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慶宇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必須進行德育教育的有效滲透,實現(xiàn)素質教育。本人從教學觀念、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教材內容、多媒體應用、課堂活動以及課外活動六個方面展開,希望能夠進一步推進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滲透。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教學;德育滲透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新課改環(huán)境對小學語文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使教育教學活動更好地滿足現(xiàn)代社會教學需求,必須對其進行德育教育的有效滲透。為了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使德育的滲透路徑具有更為明確的認知,特此展開本次研究。
一、轉變教學觀念
現(xiàn)代教育提出的以人為本要求教師將學生作為課堂中心,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已經無法滿足教育需求,需要進行有效轉變。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時,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德育教育又是綜合素質發(fā)展的核心,意思就是在進行語文教學時需要進行德育知識的進一步挖掘,使德育教育有效融入語文教學中。例如在進行《釣魚的啟示》一課教學時,教師可以挖掘課文中的德育內容,使學生明確道德抉擇時必須具有明確的方向,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嚴格遵守相關規(guī)范。通過這種方法可以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接受受德育,從而不斷提升道德素質。
二、提升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
受年齡特性的影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會不自覺模仿成人行為,因此教師的各項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學生的行為習慣?;诖耍谶M行活動時需要不斷提升自身道德素養(yǎng)。首先在日常工作中避免不良情緒對工作造成的影響,同時應該有效利用為人師表的教育職能,建立榜樣力量,使學生產生正確的是非觀念,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道德素質。
三、合理利用教材內容
在目前教育事業(yè)發(fā)展中,小學語文教材設置時已經實現(xiàn)了德育內容的有效融入,但是其表現(xiàn)并不明顯,教師如果不對其進行強調,學生無法對其產生明確的認識。基于此,教師在開展教育活動時,需要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更為深刻的認識。其具體操作為,教師必須充分吸收教材中的德育內容,并將其融入教學目標之中,同時對相關資料進行有限搜集。例如在進行《狼牙山五壯士》一課的學習時,教師可以進一步整理我國革命事業(yè)中的相關故事,學生對于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具有更明確的認知,從而產生愛國情懷。同時也使學生認識到革命軍人的奉獻精神和勞動智慧,從而使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得到進一步提升,滿足德育教育相關需求。
四、強化多媒體應用
通常情況下,學生的思維模式傾向于形象思維,通過有效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使學生對于課文內容具有更為直觀的認識,提升課堂效果。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形象思維進行有效利用,通過相關視頻的合理播放進行德育教育。例如在進行《觸摸春》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首先播放音頻,使學生閉上雙眼,想象春天的情景,然后進行相關視頻的播放,使學生對于春天具有更為直觀的認識,最后使學生提出自己對春天的認識,或者利用相關事物進行春天的表達,使學生對于自然景觀具有更為明確的認知,從而愛上大自然。
五、加強課堂互動
課堂互動可以實現(xiàn)學生參與課堂積極性的有效提升,使學生在互動過程中養(yǎng)成自主探索的學習習慣,通過實現(xiàn)有效的課堂互動,能夠為德育工作提供導入方向,進而有效提升教材文本價值。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必須對課堂互動進行有效探索,使學生在參與課堂活動中,具有更大的積極性,避免教學活動的枯燥乏味。例如,在進行《兩小兒辯日》一課的學習時,教師首先提出問題:為什么對于同一個太陽,兩個小兒會有不同的看法?你們支持誰的看法?如果對于兩種看法你們都不支持,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組織學生進行自由討論。在學生討論結束之后,由學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時讓其對自己的看法進行解釋。在課程結束之后,可以使學生通過文字的方式描述自己的看法,使學生對其具有更為明確的認知,同時引導學生體會孔子處理辦法,實現(xiàn)教學活動中的德育。
六、完善課外活動
隨著教育事業(yè)的進一步發(fā)展,現(xiàn)在教學形式已經打破了課堂的局限性,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參與課外活動,進而提升學生道德素養(yǎng)。課外活動包括兩個方面,其一為閱讀活動,教師可以通過開展閱讀活動使學生愛上閱讀,從而養(yǎng)成閱讀習慣,使學生的文化積累不斷提升,進而提升寫作能力。同時在大多數(shù)的閱讀文章內,都存在德育內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從而提升學生道德素養(yǎng)。其二為實踐活動,就是可以通過構建實踐活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進一步提升,進而使教育教學活動更好地滿足學生個性需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手抄報制作、演講比賽等,通過多種方式實現(xiàn)德育教育。通過進行有效的比賽,可以使學生具有更高的團隊意識。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引導學生進行課外實踐活動。例如在進行《畫風》一課的學習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走出課堂,切身感受“風”的存在,然后使學生采取自己喜歡的形式表現(xiàn)自己看到的或感受到的“風”,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實現(xiàn)德育教育。
七、結語
總而言之,通過轉變教學觀念,提升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合理應用教材內容,強化多媒體應用,加強課堂互動,完善課外活動,可以使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現(xiàn)更為有效的滲透,進而有效推進現(xiàn)代教育的發(fā)展,實現(xiàn)素質教育。
參考文獻
[1]林流瀾.關于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的幾點思考[J].考試周刊,2017(13).
[2]段冬梅.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德育滲透途徑的思考[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6(21).
(編輯:張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