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語文教學中,朗讀是學生整體語文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習語文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師要立足課堂,發(fā)揮主導作用,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培養(yǎng)技能,以評促讀,激發(fā)師生朗讀興趣、構建和諧師生關系,陶冶師生高尚情操,促進師生共同成長。
關鍵詞:朗讀教學;師生成長;有效策略
一、 教師是朗讀教學的主導,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師生朗讀興趣
正如于永正老師說的“語文教學的所謂‘亮點,首先應該在朗讀上?!痹谂囵B(yǎng)學生朗讀技能的過程中,語文教師要胸懷對母語的敬畏與傳承意識,發(fā)揮重要的主導作用,讓學生在朗讀中學習語言。因此,教師要扮演好多重“朗讀角色”。
(一) 教師是學生學習朗讀的示范者
我們要注重培養(yǎng)和訓練學生大聲朗讀課文的能力,語文教師首先就應該成為一個熱愛朗讀、引領學生朗讀的人,要善于將學生喜聞樂見的中外名著內(nèi)容通過朗讀、吟誦、表演等方式滲透到語文教學中,使學生在老師專業(yè)準確、聲情并茂的誦讀中喜歡上經(jīng)典書籍,感受其文辭的優(yōu)美,情節(jié)的多樣,思想的靈動,從而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朗讀愿望。當然,教師要恰當選擇范讀的時機和內(nèi)容,也可以運用多媒體做高質量的范讀。
(二) 教師是學生朗讀興趣的激發(fā)者
朗讀教學中,學生一旦缺乏指導,缺乏學習交流、情感體驗,缺乏個性,就很容易出現(xiàn)讀而無趣、讀中不思、讀而無獲的現(xiàn)象。教師不能僅是學生朗讀的召集人、旁聽者、捧場人,要分層次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通過感知性訓練、理解性讀、有感情地讀,讓學生讀出“語感”、“文感”與“美感”來。師生在層層深入的朗讀過程中一起探索、激活潛能、啟迪智慧,共同完成對自我的發(fā)現(xiàn)和超越,實現(xiàn)共同成長的目標。
(三) 教師是良好朗讀環(huán)境的營造者
首先,為了加強對朗讀的指導與訓練,教師應當給孩子們創(chuàng)設開放式課堂,提供給他們豐富的朗讀資料、多樣化地展示舞臺,運用多媒體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放手讓學生讀。其次,教師應該注重朗讀教學的策略,引導學生領會文本、感受韻味,體會情感,加強語言的敏銳性;通過一個個問題的點撥,學生在朗讀中獲得成功的心理體驗,以此激發(fā)他們的朗讀愿望。再次,教師要借助現(xiàn)代媒體及交流軟件使社會、學校、家庭都積極參與進來,共同營造讀書氛圍,使孩子們在主動、愉悅的心態(tài)指引下朗讀。
二、 學生是朗讀教學的主體,培養(yǎng)技能,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教學的全部意義在于學生,語文教學應當突出讀的訓練,朗讀教學的主體必須是學生。
(一) 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提升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朗讀技能
語文教師應當有一種專業(yè)自覺,對每一節(jié)課要抱有敬畏之心,以教材為起點,做到深入閱讀、深度探究、深度反思,能最大限度地開發(fā)可以利用的一切課程資源,達到朗讀教學的深度與高度,提升備課的專業(yè)素養(yǎng),創(chuàng)建朗讀教學模式,給予學生比知識重要的朗讀技巧和學習方法,讓學生在不斷朗讀的過程中,學會自我調節(jié),逐步培養(yǎng)他們自主制定閱讀計劃、設置朗讀階段目標、組織檢查與自我評價等方面的能力。例如在教學《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這篇課文時,“奇麗的景色”這部分朗讀指導,我采用了“出示句子,老師范讀——展開想象,自由朗讀——配樂誦讀,背誦積累”的模式,讓學生對課文的感知由淺到深,情感體驗由淡至濃。在朗讀中通過情境引讀、聯(lián)系生活、理解詞語、展開想象等環(huán)節(jié),尊重學生的個性朗讀,用心傾聽每一個孩子的心聲,師生共同享受季羨林筆下“奇麗的景色”。
(二) 充實晨讀內(nèi)容,主題拓展舉一反三,促進學生個性化朗讀
加強朗讀教學就必須要重視晨讀,可結合課本合理安排晨讀內(nèi)容,增加古詩詞和課外讀本上的主題美文。通過領讀、分組讀、齊讀等形式讓學生張開嘴讀文、放下書品味。給學生朗讀的時間和空間,鼓勵他們學會自我表達。比如5分鐘的自由展示時間,每天2個人,時間長了,不僅會讓每個孩子的朗讀能力和表達能力得到提升,還利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三、 課堂是朗讀教學的載體,以評促讀,陶冶師生高尚情操
葉圣陶先生認為:“多讀作品,多訓練語感,必將能駕馭文字”。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立足于朗讀的訓練是非常必要的。好的朗讀教學,必然是有助于學生積累詞匯、擴大知識面、增強語感、開掘深意,提高口頭表達能力的,讓師生在跌宕起伏、輕重有致的感情變化的波濤中受到多方面美的陶冶,讓他們在讀書中獲取智慧與樂趣、提升生命質量。
(一) 朗讀形式的多樣化
語文教師要立足于課堂,明確朗讀教學的主要任務就是要指導學生去讀,學會讀,多讀書,讀出自己的感悟。為了讓學生把課文讀熟讀透,達到朗讀要求和“以讀代講、以讀促解”的目的,在指導朗讀的時候,可采用多種形式如:集體讀、小組讀、領讀、分角色讀文、表演朗讀、比賽朗讀、配樂朗讀、想象朗讀、展示朗讀等激發(fā)學生的朗讀熱情。
(二) 評價方式的鼓勵性
朗讀,就是一個將無聲的書面語言轉換為有聲語言的過程,是眼、口、耳、腦協(xié)同作用的創(chuàng)造性閱讀活動,正如古人云:“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教師能以“三到”為要求來評價學生朗讀,對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習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方面,能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教師要結合文本內(nèi)容,巧用評價用語,對學生的朗讀做出有針對性、指向性的評價,在聽的時候,老師的一個體態(tài)動作,一個眼神,一個姿勢都會對學生產(chǎn)生巨大的鼓勵。
總之,語文教師要以課堂教學為陣地,正確認識朗讀教學的重要性,不斷提高自身的朗讀水平,認真組織朗讀教學,引導學生主動有效地朗讀,熟悉課文內(nèi)容,感受課文意境,體味語言特點,受到情感的熏陶,使朗讀教學真正發(fā)揮其重要作用,讓朗讀真正成為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方式。
參考文獻:
[1] 陳友慶,趙之華.自我調節(jié)學習探析[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10(1).
[2] 竇桂梅.竇桂梅教你閱讀[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09(3).
[3] 《竇桂梅:影響孩子一生的主題閱讀》(五、六年級)[M].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15(6).
[4] 王宗海.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評論,2010(2).
作者簡介:劉莉,小學高級,甘肅省武威市,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qū)會館巷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