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光輝
【摘要】加強說話能力的培養(yǎng),是低年級作文教學的基礎;說和寫的交替進行,是低年級作文訓練的基本方式;指導學生觀察生活,注意詞匯、素材的積累,這些渠道都為學生寫好作文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說話能力 說寫訓練 觀察生活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2-0172-01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對低年級作文訓練的要求是;說完整的話,寫完整的句子,加強詞和句的訓練,說話、寫話時語句通順、前后連貫。根據這一要求,我在日常語文教學工作中,進行了一些實踐性的探索。
一、加強說話能力的培養(yǎng),是低年級作文教學的基礎
說話訓練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加強說話訓練,有助于學生語文能力的整體提高。對低年級學生來說,培養(yǎng)其說話能力尤為重要,若能經過堅持不懈的訓練,學生不僅口頭表達能力會明顯提高,更能為寫作文打下堅實的基礎,具體做法是:
1.注意鼓勵學生大膽地說
培養(yǎng)說話能力,就要讓學生由“怕說”變?yōu)椤案艺f”,從而達到“會說”。平時上課,我特別注意抽查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以及膽小不愛說話的學生來回答問題,即使他們答得不好,我仍然積極鼓勵他們。對這些學生來說,更重要的是勇氣和信心。我班有幾個學生說話時后鼻音較多,本應是前鼻音節(jié)的字詞,他們卻往往讀錯、說錯,因此一遇到練習有前鼻音節(jié)和后鼻音節(jié)穿插在內的句子時,我就把發(fā)言的機會讓給他們,提醒他們注意糾正自己的錯誤,如今,他們不但上課能積極發(fā)言,而且發(fā)音也比較準確,聲音也響亮了。
2.注意及時糾正學生的語病
大綱要求“聽說訓練要在學生語言實踐中進行?!倍f話又是寫話的基礎,如果一個人平時說話都不完整、不準確,那么,他寫出的話也必定是不完整的。低年級學生雖然已掌握了不少詞匯,但在平時卻往往不能完整而準確地表達意思。為了訓練學生能夠說完整準確的話,我告訴學生:一個完整的句子,一般可以分成兩部分,前一部分要說清“誰”或者“什么”,而后一部分則是用來回答誰“干什么”或什么東西“怎么樣的”。盡管我經常這樣強調,但仍然會出現(xiàn)說半句話的情況,我便要求學生都來當“小醫(yī)生”,不能讓病句存在,一旦發(fā)現(xiàn)就立即糾正,并告訴學生,要想當好“小醫(yī)生”,大家上課就要專心聽講,無論是老師講課還是同學發(fā)言,只有認真地聽,才能發(fā)現(xiàn)病句,也只有發(fā)現(xiàn)了病句,才能糾正錯誤。這個方法,大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經過兩年多的訓練,學生互相找毛病、互相改正病句的能力提高了,說出的句子也比以前完整、通順多了。
3.激發(fā)學生說話的興趣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如果活動課時天氣不好,就通知學生把家里的玩具帶到學校,利用活動課,大家一起玩,孩子們把自己的玩具介紹給同學,頓時,課堂上熱鬧極了,他們爭先恐后地、繪聲繪色地向同學講述玩具的玩法。孩子們打開了思維的閘門,也在玩中培養(yǎng)了興趣,開闊了眼界,學到了知識,提高了說話的能力。
4.利用教材,采取各種訓練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說話能力
比如,在進行“打電話”這項說話練習時,我讓同桌分別扮演“爸爸”和“孩子”兩個不同的角色,通過打電話交代一件簡單的事情,根據對方的話隨機應答,進行說話練習,從而培養(yǎng)了孩子們即興說話的能力。在學生學了《坐井觀天》這一文后,我讓學生在充分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行合理想象,根據課文結尾再續(xù)說故事。在學習了多篇學生感興趣的童話故事后,我讓學生把這些故事講給同學、講給自己的父母聽。利用班隊會時間召開故事會和朗讀比賽,以此加強孩子們的說話能力。
培養(yǎng)學生說話能力的訓練渠道和訓練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關鍵在于老師自身要做一個有心人,積極地去探索路子,學習優(yōu)秀教師的先進經驗,并讓好的方法在教學實踐中實施。
二、說和寫的交替進行,是低年級作文訓練的基本方式
從說到寫的訓練方式很多,在低年級,學生動筆寫之前,讓每個學生說一說,用說來為寫引路,說完以后再寫。例如,口頭造句以后寫下來,看圖說話以后寫下來??磮D說話、看圖寫話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又可以發(fā)展學生的語言,是低年級作文訓練的重要形式。下面僅以此為例予以說明。
在進行看圖說話的教學時,我首先引導學生有順序地看圖,設計一些帶啟發(fā)性的問題,讓學生邊看邊想,弄清意圖。在仔細看圖的基礎上練習說話,先分開說,再連起來說。對學生中想象比較豐富、表達比較生動的發(fā)言,我都及時給予表揚鼓勵。寫話,應充分調動每個孩子的主動性,保證在大多數學生會說的條件下進行寫話。
三、指導學生觀察生活,注意詞匯、素材的積累
觀察能力要從低年級開始培養(yǎng)。平時讓學生留意身邊值得關注的人和事,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引起學生觀察的興趣,例如讓學生觀察家里養(yǎng)的寵物,看看它們怎樣一天天長大;早晨在上學路上觀察清潔工人,看看他們是怎樣辛勤工作的;下雨時觀察雨前、雨中、雨后的景色變化……在觀察的基礎上,有的同學還嘗試寫寫日記,他們的日記雖然很幼稚,甚至可以說是記流水帳,但我仍然不失時機地給他們以鼓勵,對他們來說,現(xiàn)階段培養(yǎng)他們對作文的興趣尤為重要。
平時,我還要求每個學生準備一個好詞、好句摘抄本,指導學生積累詞語,摘抄文章段落,定期進行交流,豐富了學生的詞匯庫,使他們有話可寫,有詞可用,為學生寫作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總之,我認為加強低年級作文教學,是學生寫好作文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云生.兒童個體作文的源與流[J].語文教學通訊.2007(33)
[2]李美華.讓小學生習作回歸真我[J].小學語文教學.2007(10)
[3]王愛梅.“個性化”作文教學策略舉隅[J].小學語文教學.2007(04)
[4]郭根福.構建新的小學作文教學體系[J].語文教學通訊.2007(01)