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增祥
【摘 要】“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币虼烁咧袣v史教學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筆者積極探索導師考核制下問題導學在歷史教學中的運用,冀通過問題導學,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交流展示的能力,激發(fā)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升華人文素養(yǎng)。
【關鍵詞】導師考核制;問題導學;歷史教學
英國教育家洛克指出:“導師應該記住,他的工作不是要把世界上可以知道的東西全部交給學生,而是……使學生采用正當?shù)姆椒ㄈデ笾?,去改進他自己?!毙抡n程改革也倡導學生主動學習,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全國各地涌現(xiàn)的課改模式(如“先學后教,當堂訓練”、“講學稿”、“活動單導學”等)都緊貼新課程改革思想,但有些做法仍然延續(xù)傳統(tǒng)教學“滿堂灌”模式,給人一種“舊瓶裝新酒”的感覺。
導師考核制則是在歷史學習中教師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提供與課程學習相關的研究課題、指導學生的研究、提供平臺展示作業(yè)優(yōu)秀者的研究成果并給予全程考核的制度。它真正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做到了真正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培養(yǎng)了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能力,升華了人文素養(yǎng)。問題導學正是在導師考核制下在歷史學科中較為有效的學習方式。所謂問題導學,即不把現(xiàn)成的知識提供給學生,而是從青少年好奇、好問、好動的心理特點出發(fā),在教師的引導下,依靠教師和教材所提供的材料,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回答和解決問題,成為知識的發(fā)現(xiàn)者,而不是被動的接受者。
筆者在講授人民版必修一《君主專制政體的演變與強化》時,采用問題導學的模式,由教師設置問題情境,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結合教材進行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由課堂的全體參與者進行集體評價。
一、設置問題情境,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體驗學習快樂
蘇霍姆林斯基說:我們應該“使每一個學生在畢業(yè)時候,帶走的不僅僅是一些知識和技能,最重要的是要帶走渴求知識的火花,并使它終生不熄地燃燒下去?!痹趯W生學習過程中,知識和技能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學習的熱情、積極性、主動性及快樂,將影響學生一生。
課前,筆者設置四個問題:
(1)為限制相權,加強皇權,漢、唐、宋統(tǒng)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
(2)為分散地方權利,加強中央集權,漢、元統(tǒng)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
(3)古代有哪些選官制度?它們的選官依據(jù)是什么?
(4)科舉制創(chuàng)立于何時?如何評價?
設置問題時,要遵循學生的心理和知識結構,既能夠激發(fā)學生探究的動力和興奮點,又不能損害自信心。
課中,首先讓學生根據(jù)設置問題,閱讀教材,進行自主學習,收集資料并將自己的疑惑記錄整理;
其次小組合作學習,在交流中產生思想火花,在交流中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在交流中體驗學習的樂趣和快樂,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程度,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加深化了學習內容;
再次交流展示,選取1-2組成員進行知識點的展示,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體驗成功。
正如教育專家林格所說:“當孩子的學習能滿足自己的好奇心,能收獲美感和滿足感,不用被人催促和監(jiān)督,這種學習才是最有效的。”筆者把學習的主動權、話語權、探索權等都交給了學生,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樂趣,產生了主動性,達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二、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師生共同發(fā)展
問題導學中,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展示成果的過程中,學生是學習主體,而教師的作用在于引導,引導學生思考,引導學生質疑,引導學生總結。教師的引導作用,在課堂教學中也貫徹始終,教師無處不在,但只是在學生存在疑問時才出現(xiàn)。學生在成果展示時,筆者適時追問、點評、及時總結,師生合作共同將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分析、解決,共同發(fā)展。
比如在講到漢代郡縣并行制的時候,有同學存在疑問:“我們常說‘漢承秦制,為什么漢高祖沒有單純的繼承秦的郡縣制而要實行郡國并行制?”“其后漢武帝為什么又推行‘推恩令呢?”筆者根據(jù)學生疑問,給出了材料及圖片,引導學生思考,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和解決問題。
導師考核制的課堂,學生講的比老師多,學生做的比老師多,學生交流的比老師多,讓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人,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了快樂和成功,在生生交流、師生交流中,學生完善了自己,教師也發(fā)展了自己,認識到了自己在備課及教學過程中的不足,學習成為師生共同的內在動力,利于構建師生共發(fā)展的幸福課堂。
三、問題導學中的導師考核
問題導學過程中,通過對學生的考核,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導師考核制對學生的考核分為:學生自評、組評、教師評價。
自評,是學生對自主學習的情況進行自我考核,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自我評價可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與獨立自主能力。自評中,老師應引導學生既不盲目自大,又不自謙自卑,是優(yōu)點不要夸大,是不足應引導學生分析不足產生的原因和消除不足的措施。
組評,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由組長和組員進行互相考核,引導學生正確評價他人有利于學生發(fā)現(xiàn)優(yōu)點,拓寬自己視野,啟迪學生智慧,陶冶學生情操,健康學生心理。組員互評,可培養(yǎng)學生學會傾聽的習慣,只有認真傾聽他人發(fā)言,才可做出客觀的、公正的的評價。
教師評價,即在交流展示的環(huán)節(jié)中和深化認識中根據(jù)學生回答及表現(xiàn)由教師進行考核,找出學生的閃光點,進行額外的加分,教師要善于觀察學生的表現(xiàn),善于傾聽學生的見解。
導師考核制下高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問題導學只是其中一個常用的形式,通過設置問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能力,及時考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洛克著.《教育漫話》.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版
[2]蘇霍姆林斯基著.《給教師的建議》.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版
[3]林格著.《學習是不需要教的》.新世界出版社,2011版
[4]第斯多惠著.《德國教師教育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