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倩
摘 要:高中政治新課標實施以來,為政治教學增添了新的活力,但也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因此,高中政治教師必須要認真領會新課標要求,并在教學實踐中勇于探索嘗試,實現高中政治教學目標。
關鍵詞:高中政治;新課改;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16-005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6.037
政治新課標中明確指出:“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敝挥凶寣W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才能真正實現預期目標。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必須要以新課標為依據,遵循教學規(guī)律,尋求教學改革,以學生為主體,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提高教學水平。
一、充分用多媒體技術,活躍課堂教學氛圍
政治學科的內容大都枯燥乏味,適時引入多媒體技術,可以化枯燥為有趣,將單調的認知過程變得生動與活潑,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矛盾特殊性”這一部分時,教師可以播放網絡歌曲,以此來活躍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在具體教學中,教師除了要始終投入高度的熱情以外,還要注重感染學生,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讓學生的思維始終保持在興奮狀態(tài)中。此外,要充分利用電教手段,對教學實例進行補充,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講清政治道理,讓學生感到學習過程輕松有趣,促使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激發(fā)學生共鳴。政治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導向作用,促進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從整體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正確處理預設生成,提高政治教學水平
預設與生成相輔相成,能否正確處理二者之間的關系直接決定了政治教學的水平,更關乎學生的發(fā)展。預設是對教材的尊重,而生成則體現了對學生的重視,二者雖然無直接的聯系,但卻都是為學生的發(fā)展所服務,所以,要正確處理二者間的關系,將預設與生成融合于課堂中,二者之中都存有對方的影子,處理好學習的邏輯,注重學生學習的體驗過程,才能提高政治教學的有效性。例如,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精心預設。教材是知識的載體和教學的主線,課前預設要尊重教材的思維,根據教學內容進行教學框架的建構,在此基礎上把握學生的實際情況,考慮學生的能力、經驗和心理狀況,尊重學生的思維走向,對教學框架進行完善,對教學實踐中可能出現的狀況做好應急準備,做到有備而來,為課堂教學做好充分的準備。此外,重視學生的思維活動,靈活生成。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發(fā)展的過程,存在很大的不可預知性,所以,即使再好的預設也不可能按照預期的路線前行,因此,教師要注重學生的思維活動,關注智慧和知識的生成,靈活生成,讓教案彈性化,保證教學活動多角度進行,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最后,對課堂生成進行反思,提升預設的有效性。課堂生成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由于是對教學方案的再創(chuàng)造使得課堂教學不再是執(zhí)行教案那么簡單,所以,教師要積極對其進行反思總結,從每一次生成中都能收獲點什么,使下一次的教學預設更具有開放性和針對性,更好地為課堂教學服務。
三、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積極開展自主學習
隨著素質教育的實施,我們越來越關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而自主發(fā)現問題是對學生自主能力的基本要求,所以教師要鼓勵學生在課前預習過程中主動發(fā)現問題、搜集問題、總結問題,然后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生課前發(fā)現的問題集合起來,根據學生問題生成教學計劃,提高學生參與意識,享受學習帶來的樂趣。例如,在教學“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時,可以讓學生在課前收集體現這一哲理的名言、俗語。這樣一來,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得到感悟、啟迪,并積極完成。此外,在課堂教學中也可以選擇針對性的教學內容讓學生積極開展自主學習,通過自主學習調動學生積極思考、探索,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最后,通過自主學習,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課堂里學習的知識遠遠滿足不了現代教學的需求,所以要拓寬學習渠道,鼓勵學生養(yǎng)成關注新聞時事的習慣,通過生活途徑來豐富自己的知識涵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四、改進教學考評標準,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分數逐漸成為一種具有唯一性的教育標準,導致學生在固定的教學標準和模式下,逐漸喪失了自主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即便是進行細枝末節(jié)的改革也不過是淺層次的分析一下如何考試,準備怎樣的試題等,一直沒有擺脫“分數”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衡量標尺。實踐證明,這種單純以分數作為衡量標準的評價觀念,存在很多弊端,如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容易形成畸形的自大心態(tài),總是以自己的成績來衡量自己,反而忽視了對其他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過于關注,而忽視了其他學生,久而久之,會在不知不覺中營造一種不平等的教育氛圍;無法發(fā)現所有學生的內在潛能,甚至會扼殺學生的潛能。為此,在高中政治教學評價中必須要改變傳統(tǒng)方法,要重視學生在創(chuàng)新能力等方面的表現,從而構建更加科學的考核體系。例如,在學完《生產與經濟制度》后,并沒有將學生對存款儲蓄等知識的掌握放在對學生考核的第一位,而是為學生出了這樣一個考核問題:假設學生有100萬閑置資金,請設計一套滿意的投資方案,提高學生對知識的實踐應用能力。
五、結語
總之,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觀察,并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制定相應的教學措施,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揮學生課堂主體的作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積極營造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充分主導教學過程,讓學生在熱情高漲中發(fā)揮想象、突破創(chuàng)新,為學生日后的學習與發(fā)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顏廷文.淺談高中政治教學中學生主體性問題[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9).
[2] 蔡安平.提高中學政治課堂教學實效性策略簡析[J].江西教育科研,2007(11).
[3] 謝以洪.論高中政治教學中學生興趣激發(fā)和培養(yǎng)[J].中國校外教育,2012(26).
[4] 鄭力宏.談“體驗式”教學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2(26).
[5] 謝建,程家福.新課標背景下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J].繼續(xù)教育研究,2008(4).
[責任編輯 張亞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