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海燕
摘要:新課程標準倡導在歷史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但由于主客觀因素的影響,高中學生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為了充分考慮學生的差異,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必須實行分層教學。本文基于平時的教學實踐,結(jié)合別人的研究成果,論述高中教學分層教學。
關(guān)鍵詞:分層教學;高中;歷史教學
分層教學在中國由來已久,其思想淵源可追溯到春秋時期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主張。但現(xiàn)代意義上的分層教學指的是在班級授課制的情形下,按照學生的學習狀況,心理特征及其認知水平等方面的差異進行分類,以便及時引導各類學生有效地掌握基礎(chǔ)知識,受到思想教育、得到能力培養(yǎng)的一種教育教學方法。①它最早是1868年由美國教育學家哈利斯在圣路易斯創(chuàng)立的“活動分團制”,又稱“彈性進度制”。 ②這種教學方法在中國可以追溯到民國時期,朱之善于1914年實驗的“分團教授法”,80年代末90年代初得到發(fā)展,隨后在全國范圍內(nèi)試驗和推廣。
21世紀,新課程改革在全國大范圍內(nèi)展開,新的教學理念逐漸被廣大教師接受,新的教學方式、手段走進了課堂,新的教學評價方式也正在被采用。然而,許多教師依然片面地追求成績,以分數(shù)論英雄,講授完全按高考考綱進行,無視學生現(xiàn)有的學習基礎(chǔ)、興趣和愛好,學生被封閉在學校和課堂,封閉于教材內(nèi)容。這些嚴重壓抑了學生個性的發(fā)展,扼殺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才能。教師依然是教學的主體,他們關(guān)心的是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那些與眾不同或是默默無聞的學生,往往遭到訓斥或者漠然置之。這不可避免地使學生的人格和自尊受到了極大的傷害,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guān)系很難真正地建立起來。
分層教學與之不同,它體現(xiàn)了對多數(shù)學生的關(guān)心和尊重。在分層教學下,沒有所謂的“差生”和“好生”, 有的只是個性的不同,發(fā)展水平的不同。學生一律平等,一視同仁,經(jīng)過教師的指導和自身的努力,都可以獲得不同程度的發(fā)展。因而師生之間相互信任、相互包容、相互交流、相互啟發(fā)、相互補充,真正實現(xiàn)著教學相長和師生的共同發(fā)展。分層教學會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shè)計不同的教法,它不是單純的灌輸或者是枯燥的說教,而是根據(jù)學生的個體差異,靈活運用課堂教學方式,鼓勵不同層次的學生大膽參與課堂,從而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既然如此,實施分層教學就要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
高中學生的個體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③。首先,學生在認知方面存在著差異。學生進入高中后,出現(xiàn)了明顯的差異。一是認知發(fā)展的差異。有些學生的認識水平會不斷提高,從識記層面到理解層面,甚至達到運用和創(chuàng)新層面,而有些學生只能停留在識記層面,至多到理解層面。二是認知風格的差異。具體表現(xiàn)在認知方式的不同上。有的學生喜歡利用圖標和畫面獲得信息,有的喜歡聽別人的講解來接受信息,這兩種稱為場依從方式;還有的喜歡通過動手操作來感知信息,這種稱為場獨立方式。即使方式相同,具體的實踐也是不同的。其次,學生的性格上存在著差異?;谶~克勒倫的成就動機理論,可將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傾向類型歸納為“力求成功者”、“避免失敗者”、“過度努力者”和“接受失敗者”。 “力求成功者”認為努力與能力是成正比的,因此他們會不斷努力;“避免失敗者”認為失敗意味著低能,因此他們在遭受失敗后很難再努力;“過度努力者”滿懷對成功的希望有極其害怕失敗,他們持有完美的目標,因此,他們會一直努力,但失敗會對他們產(chǎn)生很大的打擊,自信心也會因此受挫;“接受失敗者”自暴自棄,既不抱成功的希望,也不想避免失敗。除此之外,就是學生思維的差異,學生的思維方式主要有兩種:理解性思維和機械性思維。而理解性思維更加有助于知識的記憶及掌握。
學生的個體差異會導致學生學習方式各不相同,學習速度有快有慢,學習程度有深有淺。因此就要實施分層教學。但對學生的分層不應該帶有任何偏見。分層教學前要充分地了解學生、把握學生的要求,實施分層教學時要學生積極配合。我們要始終明白,學生的學習有優(yōu)劣之分,但人格沒有優(yōu)劣之分,學生在某種意義上是我們的朋友。
注釋:
①曹慶文.試談歷史課的層次教學[J].中學歷史教學,1998(3).
②義運忠.高中歷史課堂分層教學的理論和實踐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
③ 周南熙.如何認識學生的個別差異[J].外國教育,1982(2).
參考文獻:
論著類:
[1]吳亞萍、王芳.備課的變革[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2]劉家訪.上課的變革[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期刊論文類:
[1]湯秀珍.分層教學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運用[J] .揚州教育學院學報,2007(1).
[2]李江宏.淺談中學歷史教學[J] .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0(22).
[3]曹慶文.試談歷史課的層次教學.中學歷史教學,1998(3).
[4]周南熙.如何認識學生的個別差異.外國教育,1982(2).
[5]毛景煥.談針對學生個體差異的班內(nèi)分組分層教學的優(yōu)化策略.教育理論和實踐,2000(9).
[6]義運忠.高中歷史課堂分層教學的理論和實踐研究.湖南師范大學碩士畢業(yè)論文,2008.
(作者單位:甘肅省臨夏州廣河縣廣河中學 73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