單一、固化的教學模式開展信息技術教學,使得年齡尚小、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小學生提不起興趣,在課堂上走神、說話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針對這種情況,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可以設計個性微課,將教學內(nèi)容以生動、直觀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并針對某一知識點進行細致地講解,從而吸引學生對課堂的注意力,為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例如,以“認識Word”這部分內(nèi)容為例,為了使學生更好地認識Word的應用,教師可以在課前制作微課,在微課中將Word簡單的操作流程演示出來,比如如何啟動Word,打開Word如何輸入文字,如何對Word文件進行保存,以及如何對Word文件名進行命名等,使學生通過觀看微課便能夠?qū)ord的簡單應用有基本的了解和認識。之后,再讓學生根據(jù)在微課中看到的內(nèi)容進行實地操作和練習,便能夠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如此,通過在教學中巧妙運用微課講解所學知識,增添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靈活性,激發(fā)了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動機,為高質(zhì)量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二、小組合作教學,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
小組合作作為新課改倡導并強調(diào)的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并在提高學生對課堂的參與積極性、優(yōu)化教學效果方面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作為小學信息技術教師,我們應從學生對計算機的操作水平、對信息技術知識的掌握情況出發(fā),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使學生在小學活動中能夠互幫互助,相互促進,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使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以“制作簡單的幻燈片”這部分內(nèi)容為例,完成相關理論知識的講解活動后,我依據(jù)學生的學習能力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制作出一張包含文字、聲音,并且十分優(yōu)美、精致的幻燈片。在小組合作中,首先讓學生根據(jù)理論知識進行實地操作,將如何啟動PowerPoint,如何在幻燈片中輸入內(nèi)容、設定文字等相關內(nèi)容進行練習,使學生對幻燈片有基本的了解和認識。在制作幻燈片時,小組內(nèi)的成員開始分工合作,有的負責出謀劃策,有的負責操作計算機,各司其職又相互配合,將幻燈片制作了出來。我也在小組活動中通過巡視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指導,及時解決學生在小組活動中出現(xiàn)的問題。如此,通過開展小學合作教學,促進了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了學生對課堂參與的廣泛度,使課堂教學質(zhì)量得到了有效地改進和提升。
三、設置展示環(huán)節(jié),增強學生學習動力
小學生年齡小,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表現(xiàn)欲,基于這一點,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設置展示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將自己動手操作制作的成品展示出來,從而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學習潛能和動力,使學生獲取自我認知感。在學生展示自己作品的過程中,教師應對其中優(yōu)秀的作品給予獎勵和表揚,使學生能夠從中獲取自豪感和成就感,增強自身的學習動力,從而更好地進行信息技術知識的學習。
例如,以“制作多媒體演示文稿”這部分內(nèi)容為例,完成課文知識的講解活動后,我給學生布置了制作演示文稿的任務,即挑選一個自己喜愛的故事,如龜兔賽跑、亡羊補牢、駱駝和羊等,將這個故事制作成演示文稿的形式,在文稿中插入剪貼畫、圖片、聲音等,并在之后的課堂上展示出來,通過投票的形式挑選出其中制作得比較好的學生。學生對這種形式的活動比較感興趣,都積極參與其中,通過精心挑選故事題材并設計故事情節(jié),將作品完整地制作了出來。我也在展示環(huán)節(jié)挑選出兩名制作得比較好的,并給予其適當?shù)墓膭睢H绱?,通過展示學生設置的作品,提高了學生的學習動力,增強了學生的信心,使課堂教學效果得到了有效改進和提升。
總之,有效教學離不開教師對課堂的精心設計及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作為小學信息技術教師,我們應積極探究有效的方法和策略開展教學活動,在教學中注重學生對課堂的積極參與及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為枯燥的課堂教學注入無限生機,為實現(xiàn)有效教學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參考文獻:
[1]徐德昌.淺談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策略[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
[2]羅冠華.微課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基礎教育研究,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