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同兵
摘 要:品德與課堂課程在小學教學體系中是非常重要的,對于學生未來的生活和發(fā)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當中,生活化的教學是關鍵,因為我們學習品德和社會課程,更多是應用于生活,而教學內(nèi)容也是來源生活。
關鍵詞:小學 品德與社會 生活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11-0199-01
學校是教給學生知識的地方,同時,也是教給學生生活和做人的地方,而品德與社會課程就是教會學生做人的關鍵,從課程當中,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在生活中是非常關鍵的,所以說,品德與社會課程中,要將生活化的教學融入進來,能夠起到很好的效果。本文著眼于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的生活化教學內(nèi)容,提出了問題,給出了建議。
1 教學內(nèi)容貼近生活
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小學學習階段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我國對小學教育的重視程度非常高,都不希望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也就相應的對小學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對于文化課程教學是比較重視的,像語文、數(shù)學、英語等等,而對于其他的教學科目不夠重視,特別是品德與社會教學,往往流于形式,成為了文化課程的陪襯,而這種教學模式和理念從根本上就是錯誤的,小學經(jīng)過反思和改善,也逐漸意識到了這個問題,逐步將品德與社會課程作為了小學生教育的重點課程。品德與社會,顧名思義,并不是一門傳統(tǒng)的文化課程,而是根據(jù)學生在社會中的生活和一些實際情況,來分析作為一名小學生應當擁有的美好品德。所以說,小學品德與社會這門課程是與生活聯(lián)系非常緊密的,這就要求教學內(nèi)容務必要貼近于生活,這樣,才能更好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生活當中找到課程的共鳴。例如,我們在給學生講授交通規(guī)則的時候,僅僅教給學生紅燈停、綠燈行、黃燈亮了等一等是不行的,這樣的內(nèi)容過于理論化,教師可以結(jié)合生活中的實際內(nèi)容,在網(wǎng)絡上下載一些實際的交通視頻,如果是卡通動畫形式的就更好了,通過生動形象的方式來交給學生如何更好的通過馬路,將教學內(nèi)容與生活充分的結(jié)合起來,能夠讓學生產(chǎn)生學習的興趣,并對教學內(nèi)容印象更加的深刻,對于提高課程的教學質(zhì)量是非常有好處的。
2 教學方法融入生活
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教學與傳統(tǒng)的文化課程教學是不僅相同的,照本宣科的方式是非常不利于教學工作的有效推進的。這門課程與生活的聯(lián)系非常緊密,教師要切實將課堂的內(nèi)容、手段、方法與生活充分的結(jié)合起來,這樣的課程講授對于學生而言是非常有幫助的。例如,小學生經(jīng)常會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和家長說謊,像家長一般不讓孩子長期看電視,但是學生一般不聽,家長出門的時候囑咐孩子不要在家里看電視,當家長回家之后,問孩子有沒有看,很多孩子看了電視但是和家長撒謊說沒有看,這就是一種不誠實的表現(xiàn)。所以,教師在講解誠信方面的內(nèi)容時,可以將這個例子應用其中,讓學生更加具象的理解誠實守信的重要性。品德與社會課程,社會二字就充分的表明了要將教學融入社會,教室不應該將課堂局限在教室當中,而是應當抓住社會和生活這個大課堂,在社會和生活中教育和學習,往往能夠起到更好的效果,例如,像上文的紅綠燈交通規(guī)則的教學,教師可以請交警進行實地的教學,將學生帶到馬路上,并請當?shù)氐慕煌ň爝M行講解,這樣,起到的效果就比在課堂上學習要好上不少,學生也更加愿意學習相關的知識。所以說,教師在進行品德與社會教學的時候,不能只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課本的理論教學內(nèi)容是要學習的,但是,更為重要的是要將教學方法融入生活當中,多舉出一些生活當中鮮活的例子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nèi)容,同時,可以將學生帶到生活課堂中實地學習和領會知識,這樣,起到的教學效果是最佳的。
3 教學成果應用生活
教學的目的并不是教會學生,而是能夠讓學生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出來,也就是所謂的學以致用,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當中亦是如此。小學生一般處于6-13歲的階段,他們的學習能力和模仿能力都是很強的,所以教師要切實教授好知識,幫助學生培養(yǎng)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樹立遠大的人生理想,品德與社會課程恰恰就是一門這樣的課程,通過對日常做人道理和美好品德的講解,告訴了學生如何在社會中生活,做一個大寫的人,而教學所要起到的最佳效果就是學生真正把這些內(nèi)容學懂、悟透,能夠應用到生活當中。中國古代的學者非常講究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和學用相長。以他們看來,從書本上學到的知識畢竟理論性過強,是要不斷地在實踐中得到應用和檢驗的;反過來,在實踐中我們又可以學到許多原來所沒有的知識,使得自己的知識系統(tǒng)得到完善、補充。對于小學品德與社會這樣的一門課程,要想取得真正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僅僅靠課堂40分鐘的時間是遠遠不夠的$只有我們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師最大限度地拓展課堂學習的外延,引導組織學生在廣闊的生活中去印證、去學習,他們才有可能獲得真知,形成能力。我們還是以交通規(guī)則為例,如果學生在生活中遇到紅燈能夠自動停在斑馬線邊,那我們的教學目的就算是達到了。所以說,將教學成果應用與生活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所要達到的目的和效果。在接下來的教學當中,教師要秉承這個理念,更好的開展教學工作,幫助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是非常重要的,對于孩子們未來的成長來說能夠起到關鍵的作用,通過教學生活化的手段,將內(nèi)容、方法和成果真正和生活融到一起,真正幫助學生更好的生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