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菊
摘 要:課后練習是教材的有機組成部分,和課文構成了一個整體。它為教師的教學指明了目標;提示了教學的重難點;暗示了教學方法和思路等。我們必須認真鉆研“課后練習”,了解編者的意圖,有效地使用“課后練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有效;課后練習;教學效率
課標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每一篇精讀課文后都有課后練習,它是教材的有機組成部分,體現(xiàn)了課文的知識點、重點、難點,和課文構成了一個整體。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必須認真鉆研“課后練習”,了解編者的意圖。有效地使用“課后練習”,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激發(fā)課堂活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認真鉆研“課后練習”,明確教學目標
任何一篇文章的學習都要圍繞教學目標展開,因此確立正確的教學目標就尤為重要。只有認真鉆研“課后練習”,明確教學目標,我們在教學活動中,才能按教學目標優(yōu)化教學活動,使教學活動具有方向性。很多課文后面的練習題暗示了教學的重點目標,比如,《狼牙山五壯士》一課,根據(jù)課后練習第2小題“默讀課文,想想課文的敘述順序,并填空。接受任務→( )→( )→( )→跳下懸崖”,我們可以確定本課的重點教學目標為“練習概括課文各部分的小標題”。根據(jù)課后練習第4小題“課文中兩次講到完成掩護任務,哪一次是作為重點來寫的,為什么要這樣寫”,我們可以確定本課教學的第二個重點目標:學習課文第二部分的描寫方法,感受五位戰(zhàn)士的英雄形象。
二、認真鉆研“課后練習”,突破教學重難點
許多課文的“課后練習”都為我們提示了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所以,我們在備課時,必須研透每一道練習題的真正用意,這樣就能抓住重難點,讓我們的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圓明園的毀滅》課后練習第1小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三、四自然段”,教學本課的重點就應是指導學生朗讀,在讀中感受圓明園昔日的輝煌,進而激起對圓明園被毀滅的痛心以及對侵略者的無比仇恨之情。
在學習第三自然段“圓明園風格各異的建筑”時,教師可先讓學生抓住“有……也有……,有……也有……”“都是……還有……”“不僅有……還有……”這三組關聯(lián)詞,說說圓明園里有哪些風格各異的建筑,再抓住“金碧輝煌、玲瓏剔透”等關鍵詞,充分想象各種不同建筑的形態(tài),并帶著自己的想象去讀書。在學生充分想象與讀書之后,教師及時出示圓明園中風格各異的建筑的圖片,使學生的思維經(jīng)歷了一個從“語言文字”到“發(fā)揮想象”再到“直觀形象”的過程,并將這樣的內心體驗以自由讀、引讀、推薦展示讀、齊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體現(xiàn)出來。最后,水到渠成地引導學生根據(jù)黑板板書的關聯(lián)詞及關鍵詞練習背誦,將直觀的形象轉化為語言的積累,從而突破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三、認真鉆研“課后練習”,領悟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完成教學任務、實現(xiàn)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難點和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
許多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取得的突出成就,大都受益于他們對“課后練習”的認真鉆研,對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造性運用和刻意探求。如,《再見了,親人》一課的課后練習第3小題“朗讀課文前三個自然段,想想在表達上有什么共同點,再和同學交流”以及小練筆“從課文中挑選一件志愿軍戰(zhàn)士為朝鮮人民所做的事,展開想象,再寫下來”。這兩道練習,前一題要求學生學習文章的表達方法,后一題則是練筆。備課時,我們就應認真研讀這些題目,并注意挖掘它們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這一點,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就為我們做了示范。課堂中,于老師巧妙地將這兩道練習融合在一起,立足于讀寫相結合。在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的基礎上,于老師將學生分成三組,第一組的同學以大娘的身份,第二組同學以小金花的身份,第三組以大嫂的身份分別模仿課文第一段“志愿軍向大娘話別”,仿照“勸說—回憶—贊美”的結構寫一段向志愿軍道別的話。通過朗讀、分組討論、當堂練筆、情境表演等方法,巧妙地落實了寫的訓練,真正體現(xiàn)了語文教學中讀與寫相結合的理念。
四、巧用“課后練習”,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
預習是上好課的前提。如何才能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呢?而“課后練習”作為教材的有機組成部分,就是指導學生做好預習的一個載體,我們教師應指導學生學會借助“課后練習”進行課文的預習,也就是把“課后練習”當做學生的“預習案”。這樣,學生預習時,就能很快地從課后練習中獲得啟示,懂得本節(jié)課學習的重難點在哪些句段,找到合適的“展點”。如,《詹天佑》一課,課后練習第2題“默讀課文,試畫一個示意圖,說明詹天佑開鑿居庸關和八達嶺兩條隧道采用的不同方法,再借助‘人字形線路的插圖,說說火車爬上陡坡的方法”,根據(jù)問題,學生在預習時很快就能找到兩個“展點”:(1)畫示意圖,展示詹天佑開鑿居庸關和八達嶺兩條隧道采用的不同方法;(2)畫“人”字形線路圖,并進行解說。這樣課內外結合并長期堅持,定能逐步提高學生的預習水平,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有了良好的預習習慣,我們的課堂教學效率自然也會提高。
葉圣陶先生說: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而我認為“課后練習”則是學習這個例子的一把金鑰匙。所以,我們在備課時一定要認真對待“課后練習”,把它作為教學內容、重難點,教學方法的重要依據(jù)之一。同時,在深入實施“課改”的今天,我們還應教會學生利用“課后練習”做好課前預習。只有這樣,才能切實、有效地提高我們的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寇長秀.處理小學語文課后習題的幾點體會[J].小學教學參考,2012(2).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