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建國
摘 要 練習課究竟應該練什么呢?在《弟子規(guī)》中,有這樣一句話:“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義?!本毩曊n就要根據(jù)學生的疑惑、疑問來開展教學。
關(guān)鍵詞 小學數(shù)學;練習;疑問;數(shù)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11-0069-01
在數(shù)學課的課型分類中,有一種叫練習課。練習課的主要任務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解答習題來學習和鞏固所學的知識,培養(yǎng)技能技巧,包括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練習課究竟應該練什么呢?在《弟子規(guī)》中,有這樣一句話:“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義。”意思是:學習時遇到了困難和疑問,要隨時把它們記錄在筆記上,一有機會就向別人虛心請教,確確實實地弄明白它真正的意義。這個“疑”字,說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或多或少會遇到一些暫時沒能想明白的問題。因此,練習課就要根據(jù)學生的疑惑、疑問來開展教學。
一、夯實基礎(chǔ)的環(huán)節(jié),“疑”在能否理清本質(zhì)
夯實基礎(chǔ)是練習課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因為打好基礎(chǔ)才能學得扎實,才能學會系統(tǒng)的數(shù)學知識。夯實基礎(chǔ)可以從知識點的橫向聯(lián)系來安排練習,也可以從知識點的縱向聯(lián)系來安排練習。這些方式都考慮到了知識點的內(nèi)在練習,有利于學生梳理知識和歸納知識。但是,這樣做,只考慮了知識點,沒有考慮到學生。學生對這些知識是否有不懂的地方?是否有疑難問題影響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如果學生的疑問沒有在練習課上弄明白,那么練習課的教學應該在哪里調(diào)整一下呢?先要找到學生的“疑問”,然后想辦法去突破學生的思維障礙。要從學生的疑惑之處著手備課,教師備課的重心轉(zhuǎn)換成:想學生之所疑,解學生之所惑。
如:《小數(shù)乘法運算定律的練習課》,這節(jié)課包含三個運算定律,分別是:乘法交換律、乘法結(jié)合律、乘法分配律。三個定律都重要,一般情況下,按照由淺入深的思路,先對乘法交換律進行練習,再對乘法結(jié)合律進行練習,最后對乘法分配律進行練習。當學生面對“0.58×99+0.58”這樣的練習時,就有一部分學生不能正確運用乘法分配律的逆運算來進行簡便運算。因為教材里沒有總結(jié)乘法分配律逆運算的公式,練習課上也沒有總結(jié)這個公式,所以導致學生對于這個公式的理解存在著一定的思維障礙。教師要理清兩者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運用兩個公式的代數(shù)意義和幾何意義,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教師在備這節(jié)練習課時,重點和難點是乘法分配律及其逆運算的理解和練習。
二、對比練習與變式練習環(huán)節(jié),“疑”在能否實現(xiàn)遷移
在練習課上,練習的形式可以有多種,對比練習與變式練習是常用的。對比練習可以橫向?qū)Ρ?,也可以縱向?qū)Ρ取W兪骄毩暱梢允亲儞Q本質(zhì)屬性,也可以是變換非本質(zhì)屬性。不管怎么對比,怎么變換,都要考慮學生的思維障礙會出現(xiàn)在哪里?在這個環(huán)節(jié),對于學生來說,主要是相類似的知識容易混淆。
如:《小數(shù)乘法運算定律的練習課》,在完成了基本練習之后,可設(shè)置以下的對比練習題:(1)(4+8)×25;(2) (40+4)×25;(3)(20×8)×125。
第(1)、(2)題是用乘法分配律來進行簡便運算的,第(3)題是用乘法結(jié)合律來進行簡便運算的。這樣設(shè)計練習題,考慮到有些學生可能會粗心大意,會把這種“一個括號里有兩個數(shù),再乘一個數(shù)”的模式,都看成是用乘法分配律來進行簡便運算。
再如:《簡易方程——實際問題與方程(5)的練習課》。例題是這樣的:小林家和小云家相距4.5km,周日早上9:00兩人分別從家騎自行車相向而行,小林每分鐘騎250m,小云每分鐘騎200m,兩人何時相遇?
變式練習是:甲乙兩城相距160千米,小林和小云同時騎自行車從兩地相對出發(fā),小林每小時行16千米,4小時后,兩人還相距40千米,小云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這道題的總路程沒有直接告知,先要計算:160-40=120(千米)才能知道總路程,與例題相比,計算的步驟增加了。這道題已知的還有相遇時間,以及其中一人的速度,求另一人的速度。這道題的已知與所求都不同于例題,但是仍能用“路程=速度×時間”這個數(shù)量關(guān)系式來列方程,計算的難度稍微加大了一些。
學生的思維障礙還會表現(xiàn)在不能正確列出方程,這是教師要重點考慮的地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畫線段圖的方法來找出等量關(guān)系。還有一種情況是,有些學生還是會列綜合算式來計算,不習慣列方程來解。教師可以對比綜合算式與方程的異同,有助于學生的思維能夠順利的過渡到列方程解決問題。
因此,教師要善于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去備課,才能真正上好每節(jié)練習課。只要在備課時多想著學生,就能把一些不必要的錯誤提前進行辨析、判斷,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疑團解開,而不必等到學生測試后才進行補救,可以做到有預見性,有針對性。
一節(jié)練習課,教師注重從學生的角度去備課,學生的收獲會更多。正如《弟子規(guī)》所說“工夫到,滯塞通”。意思是:只要所用的努力到了,讀書時遇到的難題就會想通了。同樣的道理,只要教師的教學功夫到了,有助于學生更快的想通所遇到的難題。
參考文獻:
[1]孔凡哲,曾崢.數(shù)學學習心理學[M].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