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改的浪潮中,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一直備受詬病。小學數學也是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重要陣地,“滿堂灌”的教學模式依然隨處可見。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處于至高無上的地位,學生則好似牽線木偶。為了改變這種現(xiàn)狀,需要老師們能夠正確認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給學生以展現(xiàn)自我,自由發(fā)揮的機會。而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就是新課改的浪潮中誕生的佼佼者。
關鍵詞:小學數學;小組合作;有效實施;新課改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們對于自身的認識越來越趨向于科學化、理性化。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教育的人性化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新課改的浪潮中,傳統(tǒng)教育模式為人們所詬病。這種壓制孩子天性,局限孩子思維的“填鴨式”教育方法已經無法滿足現(xiàn)代教育的需求。因此,在新課改的大力促使下,小組合作學習成為了主要的教學方法。
筆者在新課改實施之后,對大力推廣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過一定的困惑。雖然小組合作教學在表面上看起來風光無限好——既能夠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又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更重要的是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但是,沒有實踐就沒有發(fā)言權。下面,筆者就結合自身的實踐經驗,來探討一下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有效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
一、 合理劃分小組是有效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保障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毕胍〗M合作學習能夠有效進行,首先要確保小組分配必須合理。只有這樣,才能調動每一位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
筆者最初為了小組交流方便,曾經采取過前后座合作的模式,但是收效甚微,幾乎每個合作小組里都有一些顯而易見的不和諧之處。尤其是教室后排座的同學,很難將精力集中在學習上,反而是利用座位的便利條件進行與學習無關的活動。之所以出現(xiàn)上述情況因為在排座過程中,一般是根據學生的高矮進行劃分,簡單粗暴。但是學習小組的劃分,要細膩得多。合理的小組劃分要考慮學生的數學水平、智力情況、數學接受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興趣愛好等多方面因素。因此,想要合理劃分小組,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1. 做好綜合測評
在進行小組劃分之前,教師要深入了解每一位學生的綜合水平,通過不同的測試來確定學生的特質,然后根據“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進行劃分。其中最通用的辦法就是控制好每個小組內“好學生”和“學困生”的比例,使小組與小組之間的水平最大程度地平衡。
2. 合理安排組內人數
作為教學活動的主要場所,教室的面積是有限的。因此要想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班級人數應該得到相應的控制,最好控制在50人以內,以便給小組合作留下充分的活動空間。其次,在小組分配的時候,也要注意小組人數的劃分,每個小組的人數不應超過6人,否則會影響小組合作的學習效果。
3. 制定好管理機制
因為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因此在分組完成以后,教師要注意依據小組成員的不同情況明確小組成員的分工,使他們能夠各司其職。同時,教師還要注意協(xié)調好小組內“好學生”和“學困生”的關系,建立獎懲機制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且適度對“學困生”傾斜,激勵他們勇敢表達自身的想法,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認識到自己在小組中的重要性。
二、 把握學習時機是有效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金鑰匙”
小組合作學習的初衷,就是讓小組內的成員優(yōu)勢互補,共同進步,以團結的力量解決學習過程中的各種障礙,最終讓每位學生都能獲得更多的知識,在最大程度上提升每位學生的綜合能力。但是,小組合作并不是萬能的,只有在恰當的教學內容下運用這一教學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掌握好學習時機的“金鑰匙”,就更容易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小組合作教學具有其特殊性,它倡導整個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為主體。這對于習慣“滿堂灌”的教師來說,很容易在教學活動中混淆自身的角色,常常是以小組合作的模式進行傳統(tǒng)教育的教學方法。
因此,教師首先要轉變自身的觀念和角色,因為小學生的年齡較小,所以教師的引導作用不容忽視。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多種輔助性材料和教學工具對課堂教學進行指引。同時,要依據課堂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生理特點設置相關主題,促進學生更好地融入到課堂學習的過程中來。
三、 把握學生的求知欲
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是小組合作學習進行的最佳時機。充分調動其學習興趣之后,教師就可以因勢利導地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在這一過程中有兩個時間點最為關鍵。
1. 學生思考出現(xiàn)障礙時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照顧“學困生”之外,還要注意調動“好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要適當設置具有挑戰(zhàn)性的題目。學生在自己獨立思考無法解決時,自然而然會聽取他人意見,通過小組合作進行解決。在這種情況下,教師不能放任自流,而應該深入到小組內部,根據小組的不同情況加以個別指導。如果遇到小組合作也不能解決的問題時,就需要教師集中講解,及時答疑解惑,加深學生對于所學內容的印象。
2. 學生在實踐活動時
數學雖然是一種抽象科學,但它源于我們的日常生活。對于小學生而來,數學的認知更多地依賴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教師要注意在數學課堂中引入不同的社會生活,讓學生們更直觀地感受學習數學的魅力和意義所在。而在這種情景中,學生們往往會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展開熱烈的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加深對于數學的認知,并且很多平時對數學難以提起興趣的學生也會滔滔不絕,轉變了對數學的看法,提升了對數學的興趣,增強了自身的綜合能力。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師想要有效地利用這種教學方法,就一定要做到循序漸進。信任自己的學生,給他們以充足的時間,讓他們進行充分的思考,展開熱烈的討論,以自己的能力去溝通,以自己的思維去探索數學知識的奧妙所在。同時,數學教師也不能優(yōu)哉游哉,而是要適時指導,隨時引導,保證學生們的思維以數學知識為核心,保證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只有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小組合作學習才能在小學數學的課堂上常開不敗,碩果累累。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簡介:廖桂相,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百色市德??h城關鎮(zhèn)云山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