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宇
【摘要】近年來,“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的“三進”指導方針縈繞腦海。在新時代大環(huán)境中,在開放、合作性教育理念下,音樂教育越來越注重學生的綜合發(fā)展,合唱教學也備受重視。小學合唱領域的有效開展有助于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科學習的興趣,通過合唱培養(yǎng)小組合作意識。教師要從技巧和過程兩個維度滲透,結合學生的個性需求進行創(chuàng)新整合。該單元本著“有過程、有根源、有個性”的教學核心,在實現(xiàn)運用多元化教學手法的同時,完成了開發(fā)教學資源、探索有效策略的新突破。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方法;指導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一、潛心剖析教材,確定單元內(nèi)容
《叮鈴鈴》是人音版教材中五年級上,第六單元《快樂的少年》中的一首少數(shù)民族歌曲,該課以單元形式建構,分為A段體單聲部、B段橫縱結合的二聲部合唱,共兩個課時。其單元框架為:
二、打破授課形式,實施多元化教學手法
《叮鈴鈴》是一首民族風格濃厚、知識點復雜且樂律活潑、以四度為主要和聲的二聲部合唱作品,這樣的作品既新穎又富有挑戰(zhàn)。在錯綜復雜中找到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成為了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的重中之重。合唱中采用橫向進行的教學手法,橫向進行就是依據(jù)兩個聲部分別出現(xiàn)的旋律線條進行先后學習,該課中通過情境導入的手法,沿著故事中“牧童”和“羊群”兩個角色的帶入開始情境學習,彰顯角色的表現(xiàn)和音樂線條的美感。合唱中采用縱向進行的教學手法,多數(shù)的合唱課都是一節(jié)課只能完成合唱作品的其中一個聲部,通過一段時間的積累和鞏固后再進行合唱中第二個聲部的學習。本課我首次嘗試了縱向進行的教學手法,通過樂句的分割后,逐句進行一聲部和二聲部合唱,這雖然打破了作品旋律的流暢性,但為學生聽到其他聲部旋律并唱好自己聲部提供了必要的可能。通過實踐證明,學生也可以掌握縱向進行的合唱技巧。橫、縱結合的教學手法,這是學生初步體驗二聲部有效合唱的環(huán)節(jié),也是本課時中教學手法的新突破。經(jīng)過實施得出結論:通過橫向思維學生會努力做到腦先于口,預防知識點錯誤,而縱向思維可以有效提高聲部間音色的統(tǒng)一,在分步縱向合唱時直接注意到和聲的概念,從而達到互相聆聽的合唱目標,同時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脫離教師的幫助。
三、開發(fā)教學資源,探索有效策略
在《叮鈴鈴》單元中,開發(fā)的教學資源為單元性的圖形譜學習卡片。學生觀察圖形譜中音高提示的線條后,本著自主探索的原則進行學習,通過不斷的嘗試,凸顯從不會到會的“有過程”的教學模式,分部學習、循序漸進。通過圖形譜的媒介,有效地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唱作品的能力。其次,我還運用了知識點歸納策略,學生在AB版學習卡片中圈出自己認為比較難或不好掌握的地方構成新知體系,總結歸納后,用能夠提醒自己的標識在學習卡片上做出不同的標記。此外,我還運用了聽唱的指導策略進行師生合作,也驗證了分聲部指揮手法在小學合唱課中的輔助策略的必要性。
四、研究成果和反思
研究結論:開發(fā)出的圖形譜是實現(xiàn)良好策略的有效資源;探索出的橫縱結合指導策略能夠切實輔助學習;聲部合唱中注重有過程的教學是正確的。研究反思:研究有成果就一定有問題出現(xiàn),一是給予學生自主探索的機會和時間;二是學生標注學習卡片時要求書寫的嚴謹性和專業(yè)性。本次的教學實踐中,從備課到上課我努力積累教學經(jīng)驗,發(fā)揮教師個人專長,繼續(xù)磨練教學風格,但在教學中還存在著很多不足,首先是應該增加個別學習中學生尋找問題過程的時間,并且給予學生更多的機會,讓其用語言表達清楚。其次,該課實施過程中速度過快,應該合理區(qū)分目標與階段性目標的區(qū)別,注重過程與交流。再次,找到針對多維度、不同程度演唱水平的檢測方法,這是我在未來的個性化教學,著力“有過程、有根源、有個性”的研究中需要深入探索的地方。
參考文獻
[1]于偉.率性教育:建構與探索[J].教育研究,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