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素菊
摘 要:這應該是個永恒的話題,從教三十余年,一直關注著“潛能生”,每個學校、每個班級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潛能生”。他們同樣也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也是父母的希望,因此,轉化“潛能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關鍵詞:小學數學;潛能生;轉化對策
一、“潛能生”不喜歡學習數學的原因
1.家庭教育嚴重缺乏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而有的家長對孩子只是“養(yǎng)”,沒有“育”,如:我班就有幾個漁民的孩子,因為家長幾乎沒怎么上過學,對孩子的教育這塊,幾乎是“空白”,比起別的孩子,不管什么方面都落后很多,家長也覺得看不到希望,也不激勵子女讀好書,對子女不聞不問。如我們班上的龔××同學,父母常年在外捕魚,他連上學都沒有人叫他,經常遲到,學習肯定受到了影響。
2.缺乏思考,學習方法不當
有些學生家長也特別關愛,怎么也形成了“潛能生”呢?我認為就是什么都包辦而造成的,他們從一出生,長輩就寵著,遇到一丁點困難根本不用動腦解決,總有親人幫他解決的。長此以往,他們便懶得動腦。
3.興趣缺乏,意志薄弱,自學能力較差
數學是一門嚴謹學科。因為很抽象,部分學生難以理解,因而對數學學習提不起興趣。有很多“潛能生”都是一遇到較難的題就產生了畏懼的心理,不能正確理解和運用定理、公式。他們缺乏積極思考的動力,主動學習的能力很差,不肯動腦,沒有了思維,數學自然就落后了。
4.有內向心理障礙
班上總有那么幾個孩子具有明顯的自卑感、失落感;有些具有膽怯心理,有的甚至把自己孤立起來。不自信也就對學習沒有興趣。他們一般是生活在單親家庭居多,如我們班的張××同學,上二年級時他爸爸因癌癥去世,之后她就變得內向了,表面上看她很乖,但沒心思學習,類似的孩子也有不少,是數學學習上的困難戶。
二、“潛能生”轉化的對策
1.激發(fā)“潛能生”學習興趣
只有激發(fā)“潛能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才有推動他們學習好數學的內在動力。讓學生喜歡學習數學,首先要讓他們喜歡聽老師的數學課,設計好數學課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尤為重要,這樣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例題,通過感觀或實際操作,讓“潛能生”親身體驗:原來我也可以解決這么多問題。成功的數學課堂一定會引導每位學生進入積極思維狀態(tài)。因此,加強直觀教學可以吸引“潛能生”的注意力。也可以在教學中,穿插一些有趣的小故事來吸引“潛能生”的注意,誘發(fā)“潛能生”的學習興趣。這樣的方式可以改變枯燥無味的語言講課,如一年級的“元角分”這節(jié)內容,是孩子們比較難理解的,我們可以設計“模擬商店”,通過學生的體驗,使其成功掌握元角分的知識。潛能生也開始思考問題了,學習也就慢慢提高了。
2.自信源于激勵
教師的神圣天職,就是在別人對“潛能生”失去信心的時候,仍滿懷信心和希望,老師的信任、鼓勵是“潛能生”學習上巨大的動力。例如,我班任××同學,超級喜歡足球,對于學習態(tài)度極差,不寫作業(yè),上課也開小差,成績差得他自己也沒有一點信心了,但這孩子集體榮譽感還是很強的,學校的足球聯(lián)賽,班上沒有拿到冠軍,決賽輸球后,他哭了,很傷心!把他心愛的足球都甩得遠遠的。利用他的榮譽感,讓他感覺到:他學習好,也是愛集體的表現,能踢好球,說明他是聰明孩子。于是,他開始一點點努力,上學期區(qū)抽考中數學考了96分。
3.和優(yōu)等生結對一幫一
很多數學老師,對于“潛能生”免不了有些急躁,甚至忍不住要發(fā)脾氣,這種情緒輔導是難以有效果的,學生一對一輔導是個不錯的選擇,學生可以自己選擇好朋友當她的小老師,如,我班蘭×同學,很內向,我安排學生輔導她時,同學們說她只和班上幾個同學說話,其余都不說話的,這樣她的好朋友鐘××主動承擔輔導她的任務,通過她倆的努力,上期期末蘭×數學考了92分。
4.教給學生基本的學習方法
學生基本的學習方法,如:怎樣預習、怎樣聽課、怎樣做筆記、怎樣做復習總結,針對每個環(huán)節(jié)進行學法指導。教學中運用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判斷、推理等基本方法,久而久之,學生就能掌握思考問題的方法。
以上方法,對于“潛能生”不是說立竿見影出效果,會有多次起伏,對于他們要有足夠的耐心,對他們降低要求,作業(yè)也從易到難,看到一點點進步就給予肯定,要求他們追求進步,克服一次又一次的困難最終取得成功。
三十多年的教學中,我沒有放棄過一個“潛能生”,只要付出真誠的愛是完全可以轉化他們的,在轉化“潛能生”的探索中,我體會到,轉化“潛能生”是一門高深的藝術,在這條轉化“潛能生”藝術道路上,只要付出了教師自己的愛心,善待每一位學生,一定能喚回他們的,也相信他們一定能成為當今社會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1]王海東,張軍.小學數學“潛能生”轉化的三個重要措施[J].教育,2017(2):160.
[2]謝清揚.淺談農村小學數學潛能生的轉化策略[J].新課程(上),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