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淑馨
摘要:課堂教學是學校教學的主陣地。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是大家普遍關注的問題,也是我們優(yōu)化教學,實現最佳學習效果的最終目的。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對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有極大的好處。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根據學生和教學內容的特點,運用正確的教學策略,精心設計、靈活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數學;優(yōu)化教學;教學效率
小學數學的學習中,教師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是關鍵,如何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就成為每個一線教師值得思考的問題。要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就要深入鉆研教材,優(yōu)化教學過程。教師應充分了解小學生的特點,了解數學這門課程的教學特點,在此基礎上運用適當的手段,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一、優(yōu)化師生關系,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教師以朋友的身份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的見解,在互相尊重,民主平等的氛圍中,使學生獨特的創(chuàng)見和敏捷的思路與教師的智慧匯于一處,在思維的碰撞中迸發(fā)出創(chuàng)新的亮點,使課堂教學更為充實而鮮活。教師對每個學生的態(tài)度,雙方情感的協(xié)調或建立愉快的信任和合作關系,需要以教師自身積極情感的建立為基礎,以此來感染和喚起學生的學習情感。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建立良好的師生互動關系。教師對學生任何正確的反應給予積極的強化,如微笑、點頭、重復和闡述學生的正確答案,說一些肯定和鼓勵的話。教師不應該忽視或者嘲笑學生的錯誤反應,應該鼓勵學生繼續(xù)努力。數學課堂上,應當恰如其分地使用表揚性、鼓勵性、激勵性和幽默風趣性的語言來鼓舞推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優(yōu)化學習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數學內容的探究過程中,學生有時會因為思維成熟度的原因或者對問題情境的陌生使一些探究活動停滯下來。在這種情況下,需要教師及時通過活動設計將較為抽象的思維材料轉化為具體操作材料,調動學生多種感官觸摸數學,參與數學再創(chuàng)造活動。例如,在教學《分一分》一課時,我不是局限于讓學生只會折1/2,而是給他圓、正方形等圖片,讓他們自己探究,自己創(chuàng)造,使他們對分數的印象深刻,在自我探索中掌握了分數的知識。為了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效果,一個合作學習小組以4至6人為宜,并且在一個小組中注意各層次學生的優(yōu)化組合,以利優(yōu)勢互補,相互促進,要使合作學習更加有效,還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合作學習不但要發(fā)揮組內每個人的作用,還要發(fā)揮集體的作用,注意培養(yǎng)每個學生積極參與小組學習活動的習慣,發(fā)揮學生參與的主體性,努力提高學習的效果。例如,在教學《旅游中的數學》這一課時,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開展活動,學生馬上進行了合理的分工,有的學生當導游,告訴大家離目的地還要多長時間,有的學生負責租房子,有的學生負責景點的門票,有的學生負責中午的午餐搭配。合作學習是研究性學習的一種方式,教學中教師要提供讓學生主動參與合作學習的時機,給學生多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使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各展所長,協(xié)作互補。例如,在教學“三角形面積”時,我出示了三個形狀各異的三角形,有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問學生:“同學們,老師說這些三角形的面積都是相等的,你們同意嗎?”學生有的說:“不同意。”有的說:“同意?!蔽矣謫枺骸盀槭裁矗俊睂W生紛紛舉手闡明理由,有一個學生說:“三角形的形狀大小不一,面積肯定不相等?!庇钟幸粋€學生說:“我用數格子的方法數了數,面積是相等的?!蓖瑢W們七嘴八舌的發(fā)表著自己的見解。接著我又問:“那你們能不能猜想一下,這些三角形的面積與它們各自的底和高到底會有什么關系呢。我們能用什么方法去證明一下呢?請同學們幾人一組互相討論,然后,用你們自己的辦法去證明?!睂W生互相討論動手操作,通過剪、拼、量等方法,各自有了結論,交流匯報,得出了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在這種學習氛圍中,真正體現了《數學課程標準》中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教學要求。這種做法,在課堂教學中適時恰當地把握時機,選擇有討論價值的內容組織學生討論,既發(fā)揚了教學民主,又為學生合作學習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機會,人人參與,個個發(fā)言,相互啟發(fā),取長補短,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三、優(yōu)化問題設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思維的關鍵所在。只有富有趣味性的問題情景,才能引導學生在擬人化的世界或者具體的情境中探索知識、實踐操作,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啟發(fā)性是課堂提問的靈魂,缺少啟發(fā)性的提問是蹩腳的提問。因此,教師所設計問題要能夠激活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去探索、去發(fā)現。教師要把教材知識點本身的矛盾與已有知識、經驗之間的矛盾當作提問設計的突破口,讓學生不但了解是“什么”,而且能發(fā)現“為什么”。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時,先讓學生猜測: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多少?你用什么方法來證明它?可以觀察這個平行四邊形,也可利用你手中的平行四邊形,通過剪、拼成已學過的圖形。教師通過這些有序的啟發(fā)提問,給學生提出了思考探索的方向,使課堂教學更加順利,更有效。當遇到難度較大的問題時,教師應當降低思維的難度。即鋪設階梯,逐步深入,圍繞某“總問題”設計一些“子問題”鋪墊。
四、優(yōu)化練習設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練習是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鞏固新知,形成技能技巧,培養(yǎng)良好的思維品質,發(fā)展學生智力的重要途徑。數學練習必須精心設計與安排,因為學生在做經過精心安排的練習時,不僅在積極地掌握數學知識,而且能獲得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能力。要充分發(fā)揮數學練習的功能,設計練習時除了由淺入深、難易適當、逐步提高、突出重點關鍵、注意題型搭配外,還應強化習題的趣味性和開放性。因為靈活多樣、新穎、有趣的練習,能使學生克服厭倦心理,保持強烈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有效思維。而開放性的練習能給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更多參與的機會、成功的機會,能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及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