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碧嬌
【摘 要】隨著信息社會的到來,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帶來了許許多多的變化:科學技術成倍增加,知識更新的周期不斷縮短,社會的變化更是日新月異?;谝陨犀F象,要在有限的課堂學習時間里面加快學習的進程,擴充課堂知識的容量,只能依靠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本文以小學科學“測量水的溫度”一課的教學為例,探討了IPAD在課堂教學中的實踐運用,以期能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關鍵詞】小學科學;IPAD技術;課堂教學
當IPAD技術在我們的課堂中出現,會給我們的課堂帶來怎樣的驚喜與改變?筆者就在一次沿江七市公開教學中進行了大膽的嘗試,開設了一節(jié)以IPAD為教學媒體的科學課,課堂貫穿了“關注思維發(fā)展,提升科學素養(yǎng)”的科學理念,提供了電子溫度計作為材料,利用IPAD作為小學學習的新媒體。引領學生在探究中發(fā)展思維,在眾多的現代化技術體驗中提升科學素養(yǎng)。
筆者執(zhí)教的是小學科學教科版三年級下冊“溫度與水的變化”單元第2課《測量水的溫度》一課。這一課是前一課學習的延續(xù),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去實際練習測量物體溫度和識讀攝氏溫標。另外,在這一課的學習中,學生能將物體溫度的變化與熱量的傳遞建立起聯系來,為后續(xù)學習(例如五年級的“熱”單元)打下基礎。下面筆者結合幾個亮點簡單的談一談。
一、圖文結合:IPAD進行課外資料補充
課堂伊始,教師引入生活中常見的問題:測量水溫?;谶@一問題的解決,學生提出了利用玻棒溫度計、電子溫度計、體溫計、寒暑表這四種溫度計進行測量。那如何在不同情境中對四種溫度計進行選擇呢?這四種溫度計之間又有哪些區(qū)別呢?學生在思考過程中不由得產生這樣的疑問,此時教師提供IPAD中預先準備好的課外資料,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打開IPAD程序WPS中的PPT進行學習。
在常態(tài)課堂中,教師往往用統(tǒng)一授課語言介紹補充課外資料,或者分發(fā)教學資料小卡片,但是前者學生注意集中力不高,后者資料卡片每節(jié)準備過于繁瑣且不方便保存。引入IPAD進行課外資料的補充,學生的學習興趣十分高漲,平時在家爸媽不讓多玩的IPAD居然被老師大大方方的放在了桌子上,還讓我們自己操作進行學習,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
正如筆者預期的一樣,課堂上學生操作IPAD認真,在老師給予大膽的信任之后,學生也反饋回了很棒的表現。小組都仔細閱讀溫度計相關資料,并輕聲進行討論,完成后端正坐好,沒有出現打開其他APP的情況。課堂開展的第一步——課外資料的學習,順利完成。
二、自由學習:IPAD助力教學溫度計的使用
在選擇了電子溫度計測量水溫之后,就迎來了電子溫度計使用方法的學習。玻棒溫度計的結構和使用在第一課中已經有所介紹,雖然它結構簡單使用方便,但是它易碎、反應速度較慢;而且隨著科技的發(fā)展,電子溫度計已經逐漸走進每家每戶,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已經很少接觸使用玻棒類型的溫度計。課堂上使用了電子溫度計后學生更有生活貼切感,培養(yǎng)了學生探究的科學興趣。另外,利用電子溫度計的暫停讀數功能,學生能夠準確地讀出水溫變化時0分鐘、2分鐘等時間點上的溫度,而不會在辨認刻度的過程中讀出了錯誤時間的溫度。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小組依舊是利用IPAD自主觀看視頻學習使用方式。課前,筆者先拍攝好電子溫度計的結構介紹和使用方式,并進行示范,后期制作視頻時添加上文字備注以及相應的重點標記。
教師在講臺上演示示范具有局限性,即使使用投影,也有可能有后排的同學看不清具體的細節(jié),面向全體學生的基本理念不能得到很好的實現。利用IPAD在這一環(huán)節(jié)進行方法學習有以下幾點優(yōu)勢:首先,小學科學課程標準要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是學習與發(fā)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引導者和促進者。在教學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到學生自己手里,可以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通過IPAD的視頻觀看,學生可以隨時暫停、放大或是和周圍的同學討論不懂的地方,實在不能理解的還可以舉手問老師。老師只需要在教室中巡視情況即可,教學的靈活性也由此凸顯。
結果課堂上呈現的效果也很理想,學生小組交流學習,IPAD幫助學生更加高效仔細地理解電子溫度計的使用注意事項,為后面探究水的溫度變化打下了實驗基礎。
三、實驗記錄:IPAD實現表格折線圖巧變換
