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秀蓉
【摘要】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升學生的思維認識能力,遣詞造句表達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分析了農(nóng)村中學作文教學中的問題,提出了作文教學需要讓學生走進生活,積累素材;拓寬閱讀、力求創(chuàng)新;重視改評、提高實效的有效性策略,以期拋磚引玉。
【關鍵詞】 農(nóng)村中學 作文教學 有效性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6-141-01
0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事物的能力,也能夠培養(yǎng)學生用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文字表達能力,但是,從目前對我校作文現(xiàn)狀的問卷調查看,情況不容樂觀,有近50%的學生對作文覺得“不知從何下手”,有60%的學生碰到最大的困難是“缺乏想象力”,此份調查問卷雖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恰恰表明我們農(nóng)村中學的作文教學出現(xiàn)一些問題,急需解決,否則,不僅影響學生寫作的積極性,而且還會影響學習語文的興趣,甚至不利于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
那么,該如何改變這一現(xiàn)狀呢?下面,我將結合作文教學實踐來談談自己的有效性策略,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
一、走進生活,積累素材
很多人認為,我們農(nóng)村中學的學生生活平淡無奇,無法寫出豐富多彩的好文章,但是,我偏偏不是這樣想的,農(nóng)村的學生自然有農(nóng)村的樂趣,我們需要在作文教學中,喚起學生對生活的熱愛,走進生活,走入生活,才會積累豐富的素材,學生才會有話想說,才能“我口說我心”、“我手寫我心”,比如,上樹捉鳥,下河撈魚,放牛放羊,喂雞養(yǎng)狗……無窮的趣事,多樣的體驗,生活在農(nóng)村,為我們的作文教學提供了不可多得的便利。
因此,在作文教學,我們需要注重引導學生體驗生活,多留心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多觀察自己身邊的獨具特色的人、事、物,在觀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體驗,寫作知識不斷得以提升,讓學生在隨時隨地積累的寫作素材,通過寫作的方式,表達出來,有效地拓寬了學生的寫作思路。
比如,我指導胡夢依同學寫《你是我最忠誠的伙伴》時,特別強調要注意對“伙伴”的觀察,要對“伙伴”的外貌、神態(tài)等的觀察,還體現(xiàn)這個伙伴對“我”的“忠誠”等,在我的多方指導下,一篇佳作出現(xiàn)了,在文章中,描寫這個忠誠“伙伴”——狗的外觀,還通過一塊肉引誘小狗的生活場景,表現(xiàn)了小狗的“讒”,在最后,著重描寫自己因數(shù)學測試失利而導致心情不佳,小狗依然不離不棄跟隨等等,進一步升華了主題:最忠誠的伙伴。在我的指導下,胡夢依同學的作文水平進步很快,在今年書香校園征文比賽中獲得二等獎,由此可見,生活本來就是最好的素材庫,在農(nóng)村中學的作文教學中,不容忽視。
二、拓寬閱讀、力求創(chuàng)新
農(nóng)村中學往往條件所限,學校的圖書館書籍不多,并且更新比較慢,很多學生缺乏閱讀書籍的習慣,導致在寫作中,知識和思想貧乏,難于表達自己的意思,最后,只能亂寫一篇,應付差事,長此以往,不可避免地產(chǎn)生了對作文的抵觸或恐懼心理,嚴重影響了作文教學的效果提升。
為了改變這一現(xiàn)狀,我主動把一些膾炙人口的名家名著作品帶到教室,進行推廣“書籍漂流周”的活動,讓學生自由選擇感興趣的書籍,拿回家閱讀,然后寫一篇讀后感。
在通過幾周的推廣后,我發(fā)現(xiàn)在教室里漂流的書籍竟然越來越多,交上的讀后感作文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很明顯,在作文教學,引導學生多讀書,讀不同類型的書籍,拓寬了學生的閱讀量,打開了學生寫作的思路,自然能情動辭發(fā),寫出特色,寫出內涵,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讓學生對寫作充滿了信心。
陳芊妤同學還特別寫了一篇作品《品味書籍》,認為讀好書,“可以提高自身的氣質”、“可以點燃希望,讓你無窮無盡的漫漫長路找到前進的方向”、“可以讓你領悟古人的智慧結晶”。最后,陳芊妤同學憑借著這一篇作品,獲得書香校園征文比賽一等獎,同時刊登在??稉P帆》總第170期上,深受同學好評。
三、重視改評、提高實效
所謂“文章不厭百回改”,這里的“改”,不只是教師的“改”,還應該讓學生親自“改”、“相互改”,總之,改的方式,可以豐富多彩,形式多樣。
(一)學生“改”
在作文教學中,我提前一天給出作文要求,讓學生先寫好一篇文章,在第二天作文課上,讓學生自己拿紅筆改,主要是分析文章內容是否切題,文中語句是否通順,文中的用詞是否準確,段落層次是否分明,標點符號是否使用正確等,看看自己的作品是不是可以“改”得更好;讓同桌之間相互改,看看他人的觀點是否正確,思想是否積極,中心是否明確等,讓學生在互改中,取長之長,補己之短,最后,將修改好的作文,再重新抄一遍,讓老師來審閱、點評。
(二)教師“評”
在學生對自己作文修改基礎上,教師重新審閱對比修改前后兩篇作文,看學生修改是否得當,到位等,并及時對學生修改情況作最后修訂,另外,認真發(fā)現(xiàn)學生在批改中的閃光點,對學生修改較好的地方,及時表揚,增加學生寫作的信心。通過教學實踐證明,這種師生互改的方式,一方面,讓學生體驗了批閱作文的樂趣,也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教師改作的負擔,提高了教師作文教學的工作效益。
總之,我們工作在一線的語文教師,要正視農(nóng)村中學作文教學中困境,立足于身處農(nóng)村這一現(xiàn)實條件,要善于利用農(nóng)村的學生的好奇心強、探究欲強學生學習特點,謀求作文教學的出路,講求作文教學的科學性,才能切實有效地提升學生的作文水平,才能促進農(nóng)村中學作文教學的不斷發(fā)展。
[ 參 考 文 獻 ]
[1]楊國林.農(nóng)村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存在問題及應對策略[J].東方教育,2015(4):394-395.
[2]鄒秀全.中學生作文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探析[J].科教文匯,2013(5).
[3]黃志國.中學語文寫作教學的有效策略探析[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