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世堅
(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南臺中心小學)
摘 要:在提高教學質量的方式中,教學反思應當是最有效的途徑,但在實際教學中,由于種種原因,教學反思并沒有發(fā)揮其應有的效果。這既有小學語文教師反思意識淡薄的問題,又有小學教師多缺乏自主思考來解決實際問題動力的現實因素。這就導致多數教學問題沒有被發(fā)現,抑或是教學問題沒有得到及時解決。面對這樣的教學現狀,著重探究如何培養(yǎng)小學語文教師的反思意識及習慣,使教學反思可以與教學實際相結合,起到良好的互促作用,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反思性教學;教學效率
具有自主學習能力、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并將這兩種能力與教學實踐相結合,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師基本從業(yè)素養(yǎng)所要求的。其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教學難點,同時也是評判小學語文教師教學素質的核心指標,通過反思性教學,教師的經驗及教學實踐能力才能有機結合,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下面本人以教師為主要視角來分析如何開展反思性語文教學。
一、教師反思性教學流程
教學反思是提高語文教師教學素養(yǎng)和科學素質的必由之路,經過反思,教師多年的教學經驗才能整合為完整的教學理論,從而對后續(xù)的語文教學工作產生積極影響。教師的反思一般有確定問題、觀察分析、概括問題、實例驗證四個步驟。
(一)確定教學問題
在確定問題環(huán)節(jié)中,教師發(fā)現了教學問題,確定當前問題的原因。一般為兩種,即:教學實踐和改革目標的沖突;教師教學目標和教學實際的沖突。
(二)觀察分析問題
在此階段,教師是教學問題的收集者,也是批判者,要發(fā)揮批判精神,如實陳述現狀和問題。教師應當首先就反思問題進行思考,通過多種手段進行調研,以期解決問題。如,查閱資料、組織研討會、進行專訪等。在確定信息準確的前提下,用批判的眼光審視自己,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為概括問題做前期理論準備。
(三)高度概括教學問題
教師經過觀察分析這一步驟后,就需要反思自己所依據的教學思想的完整性,有沒有考慮到更多的可能,有沒有吸取更多有用積極的信息,從而在教學中調整教學方案,尋到新的教學思想及教學策略,從而較好地解決所面臨的教學問題。
(四)實例驗證
實例驗證作為反思性教學的最后階段,是有其自身特殊性的,教師需要對先前所收集的信息進行整理并進行新的假設陳述,將這部分假說運用到教學中,這就是實例驗證。但仍需要教師依據實踐中學生的反應對教學新策略進行調整,不斷提升教學策略的合理性。如果教師在新策略運用過程中發(fā)現了新問題或是舊問題沒有得到完全解決,可以將教學反思的思路再理一遍,從而將問題作為新反思思路的引子,進而調整教學策略,使問題完全解決。
從以上敘述中,我認為,反思性教學實踐是一個反復發(fā)現問題、反復分析問題,直到解決問題的過程,而這個過程也是提高教師理論水平的過程。
二、課堂情感構建
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需要明確,語文課堂不僅僅是教授語文學科知識,更是負有人文情懷建設的重要任務。因此,對于教師而言,需要自己先體會課文中的情感因素,再進行消化吸收,然后釋放到課堂中。這一過程常常會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顯得極富有激情,而教師的激情完全可以活躍教學氣氛,學生也會受到感染,從而愿意接受這種人文情感,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因此,當教師抱怨教學中學生沒有對自己進行積極反饋時,需要先反思自己有沒有授課激情,如果自己沒有激情,又怎么能要求學生有學習的欲望和動力?
例如,在教授《撈月亮》這一課時,如果教師只懂得照本宣科,告訴學生這一課有什么教育意義,那可以斷定,這節(jié)課不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而如果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講解倒影成像原理,再進行一至兩個小實驗,再將課文意義講出來,學生不僅不會反感,反而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從而充滿學習動力。
三、反思教學課堂的開放性
對于語文教學而言,從來都不是教師自己在進行藝術表演的過程,而是百家爭鳴、共同培育的結果。也正因為如此,才需要學生的廣泛參與。教師不應該讓語文課堂變成自己的一家之言,要讓學生廣泛參與課堂教學,使學生通過語文課堂,不僅僅學習到語文知識,還可以學習前人智慧、認識社會,從而提高自我,并感受到學習語文的快樂。這不僅僅是新課標要求的,更是語文教學“以人為本”理念所要求的。
語文教學從來都不是直線上升的過程,它的發(fā)展是充滿曲折和反復的。這就要求語文教師經常反思總結自己與他人教學中所產生的問題,通過分析和整理,進一步解決問題,將教學問題通過反思轉化為自己的教學經驗。對于一線語文教師而言,要想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必須要經常改變教學方法,不能奉行“拿來主義”,對前人進行機械式模仿,要經過辯證批判進行提煉,這樣才能轉化成自己的經驗儲備,從而使課堂輕松愉快還兼具自身的教學特點,進而提高語文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焦桂香.淺談小學語文反思性教學[J].科技風,2008(24):124-125.
[2]上官憲忠.淺析小學語文反思性教學[J].開心素質教育,2014(5):13.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