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開玲
摘 要:研究數(shù)學教學實踐中用類比法證明“等邊對等角”“等角對等邊”及“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個銳角等于30°,那么它所對的直角邊等于斜邊的一半”,主要目的是在數(shù)學實際教學中通過類比法得到“等邊對等角”的多種證明方法,再由這多種證明方法類比出“等角對等邊”及“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個銳角等于30°,那么它所對的直角邊等于斜邊的一半”的多種證明方法,通過類比法貫穿教科書整小節(jié)的基本內容,充分展示類比法在數(shù)學教學中不可代替的重要地位及作用.
關鍵詞:類比;數(shù)學教學;等邊對等角;等角對等邊
新的教學理念要以學生為本,采取自主討論、自主研究、合作學習等新的模式教學.而類比法就是數(shù)學實際教學中促成這一模式的一種有效的方法,在數(shù)學教學實踐中,引導學生應用這一方法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證明“等邊對等角”
實際教學中,在證明“等邊對等角”時,教科書給出的證明方法是通過作等腰三角形底邊上的中線,具體如下:
已知:如圖1,△ABC中,AB=AC.
求證:∠B=∠C.
證明:取BC的重點D,連接AD.
在△ABD和△ACD中,
∵AB=AC,(已知)AD=AD,(公共邊) ∴△ABD≌△ACD.(SSS)BD=CD,(已作)
∴∠B=∠C.(全等三角形的對應角相等)
在得到“等邊對等角”之后,我并沒有急于得出進一步的結論“三線合一”,而是直接提問:你們還有別的證明方法嗎?并提示:三角形中有中線還有高、角平分線,引導學生作中線可以證明“等邊對等角”.那作其他輔助線是否也可以呢?要求學生2分鐘的獨立思考,然后2分鐘的交流時間,接著將每一種證明方法派一名代表進行全班展示.
學生1分析:通過作底邊的高.
證明1:過點A作AD⊥BC,垂足為點D,證明:略.
學生2分析:通過作頂角的平分線.
證明2:作AD平分∠BAC交BC于點D.證明:略.
在得出這三種證明方法之后,再來探究“三線合一”,教師會順其自然的得出“三線合一”.當然證明“等邊對等角”的方法還有很多,這里不再詳細介紹,只作簡單說明.
通過對這3種證明方法的展示、討論,學生對這三種證明方法,印象還是很深刻的,也充分展示了類比法在數(shù)學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二、證明“等角對等邊”
一天之后,在證明“等角對等邊”時,在講解完教科書上給出的證明方法(如圖2,通過作底邊上的高)之后,我依然直接提問:你們還有別的證明方法嗎?依然要求他們2分鐘的獨立思考時間,2分鐘的交流時間,并將其他證明方法派代表進行全班展示.在這一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起初認為還有兩種證明方法的學生還是有很多的,不過在仔細深入思考之后,部分學生有了不同的見解.通過討論,一致認為其中有一種方法是失敗的.到這里,我發(fā)現(xiàn)證明“等邊對等角”的方法、思路被學生運用到了證明“等角對等邊”,進一步展示了類比法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學生1分析:通過作∠BAC的平分線.證明:略.
之所以起初學生認為還有兩種證明方法是因為類比“等邊對等角”的證明方法得出的,這種類比的方法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思考問題的思維習慣,應給予肯定.這里不妨讓學生分析另一方法失敗的原因.
學生2分析:取BC的中點D.
則△ABD和△ACD滿足條件:AD=AD,BD=CD,∠B=∠C,滿足的條件是SSA,是不能作為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依據(jù)的,所以這種方法是失敗的.
三、這3種證明方法的延伸應用
在得到“等邊對等角”和“等角對等邊”之后,緊接著會學習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個銳角等于30°,那么它所對的直角邊等于斜邊的一半”.
講解完教科書給出的具體證明方法之后,師進一步提問:“那通過我們之前剛剛學過的“等邊對等角”及“等角對等邊”的證明方法,你還能想出其他證明方法嗎?”依然要求他們2分鐘的獨立思考時間,2分鐘的交流時間,并將其他證明方法派代表進行全班展示.
學生1分析:通過做輔助線使AC成為三角形的角平分線.
學生2分析:用折疊的方法.將△ABC沿AC折疊即可證明.
這里學生通過類比“等邊對等角”及“等角對等邊”的證明方法,添加不同的輔助線使得AC的角色不斷變換(中線、角平分線、對稱軸等),從而類比出多種證明方法.
參考文獻:
[1]盧玉琪.關于類比思想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索[J].科技創(chuàng)新,2012.
[2]張立新.數(shù)學教學中運用類比法對學生素質的培養(yǎng)[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