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計算機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教育領域出現(xiàn)了很多新生事物用于教學,微課就是其中之一的新形式,其以視頻為載體,涵蓋了圖片、音樂和文本等元素的參與,基于互聯(lián)網(wǎng)科技因此超越了地點、時間和距離的限制。初中地理內(nèi)容中的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以及復雜的地理感性知識讓初中學生無法理解,紙上的文字讓學生感覺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就產(chǎn)生了抵觸心理。因而本文基于新型學習方式微課的設計與制作來闡述如何讓學生在學習初中地理時更加有效率。
關鍵詞:初中地理;微課設計;制作
一、 初中地理學習難點分析
(一) 初中地理學習難點類型
初中地理學習難點可以劃分為三類,分別是:抽象的地理概念以及地理原理類;遠離學生生活的地理現(xiàn)象類;內(nèi)容龐雜需要大量記憶類。
(二) 初中地理學習難點特點
1. 抽象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類難點特點
地理的本質(zhì)特征是復雜、難以理解的,因此原理類和概念類的地理知識都相對比較抽象,對于學生來講如何更好地理解這一類的地理知識,需要的是在對這些抽象知識的基礎上記憶并充分感知,而不僅僅只是機械記憶。在感知的過程中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識,形成地理思維。因此在進行教學中要對學生的興趣點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在這一基礎上選取地理經(jīng)典案例進行分析,從而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抽象的地理概念和原理。
2. 遠離學生生活的地理現(xiàn)象類難點特點
這一類難點主要以“地球運動”為主,在整個初中階段的地理知識學習過程中,地球運動是重中之重,其是地理學習的基礎和工具,而且課程標準對這一章節(jié)著重要求,要求學生對此章節(jié)能夠熟練掌握運用,同時從這一章節(jié)本身來講,章節(jié)知識對于學生來講晦澀難懂、邏輯性抽象思維要求比較高,而且通過肉眼無法進行全面觀察,對于剛剛小升初的學生來講,第一次接觸到這種知識,學習起來會非常吃力。這一章節(jié)的位置在初中一年級第一章,因此對于這一章節(jié)的學習奠定了學生對地理的情感基礎。
3. 內(nèi)容龐雜需要大量記憶類難點特點
從內(nèi)容知識點自身來講,這些知識并不難以理解,但學生在記憶時屬于機械記憶、死記硬背的類型,這種記憶方式對于學生來講非常乏味且枯燥,長此以往很容易失去對地理學習的興趣。例如“世界氣候類型特點、分布”這一章節(jié)的學習中,其中的氣候類型名詞對于學生來講初次接觸,顯得非常陌生,而且類型內(nèi)容多樣,需要大量的時間進行記憶,而且在對氣候類型名詞記憶時還要舉一反三,同時把氣候類型對應的地區(qū)以及要通過氣溫曲線圖和降水柱狀圖來分析氣候類型特征,這非常需要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綜合理解。
二、 初中地理學習難點微課設計
(一) 初中地理學習難點微課設計原則
1. 化繁為簡原則
微課中包括的都是初中地理學習的難點,在課堂中學生難以理解接受的知識,因此在這一部分內(nèi)容的設計中就需要對復雜的知識進行細化,層層遞進,一步一步地突破知識難點,例如“比例尺的概念”學習中,可以劃分三個步驟:首先對比例尺的概念有細致的了解,再次了解比例尺之間的轉化,最后要在實際情況中學會如何運用比例尺來解決問題。通過對知識的類似分解,更有助于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
2. 化抽象為具體原則
這一原則要求要運用多種方法將抽象的地理知識轉化為具體的地理事物。例如“地球運動”這一章節(jié),簡單的講述很難讓學生對知識理解分析,因此在這一章節(jié)學習時可以通過視頻的方式立體、動態(tài)地來展現(xiàn)地球運動現(xiàn)象,再進行反向推理來歸納知識點,在這一過程中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興趣。
3. 趣味性原則
微課是為了輔助初中地理知識難點而存在的,是課堂教學的一種補充資源,這一課程的實際應用還需要根據(jù)學生主動性。因此如果學習的過程中乏味枯燥則不利于學生注意力的集中,而且微課沒有老師在一旁督導,容易造成視頻播放的中斷,因此要充分考慮趣味性原則。
4. 交互性原則
微課設計中要充分體現(xiàn)“人”這一主體,微課中,學生和教師有著時空的分隔,學生和教師不能及時交流,因此微課設計中交互性原則的重要性就在此體現(xiàn)出來了,各個交互因素都要充分考慮到。例如課程設計中留有一些思考問題供學生討論交流,或者自動跳出一些課程題目來考查學生,以及一些語音提示按鈕等,通過類似方式來督導學生的學習,親近學生感情和內(nèi)心距離,提高微課的教學效果。
(二) 初中地理學習難點微課設計注意事項
1. 注重突破難點的方法設計
微課設計的初衷就是為了補充課堂內(nèi)容,讓學生理解地理學習中的難點,因此在進行微課設計時要在多元化理論的基礎上注重突破難點的設計。學生的學習在類型和方式上呈現(xiàn)多元化趨勢,因此微課設計的教學形式上可以結合視頻、文字、聲音、圖像等多種媒介進行綜合性教學,滿足學生不同感官的需求,激發(fā)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同時也可設置“錯誤”環(huán)節(jié),預設錯誤,讓學生在錯誤中思考,在錯誤中成長。
2. 難點——微課資源構成不一定要“微而全”
微課資源構成包括微視頻、微教案、微課件、微學案四個部分,點評和反饋不需要進行設計,初中生主要利用微課學習地理知識難點,而反饋機制主要以課程練習題為主。
3. 嚴格遵循難點微課設計原則
上述提到的微課設計四原則在微課設計中需要很好地得到體現(xiàn),例如在學習“太陽直射點”這一內(nèi)容時,可以把地球公轉用動畫形式展示出來,把抽象變得具象化同時設置環(huán)節(jié)提醒學生完成學習任務,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興趣被調(diào)動的同時,學習效率也相對提高。
參考文獻:
[1] 張一春.微課建設研究與思考[J].中國教育網(wǎng)絡,2013(10):28-31.
[2] 余劍波,王陸.微課程設計的點鏈圈(PLC)模型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3(05).
[3] 胡鐵生.中小學微課建設與應用難點問題透析[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04):15-18.
[4] 陸才穩(wěn).高中地理“微課”案例觀摩研討[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4(12):40-42.
[5] 王文濤.初中地理“微課程”設計初探[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3(10):8-10.
[6] 朱來軍.淺談微課程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3(10):10-11.
作者簡介:王瑩,安徽省宣城市,績溪縣適之中學(東山校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