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文
【摘要】 在新課改背景下,對當前高中政治的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幾點有效的策略。
【關鍵詞】 新課程改革 高中政治 教學效率 問題 材料
【中圖分類號】 G63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7)12-101-01
0
新課程改革實施幾年來,高中政治教學有了顯著提高,但是也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實施,我們教師面對新課堂的錯綜復雜,既要在教學策略上有所傳承,又要大膽積極地進行創(chuàng)新,才能提高高中政治教學效率,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在新課改背景下,對當前高中政治的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幾點有效的策略。
1.當前高中政治教學中的問題
1.1 重認知,輕行為
新課改以來,教學開始重視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培養(yǎng),強調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塑造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使其具有社會責任感,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思想政治課教學必須遵循的一條重要規(guī)律就是學生的認知、情感、意志與行為的統(tǒng)一、協(xié)調發(fā)展。但從當前的教學實際看,部分教師還是只注重知識的傳授,過多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不注重學生能力與行為的培養(yǎng),使學生知、行不統(tǒng)一,尤其對學生個體發(fā)展中情感意志、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關注不足。
1.2 教學整齊劃一
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用同一標準要求學生,用同樣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教育學生,忽視了學生是獨立的個體,有其自身的個性特征、認知基礎、學習水平和發(fā)展需要,用統(tǒng)一的標準要求學生必然會造成兩極分化現(xiàn)象,即少數(shù)能力較強的學生或尖子生積極踴躍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成績會越來越好,而差生則跟不上教學的進度,成績會越來越差。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差異,力求教學活動形式多樣,難易相當,能照顧到全體學生。
1.3 穿新鞋,走老路
新課改后,有些教師表面上看是接受了新課程,但實際上還是按照原來的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思路去教學,并沒有真正把新課程的理念消化吸收,變成自己的東西。就像很多思想政治老師,在有人聽課時或者學校組織觀摩課比賽等情況下才會摸索著嘗試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并沒有真正地發(fā)自內心地嘗試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每每學生沒有真正地參與到課堂中,而學生間的互動合作也顯得很被動,教師不能留給學生自主思考的時間,完全忽視學生的技能培養(yǎng)與訓練。有些教師組織學生分組討論,但流于形式,為討論而討論,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沒有給學生充分展示的機會。
2.提高高中政治教學的有效策略
2.1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在課堂教學中,成功創(chuàng)設一定的問題情境,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探索興趣,讓他們通過自己的探索歸納出答案,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發(fā)展。
2.2 解惑引導,合作探究
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產生疑問是很正常的,這說明學生真正去動腦、去鉆研了,主動性與能動性充分地發(fā)揮出來。學生遇到難題教師不應直接告訴學生結論,而是引導學生自己解惑或者和學生共同來解決。合作探究的形式多樣,可供教師依據(jù)實際教學情況選擇。一是雙方合作探究,即讓學生兩兩組合,針對疑難問題互相啟發(fā),互相交流;二是小組合作探究,以小組的形式讓學生自由組合或教師加以組合,人數(shù)從三人到十人不等,在小組討論中,學生們思維活躍,思路開闊,各抒己見,問題會分析得十分透徹,獲得的知識也會更清楚、更準確;三是班級集體探究,針對課文中的中心議題或關鍵性問題,讓全班學生獨立發(fā)表見解,共同解決難點。教師無論采用哪種合作探究的形式,都要做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親身參與,以引導者、促進者、合作者的身份和學生一起面對困難,及時引導,不斷點撥,強化合作探究的有效性。在合作學習中,教師注意把學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討論的焦點上,引導探討向縱深發(fā)展,解決關鍵問題。同時教師還要教會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逐步介紹辯證思維的方法論,即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與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讓學生將科學知識、科學精神以及科學方法轉化為自己的東西。
2.3 分層次教學
在教學實踐中,按照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把獲得某些知識所用時間與認知發(fā)展水平基本持平的學生進行分層次,并制訂與各層次學生相適應的分層教學目標,實施分層次教學,教學效率會大幅度提高。這種分層遞進教學是“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的具體實踐應用,對加速學生的發(fā)展、提高教學有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4 教學評價改進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的評價要全面、客觀地反映學生當前階段的思想政治素質狀況,注重考查平時的行為,關注其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方面的動態(tài)。政治課的平時評價以形成性評價為根本,注重情感評價,不斷地反饋學生學習過程中各式各樣的信息,重在鼓勵學生,為學生的學習和綜合素質發(fā)展提供可行的建議與指導。平時評價還應注重發(fā)展性評價,使評價的多元性得到增強。發(fā)展性評價重點關注教學過程中的動態(tài)因素,同時也注重靜態(tài)的因素。比如,教師提出的某個問題,學生的答案可能超出了教師的預想,甚至比教師預想的答案更深刻更全面。這就需要教師及時地利用學生動態(tài)的因素,給予恰當?shù)囊龑Ш驮u價;同時,發(fā)展性評價更注重個性化與差異性評價,其評價指標是多元化的、開放性的和有差異性的,所以對信息的收集要求多樣、全面,要關注評價對象之間的差異性,這種差異性有利于評價對象個體的發(fā)展。
總之,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只要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并通過多種方法和途徑不斷地解決這些問題,就一定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更好地實現(xiàn)課改目標。
[ 參 考 文 獻 ]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政治課程標準[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2]朱慕谷.走進新課程[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3]黃蓉生.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研究[M].西南師范大學版社,2014.
[4]鄺麗湛.談思想政治課教學方法改革趨勢[J].課程·教材·教法,2015(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