“測量水的溫度”這一課的教學重點就在于學生觀察記錄不同起始溫度水的變化情況,并對記錄的數據進行分析。這一塊內容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多項綜合素質并需要小組成員間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其中,IPAD作為記錄員的工具進行使用。在傳統(tǒng)的實驗中,數據的記錄一般是在書本上或者是分發(fā)的實驗紙上,以表格的形勢呈現。等到分析數據時再由老師逐一統(tǒng)計制作折線圖。這樣一來既耽誤時間,學生也沒有參與感,對折線圖的理解也不夠透徹,也不清楚它是怎么形成的。
而筆者在的設計觀察四杯水的溫度變化的這個實驗的時候,利用了IPAD自帶程序NUMBERS進行表格登記,同時表格旁還設計好了折線圖的模板,只要學生在表格中填入數據,折線圖上就能實時地反映出來,非常的簡便直觀。這里,我想重點講一下教師在利用折線圖分析處理數據時的優(yōu)勢。一般來說,排列在工作表的列或行中的數據可以繪制到折線圖中,它可以顯示隨時間而變化的連續(xù)數據,因此非常適用于顯示在相等時間間隔下數據的趨勢。在本節(jié)課中,學生需要探究發(fā)現水溫變化的規(guī)律,用折線圖顯示水溫隨時間變化的連續(xù)數據和推測接下去的走勢,非常直觀。另外,學生利用IPAD親身體驗折線圖的數據分析能力后,感受數據分析方式的多樣性,為之后學習中數據的分析處理打下基礎,培養(yǎng)了學生嚴謹細致、善于分析的學科素養(yǎng)。
四、實時投屏:數據共享
學生小組完成探究過程后,教師安排了分享、交流數據與發(fā)現的環(huán)節(jié)。筆者利用IPAD的自帶功能:屏幕鏡像,將不同小組IPAD上的折線圖數據畫面無線投影在屏幕上供全班分析討論,省去了教師匯總數據的時間,簡便直觀。
利用IPAD自身的這些功能,能夠輕松地突破教學重難點的講解,本節(jié)課的重點部分——對水溫變化趨勢的記錄與分析,在IPAD的幫助下清晰直觀地展現了出來,還能對以往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利用投影展示的內容放大到學生手中的IPAD中。原本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的課堂,主動權完全交付到了學生手中,積極性大大提升,真正實現了學生的自主課堂。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爆F代社會是科學技術迅猛發(fā)展的信息化社會,要求個體能主動地攝取最有效的信息。培養(yǎng)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意義不言而喻,它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發(fā)展和21世紀的需要。培養(yǎng)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僅有利于他們今后的學習,而且能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測量水的溫度”這一堂課整體來說,教師利用多種現代科技巧妙的引導,學生積極的參與體驗,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有機的結合。注重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索興趣和科學的學習態(tài)度。展示課結束后,各地的多名教師饒有興趣地留下嘗試學生的IPAD,對上面資料補充的方式、學習溫度計的步驟視頻、表格折線圖的轉換方式都進行了大力稱贊,并決定回校后也采取相應的方法進行授課。在之后的評課環(huán)節(jié),老師們也發(fā)起了關于現代教育技術的重新思考:現代教育技術是現代科學技術與現代教育理論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它是以實現擴大教育規(guī)模、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學習效率和促進教育改革為目標?,F代教學傳播媒體大大促進了現代教育技術的產生和發(fā)展。與傳統(tǒng)教育方式相比,現代教育技術有其自身的巨大優(yōu)勢。
由此可見,將IPAD技術融入課堂給小學科學的教學帶來了更多種的可能性,為科學課堂注入了嶄新的生機,為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的發(fā)展與培養(yǎng)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讓整個課堂向著高效優(yōu)質的方向不斷發(fā)展。盧梭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我認為努力學習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是美好的事?!蔽恼伦詈?,筆者愿將這句話與所有老師共勉,讓我們不斷努力,努力適應現代化教學的要求,更好地為學生的未來人生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