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久峰
摘 要: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那么閱讀就是我們攀爬“階梯”的唯一方式。對于小學生而言,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使他們受益終生。然而,低年級學生由于年齡小,注意力不穩(wěn)定、不持久,意志力相對較差,有時需要一點外部的壓力才能完成閱讀。這就需要教師做好學生閱讀的引導工作。教師從課堂閱讀、集體閱讀和獨立閱讀三方面闡述如何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閱讀指導;閱讀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14-013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4.084
低年級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最主要的問題是不能熟練運用閱讀方法,有的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漫無目的,隨意性太強,不知道自己應該如何去欣賞所讀文章。這樣即使學生讀的是一篇好文章,也不能領略其精華,不能從中受益。同時,有的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沒有運用正確的閱讀方法與技巧,不能夠準確找出文章的重點,也就很難領會到文章的主旨和內涵。也就很難使所閱讀的內容起到豐富知識,提升修養(yǎng)的目的。最重要的是,有的學生沒有濃厚的閱讀興趣。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再好的東西,如果你對它沒有興趣,也是一種枉然。
讀書是培養(yǎng)一個人的情操的有效手段,同時可以豐富一個人的知識儲備,提升一個人的文學修養(yǎng),開闊一個人的文學視野。但是,是否掌握正確的閱讀技巧,是否具有良好的閱讀習慣,決定著讀書質量的好壞。所以說,具有正確的閱讀技巧和良好的閱讀習慣是極為重要的。然而,正確的閱讀技巧與良好的閱讀習慣,都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掌握和養(yǎng)成的,必須從小就開始培養(yǎng)??墒?,低年級學生年齡小,自控能力差,意志力不強,不能夠很好地控制自己,約束自己去專心地做某一件事情,如果一直這樣下去,很難掌握正確的閱讀技巧,也很難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所以,在閱讀的過程中就需要教師的引導與指導。那么,教師應該如何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呢?
一、課堂閱讀
課堂不僅僅是學生學習的地方,同時也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技巧、閱讀技巧,以及學習興趣、閱讀興趣的重要場所。教師要充分利用好這一閱讀形式,使其作用完全發(fā)揮出來。教師要積極地引導學生“走進去”,全身心地投入到閱讀中,同時還要引導學生“走出來”,對所讀內容有所感悟,從而指導學習和生活。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用靈活機動的方法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熱情。比如,對于一篇新課文,教師可以先進行范讀,用鏗鏘的節(jié)奏與抑揚的聲調,把文章所描繪的優(yōu)美場景印入學生的腦海里。教師在朗讀的過程中,要用動作、眼神與學生進行交流,使他們獲得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另外,為了更好地激勵學生主動閱讀,提高其知識儲備量,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在課堂上講一則故事、推薦一篇文章、談一談讀書體會等形式來展示他們的閱讀“成績”。從而激勵學生認真讀書,讀好書。
二、集體閱讀
什么是集體閱讀呢?顧名思義,集體閱讀就是要求全體學生在規(guī)定的主題下閱讀文章。這種閱讀形式不僅僅可以在教室內進行,有時為了達到更好的閱讀效果,可以選擇在圖書館、閱覽室等場所進行。更換閱讀場所可以使學生對閱讀產生一種新鮮感。教師確定閱讀的主題后,學生根據主題選擇自己喜歡的書去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進行必要的閱讀指導,但又不能過多地去干預,要做到“扶”“放”結合,讓學生感到既不拘謹也不隨意。同時,在閱讀時學生之間可以相互討論交流。這樣學生可以邊讀邊想,有好的、經典的語段,可以與大家分享,讓大家共同體驗語言之美、思想之美和情境之美。學生只有在閱讀實踐中積極主動地去思考,才能夠加深理解,有所感悟,有所啟迪。情感得到升華,思想得到熏陶,閱讀水平得到提高。
三、獨立閱讀
對于學生來說,獨立閱讀是最好的閱讀方式,也是學習知識的最佳方式。因為獨立閱讀不受時間、地點的制約,有時間就可以讀。對閱讀的內容具有很大的選擇性,只要是積極向上的對自己有幫助的書籍都可以拿來讀。但是這種閱讀的前提是學生要具有濃厚的閱讀興趣。如果沒有一個濃厚的閱讀興趣,就不可能做到不受外界事物的干擾,靜下心來認真、仔細地閱讀一本書。所以教師要運用學生在課堂閱讀與集體閱讀的實踐中所培養(yǎng)出來的閱讀技巧和閱讀興趣,進一步引導學生獨立閱讀。同時要激發(fā)低年級學生獨立閱讀的興趣和愿望,在閱讀過程中要給學生充足的自主性,讓學生自己去選擇要閱讀的書籍,這就是教學中的“放”。在獨立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只負責在宏觀上把握閱讀的主脈絡,具體涉及微觀的部分要讓學生自己去處理。只有這樣學生的閱讀能力才能夠有巨大的提升。學生自己獲得的知識,相對而言掌握得比較牢固,不容易淡忘。與此同時,教師要自覺形成對知識的渴望,擁有學習知識的迫切感。學無止境,教師要不斷充實自己,完善自己,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進行高品質的閱讀,從而提高閱讀能力。
正所謂“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閱讀技巧是通過長時間的閱讀建立起來的,而閱讀興趣也是慢慢培養(yǎng)出來的,這就需要學生具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需要在教師的幫助下,一點點地成長起來。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要通過課堂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與閱讀技巧,通過集體閱讀掌握閱讀技巧,提升閱讀興趣,最后學生才能更好地去獨立閱讀。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指導閱讀要做到有“扶”有“放”,在理論上進行指導,在具體讀物的選擇上要適當給學生自由,這樣才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知識的獲得要靠潛心閱讀,沒有其他捷徑可走。只有方法得當,興趣作伴,學生才能從閱讀中有所收獲?,F(xiàn)代社會變化之快,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進行社會實踐是不現(xiàn)實的。所以對社會的了解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過閱讀來實現(xiàn)。把從書中學到的知識用來指導實踐,做到閱讀有“進”有“出”,才是閱讀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 魏亞敏.淺談課堂閱讀[J].學周刊(A版),2010(8).
[2] 向自恒.小學生課外閱讀——集體閱讀與個體閱讀相結合的模式[J].亞太教育,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